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破奴还安》歌一曲
最后一片梨花入泥。
李闰将期门改为破奴门,并于破奴门大摆国宴,除了当值的武将,满朝文武皆要携夫人参宴。
“陛下于破奴门摆国宴还允许武将执兵器入席,实在不安全。”
“他们是我季朝利将国师,我就是要把自己的命交给他们,因为我相信我的子民,我相信大将军带出来的兵,全部忠于国家忠于我忠于大将军。我就是有这样的底气和魄力。”
破奴门两边高墙皆有当值羽林军手执火把照明,城墙之上也是挂满了灯笼,破奴门上高悬两只巨大的照明灯笼,一左一右破奴二字何其醒目。今夜的破奴门可以说是亮如白昼,安都城内所有的星火都在这儿了。
文臣武将皆入席而坐,却不见主位陛下。
傅政坐在主位左侧,也是不知李闰要做何功夫。这段时日,她是什么都不和他说。
席位列于两侧,中间空出来一大片空地,光有木凳不见人影,到底有何用意。
乐师迅速入场坐定于两侧,舞姬瞬间涌入中央。
今日舞姬的装扮倒是与往日不同的很,她们手握木剑,发髻高高盘起,不施粉黛,目光如炬,神情坚毅不屈,她们穿的是铠甲扮的是季朝军师,她们歌颂的也是季朝军师。
那领舞之人更加与众不同,骑宝马入舞阵,头戴面具,手执玄鹰剑,她扮得是大将军。这世间能唤得动玄鹰剑的人,傅政已经猜出来她是谁了。
原来广乐阁两个月就是为了这个。
乐起,舞起。
此乐前奏振奋人心,足彰显季朝国师远征草原的军阵严肃,波澜壮阔和气吞山河,可后半段突转哀伤悲恸,生死悲壮,那是怀忠。
此曲真乃绝曲,一曲歌尽汉军拓边,旌旗蔽日,豪迈苍茫,千军万马从你面前杀过,杀!杀!杀!杀声震天。突然间一切都安静了,血流成河,尸横遍野。这战场只剩我一人了,我逆着死亡向生去,却不知活下来到底是生是死了。我抱着同伴的尸骨,无声的哀嚎,无一人听懂。有人呆呆的看着,却也只是旁观无法共鸣。只有我知道,我怎么能活下来,我为何活了下来,我不该活下来。
数年前,那一个一个死在了汉匈之战中的将士们,似乎回来了。
此曲荡气回肠,感天动地。在座武将无不感怀,无不潸然泪下,泪水浸湿了破奴门。
谁还记得胜利的背后是死亡。
季朝的和平安定是用人命堆出来的是用鲜血汇聚而成,请记得那些为国为民牺牲的将士,永远铭记,永世难忘。
那领舞之人舞到傅政案前,透过面具李闰看到了傅政眼里的泪水,他失去太多兄弟,他亲手埋葬了太多同伴的尸体。
可是怎么办,没有战争哪来的和平,有些牺牲是必须的。
相父,想哭就哭吧,不要再憋着了。
领舞之人解了发带,开始和曲而唱。
永远铭记的不止征战疆场的战士,不止牺牲的烈士,还有在家中苦苦等待丈夫平安归来,化成一座座望夫碑的妻子。
李闰歌舞褒扬同样壮烈伟大的妻子,悲切歌慕,泣诉衷肠,哀伤婉转,动人心弦。
自古以来史书都只看的到前方奋战的将士,有谁真正的往后看一看。虽没有付出鲜血与生命,但她们依旧伟大。
这一舞是彻彻底底扣住了所有武将之妻。
曲毕,舞毕,歌毕,伤续。
他们仍旧沉浸在悲伤里,久久不能自拔,久久不能平静。
李闰取下面具,露出真容,那面具之下早已沾满了泪水,她似乎用这一歌一舞接住了天神降下的雨露。
过去与现在,是可以同时存在的。
众臣回神,还不能收拾心情,便立刻携妻跪拜,此回无不心悦诚服。
众臣恍然大悟悔恨不已,这些日子他们都误解陛下了。
她想要的都得到了。
“臣参见陛下。”
“臣参见陛下。”
“臣参见陛下。”
“臣参见陛下。”
…………
“臣参见陛下。”
“臣参见陛下。”
她本来是假意的,可忽而就真心了。
历朝历代还没有哪一个天子如此重视臣下,愿意屈尊歌舞以颂之。
“诸臣,请起。”
天神降下雨露,天命降下刀剑。
列位臣工一边抹泪一边起身。
“这一曲一舞一歌我命名为《破奴还安》送给大将军,和天下所有曾与匈奴死战过的将士们,还有同样伟大守住小家的妻子们。是你们战胜侵略,守住家国,扬我汉威。你们的伤痕,牺牲理应为世人铭记传颂。今日借《破奴还安》代代流传,永世不灭。”
“谢陛下。”
“谢陛下。”
“谢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