第111章 番外5 文化人儿
赵赜惺焙蚓醯每床煌傅艿苷再ィ总觉得赵佶很矛盾。他醉心于书画,看起来自然洒脱。然而他自创的瘦金体,笔画细长,横和竖竟然规整的像是用尺画出来的一样。别人都自由发挥,随意挥洒,只有他独树一帜。
字如其人,似乎赵佶的内心并不像外表一样无拘无束,而是很有规则的,总有些条条框框,连他自己也迷失在里面走不出来。(赵佶:九哥,您那才是从心底里无拘无束,弟弟我甘拜下风。)他虽然喜爱道教,但是书法却没有受到道教的影响,全然没有道教的悠游之态。
赵厥谴蛐难鄱里疼爱这个弟弟的,从小儿相知相伴一块儿长大的亲情,那是谁也替代不了的。他一心想给这个不知道被什么束缚住的弟弟找点儿事儿干。转移转移注意力,兴许就能解放思想了呢。
于是,赵毓断运用手中的权利,以权谋私给赵佶弄了个书画院,从全国各地招收了不少会书画、爱书画的人才。这可真是正中下怀,这事儿绝对是办到了赵佶的心里。赵佶这个乐呀,屁颠屁颠的亲自给书画院命名为“翰林书画院”,还亲笔提写了匾额。
往后的日子里,赵佶果然天天往书画院跑,看画作画,挥毫泼墨,互相切磋,还亲自下场教授绘画技巧。全身心的投入,让赵佶“活”了起来。至少赵啬芸吹剿真正的开怀大笑,那发自内心的真挚笑容是如此灿烂、耀眼。
弟弟很高兴,哥哥很欣慰。赵馗加坚定的支持赵佶的书画院。但凡赵佶所请,无有不允,他甚至顶住了压力,同意让平民也都有机会进入书画院学习。要知道原来书画这个事儿,那可是只有贵族才能接触到的。
其实这也是顺应了赵氐谋拘模他本来就希望能提高普通百姓的文化水平,还打算过段时间,搞搞试点,推行一下义务教育来着。这回正好先试试水。
由于官家赵氐拇罅χС郑得以让普通人也能学习绘画,让很多人的绘画天赋得以展现,逐渐出现了高水平的专业画师,也诞生了很多传世佳作。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上边儿还有赵佶亲提瘦金体图名。清明便是指大宋政治清明,海晏河清。这画好,寓意也好。这幅画儿画的皆是汴梁实景。从汴梁城穿城而过的汴河,形态优美的虹桥,桥上摩肩接踵的人群,街道两旁的各色店铺,招牌林立,熙熙攘攘。
赵厣踔粱乖诨中看到了自家的臻品轩和明月小楼,心里更是大乐。张择端这小子有意思,知道《清明上河图》写实,却不知道这么写实啊。赵刈凶邢赶傅夭榭矗发现这图上画的跟汴梁城的真实形态基本不差呀,不愧是传世名画啊。
赵佶:哥,我给你看了半天,你就只看到了这个?!这画儿的美感呢?表现手法呢?用色呢?啊?你都看到哪儿去啦?!你咋不去看地图得了?!
赵兀骸…那啥,你要是能画出更精准的地图,我更喜欢……
赵佶t_s:牛嚼牡丹!不懂欣赏!哼!
他们不知道的是,这幅画儿已经跟赵刂晓的那幅原本的《清明上河图》大不相同了。赵佶不再是宋徽宗,赵厝吹腔了,历史改变了,汴梁城自然也变了,《清明上河图》也跟着改变了。
没有原本大开的城门,没有城防涣散,无人守卫的状况,没有商贾囤粮,文武大臣相遇争吵的画面;取而代之的则是守卫森严的城门,巡视治安的衙差,文武大臣相遇互相礼让,商贾和气规矩,降价促销,百姓安居乐业,一座繁荣鼎盛的都城,同时也是纪律森严的城池,矛盾,却充满希望,生生不息。
就算赵卦俨欢欣赏,看到传说中后世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镇院之宝,那也是极为激动的,一时之间百感交集。他果断加盖私印,先按了个爪印儿。把旁边儿没抢上先的赵佶气的直喘粗气,“你,你,你……”“我怎么啦?嘿嘿,你还能打我呀?!你打我你就是欺君你知不知道?嘿嘿嘿。”赵厥蘸盟接。N瑟的怼着小弟。
“哼!”赵佶气的鼻子哼气儿,赶紧掏出自个儿的印章,憋憋屈屈地盖在了毫无鉴赏水平的土豪官家哥哥的印章下边儿。得赶紧盖,要不被收藏进御府就没机会盖章儿了(文人的执着啊,不懂!)。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赵鼐谷幻挥邪颜饩世名画儿直接收藏,而是主动提出借给书画院,供大家学习欣赏。赵佶瞬间就被赵氐木俣触动了,突然发现修炼已久的自己竟然还是比不上自家哥哥心胸宽广。
自己见到好的画作,只想好好收藏保管,却从未想过把自己的藏品拿出来让所有人共同欣赏。难道当皇帝的觉悟都这么高吗?不会呀,至少自己知道的,老爹和已经死翘翘的六哥可都没这么干过。
自己也不是没当过皇帝,咱也没那觉悟啊。还是九哥自身素质高啊,别看他不懂欣赏,但他支持艺术发展呐!九哥威武!赵佶对赵氐那张逵稚狭艘桓鲂绿阶。
后来赵鼗垢纱嘟立了国家博物馆,免费对民众开放,展出有条件保管的艺术珍品,为文化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被后世中外史学家一致肯定:第一位不把所有珍宝都据为己有的皇帝。第一只不把所有财宝都拉回窝里死守的金龙。(赵嘏:你们就是这么评价朕的?!)
要知道,赵卣飧龌实刍故呛苊盾的,这点连他的亲朋好友都解释不清,尤其是对文化发展这个事儿上。怎么说呢?作为大宋的官家,他的文学水平那是相当一般,仅限于正常使用文字批复奏章(苏轼r(snt)q:唉,可怜老夫教了这么多年,他诗词歌赋那是样样不通啊!)。
不过赵氐囊皇执笃洒脱的书法还是很拿得出手的(赵佶:字由心生,九哥为人潇洒豪迈,是我等羡慕不来的。),再就是教给赵佶的素描画有那么点儿超前的意思。至于鉴赏墨宝之类的,那完全是窗户上走人――门外汉呐。
但你说他不懂欣赏吧?他还总是表现出野兽般的直觉,老是能发现好的作品。身为九哥最亲近的损友兼弟弟的赵佶感慨颇深。
赵佶的书画院新来了一位叫王希孟的少年。这孩子很有灵气,赵佶非常喜欢,时常提点。俩人儿经常嘀嘀咕咕,各种研究。后来赵佶跑去找赵匾青金石等名贵颜料,要的量还相当大。
赵叵嗟焙闷妫一打听,说是这个王希孟打算画一幅江山长卷,配色上想要使用青色为主,这个想法够大胆的,可谓是前无古人了。赵佶非常兴奋,但他实在是弄不到那么多青金石,只好求助老哥帮忙,俗称走后门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