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同室操戈才刚刚开始 - 双面女帝,独爱相父 - 越苍山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第七章同室操戈才刚刚开始

【文德元年,郑王李泫谋反,傅政围剿泫于期门。泫知谋反事败,大笑辱君,广散谣言,污政挟幼主以令天下,有窃国之心。后,傅政大怒,将其射杀于期门。】

一个月过去了,不知怎的,安都还是冷冷的,太阳也很少出来,乌云总是蔽日,何时是个头?

总是这样阴沉下去,注定是要迎来一场倾盆大雨的。

这一个月内,安都城内谣言四起。有人在李闰的身世问题上大做文章,也有人散播傅政打着先帝的旗号胁迫幼子,更甚者明言:如今的天下不知是李家的天下还是傅家的天下亦或是身份不明者的天下。还有人猜忌武宗之死并非病逝而是死于毒害。

这样不知根底的谣言到底是弄的人心惶惶。

傅政因病告假。

一个月前,李泫买通御膳监掌勺的厨子,偷偷在傅政平日所食饭食里下了毒,只是毒性不烈,发作缓慢,难以诊断且久病卧床不愈,就算名医把脉也只会以为是寻常热症。

郑王李泫,自认时机已到,他带着左右扶风两辅京师大营的兵马,以及自养的私兵围困皇宫。

李泫内应大开宫门,李泫迅疾带着大队兵马攻入皇宫。

直至期门处,宫门紧闭,城楼上方四周满是持弓箭待发之人,傅政站在期门高墙之上,向下俯视着一切。

郑王李泫,反被傅政围困期门。

此时,李泫可以确信,原来真的是入了别人的局。什么中毒都是装的,什么宫门内应也是假的,什么朝中诸臣暗中支持都是为了把他捧到高处,失了分寸,叫人以瓮中捉鳖。

李泫仰天长笑,以戟怒指傅政。

“哈哈哈,不愧是傅政。怪不得父皇如此看重你。”

“陛下说了,郑王殿下谋反,但终归是亲兄弟,若是殿下愿意迷而知返,悔过自新,一切既往不咎。乖乖回到你的封地去,你还是郑王殿下。”

李泫稳坐马上,挺直脊梁傲然挺立,挥刀直指傅政。

“亲兄弟,谁和他是亲兄弟。他算个什么东西,一个在廷狱里长大的罪臣之后,也配合我称兄弟二字。我是武宗的儿子,我继承了武宗的雄风,我本是天子的命数,天下本该尽归我所有,你们有什么资格来封赏我,命令我。我根本就没瞧得起他,怪我疏忽大意,从没把这样一个腌臢卑贱之人放在眼里。我不是谋反,我只是拿回本该属于我的东西。更不存在什么迷途,什么知悔。做了就是做了,要杀便杀,要剐便剐,大丈夫不求辱生只求烈死。别和我搞这些表面上的虚情假意,装了这么些年,我对这些已是厌恶至极。本就是为了杀我,还说什么亲兄弟,想用我的命来成全你们的名声,休想。他一个六岁的孩子,能说出这些话吗?还不是傅政,你指使的。我真不明白,父皇到底是怎么想的,这不是直接把江山拱手让给你了吗?我可是他的亲儿子。当初我请你入我门下,你严词拒绝,说自己不参与皇权党争。我还以为你真是一心忠于父皇,原来是自己存了心思,突然把一个关在廷狱,一身馊臭味,满身脏污的黄口小儿带了回来。谁知道他是不是父皇的亲骨肉。傅政,控制一个小皇帝是不是简单多了,下一步,是不是该自己做皇帝了。”

李泫自知无活路,他就是要用命做实谣言的可信。

听着这样故意毁谤污蔑之语,傅政表里如一没有丝毫波澜。

长伴武宗多年,他深知愤怒、怜悯、同情、悲伤、大喜、愁怨等一切超乎理智的情绪,都会影响人的判断。

临死前的泄愤之语,随他去吧。

可李闰不依。

李闰是突然出现在城墙上的。

她刚入皇宫还未接触朝政,依然是一个心智不够成熟,喜怒形于色,简单的人。傅政不仅在战场上势不可挡,在朝局上更是大杀四方,他在政治上修得的深厚功力。以李闰如今的阅历是不能领悟的,要想修得这般境界绝非易事,一切还要感恩于武宗的言传身教。

她所言令人震惊。

“杀了他。”

李闰不准任何人中伤诋毁她的相父。

她第一次在人前流露阴狠便是这事。

“陛下。”

这不是一个六岁孩童该说出的话,更不是一个仁君该说出的话。

傅政对其微微摇了摇头,示意李闰不可以说出这样的话。

坏人让臣来做,一切有损陛下圣誉的事情都让臣来做。

傅政佯装气急大怒。

怒而下令,放箭射杀郑王李泫及其谋反兵马,同时期门大开,平反部队从四面八方而来,有条不紊的冲上前去剿杀叛乱之军。一切都有序的进行着,如傅政般稳健的,是傅政亲手带出来的兵。在他十八岁当车骑将军之前,十三岁的时候武宗就把他放到骑兵营里,从一个小兵卒做起,凭借自己的能力一步一步走到武宗面前。武宗把他放到骑兵营里学习带兵打仗,研究季朝骑兵研究匈奴骑兵,再将二者相较,就是为了日后让他横扫匈奴,做准备的。傅政在军事领域深耕多年,研究出一套以匈奴骑兵结合季朝战术的理论,最终他以这套理论打败了匈奴人。

傅政为了掩盖,让人遗忘和忽视,李闰的那句“杀了他。”从而做了背负世人骂名和猜忌的犯逆之举,他拉动弓箭,亲手射杀了李泫。世人的焦点都放在了傅政射杀李泫的那支利剑之上。

他亲自杀了先皇的儿子,违背了对先皇的承诺,他没能留住李泫的命。

箭在弦上,身心俱死。

杀戮这个词是活生生的,一具具死尸和一滩滩鲜血是死沉沉的。李闰第一次赤裸裸的直面如此大面积的死亡,殷红的鲜血极具冲击力。

今日是她人生中第一次接触死亡,却不是最后一次,也不是最为惨烈的一次,更不是只有流血死人的才叫死亡。

李泫谋反兵败,意味着皇权政斗的开始,却不是结束。

斩草除根,不留祸患。

郑王这一脉绝了。

谋反之乱平,傅政下令彻查郑王李泫谋反一案,诛杀李泫党羽,并借机清除或削弱政敌势力。

并非有关于李泫的一切党羽都要除尽,而要是留下有用的杀了没用的。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