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梅卡龙的剧本
不过,张云腾花不掉的钱,梅卡龙却能花掉,他提交了一个项目《东游记之大闹仙宫》,全片下来要4个亿左右的预算,主要是花在特效上,打算动用8部3d摄影机。
不过公司这边只需要出2个亿就行,剩下的,他有信心在外面拉到赞助。
他还表示,这次仅此一次试水,他觉得未来电影的主流趋势就是特效云集,因为米国热卖全球的大片就是如此,别说4亿夏元了,他们4亿米元都是正常的。
【好家伙】张云腾听得一愣一愣的,电影要是能这么搞,何愁不亏?感情我辛辛苦苦找的凤雏居然是你梅卡龙。
这家伙,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的,只会拍马屁,拍熟了竟敢几个亿几个亿要,甚至表示未来还想几十亿打造一部电影。
这么大的败家梦想,居然隐藏在这么小小的一个躯体内?
不过眼下,张云腾也拿不出2亿,
公司一共就5.2亿,给飞黄科技和飞黄基金会,各打了一亿注册资金,添翼创投5000万。
最近这些日子包括奖金、招人、《洋洋的夏天》项目的投入、公司购置等也花了8000来万。
其中公司购置光是各类高档商务用车就花了3000万。
张云腾也有专属司机了,也配上了一辆300来万的商务车。
公司现在人这么多,距离结算周期还有8个月,但是飞黄传媒的运营成本也得保持在5000万资金左右比较保险。
这样算下来就是只剩1.4亿了。
另外考虑到这种所谓的特效片,哪怕现在立项,也赶不上这个周期,这也不符合张云腾的预期。
主要现在飞黄科技和添翼创投那边也没有什么产品立项计划,还在讨论阶段,所以能赶上这个周期的目前只有《洋洋的夏天》。
因此,自己还缺四个项目,共计投资额度还剩9300万。
对于梅卡龙主动来分担自己的忧愁,张云腾很开心,但是周期可不能太长。
【直接拒绝梅卡龙可能会打击他的积极性,最好能保持他几十亿拍一部电影的雄心壮志的同时,又帮自己在周期内搞定一个项目。】
张云腾想了想,决定先看看梅卡龙提交的剧本大纲。
看完后,老实说他不满意这个剧本,内心有些排斥。
要知道《东游记》可是夏国四大名著之一,夏国最顶流的ip。
由此改编的电影剧本,大亏很难,大爆的概率也比一般电影高得多。而且这部电影噱头太大了,什么夏国史上投资最高的一部电影,又是什么五大影帝三大影后加盟。
这些组合在一起,要真是亏了还好,自己一波暴富。
要是万一真给对方整出爆款的商业电影,自己岂不是扯犊子?又白忙活了?
【不行,我不能做个赌徒,但同时也要保持梅卡龙的热情,他这个特效流烧钱电影的想法是好的】
张云腾沉思一番后道,“老梅啊,我觉得这个剧本有问题啊,没什么新意,无非就是《东游记》大闹天宫那一段的细化描写,然后加上绚烂的特效镜头。”
“首先,我是很赞同老梅你说的,未来的电影特效将会是主流,但是剧情方面我们也得保持一定水准,是不是?《东游记》的剧情实在太经典了,可也因此,观众们类似的情节都看不下数十遍了。”
“所以我建议,剧本我们可以稍加改编,就用《东游记》为基础,但是内容上改改。”
“比如,我们可以魔化一下,猴哥其实一直桀骜不驯,即便戴上了紧箍咒半路居然联合其他妖怪想杀掉三藏。但观音闻讯赶到,本想灭掉猴哥但是三藏却慈悲为怀用自己的性命救了猴哥……”
“最后猴哥帮助了紫霞的化身让他和心爱的游侠在一起了,心事终了,踏上西天。”
张云腾是想到哪就说到哪,说完后,他自己都不记得自己说了什么,反正意思他已经表达了,剧本必须得改,而且得改到面目全非。
这样一来,原著党肯定十分生气,认为自己在糟蹋经典。
而且自己还加了不少情情爱爱的因素,要知道原著粉多是小学生,哪些做父母的能带孩子去看这种电影吗?
这一番操作,应该就可以成功排除庞大粉丝基础的原著党带来经济效益。
而且由于加了许多剧情,特效镜头也用不到那么多了,自然而然,也用不到那么多钱了,自己给他1.2亿,还剩2000万在应付三个项目,应该ok了。
最重要的是1.2亿是拿不到所谓的夏国史上投资最大的电影这个噱头,而且预算缩减,那些个演帝演后的数量不也得减一减?
梅卡龙呆立在一旁,人都傻了,自己跑过来要两个亿,也不是真的想要2个亿,主要是给张总打个预防针,为将来自己创作的那个剧本要资金做铺垫。
而且,他也没拍过特效片,前期肯定得试水,所以他就随便找了一个特效流项目提交给张总,真正想拍的是另外一部电影一个亿左右就可以。
毕竟,他本是这个行业的边角料,哪来的本事去拉两个亿的赞助,这么说,无非是抬高张总能给的预算以及提高自己的光辉形象。
可现在好了,张总真当回事了,还当场给出了剧本的修改意见,编出了一个超级魔幻的《东游记》全新版本。
这下好了,不拍吧,有点尴尬。
拍吧,但他其实又想拍另外一部……
还有这份迟疑没超过3秒。
梅卡龙他突然觉得自己好蠢,这种事情有什么好犹豫的呢?
首先,这个时候自己要是说想拍另外一部电影,以张总的智商肯定看出自己指东打西,醉翁之意不在酒。
其次,张总为了帮自己在特效与剧情之间做平衡,亲自给出剧本大纲。
而市场已经证明,张总给出的想法拍出来的电影,无一不大卖。
飞黄能有今天,不都是张总对电影市场的深度把握吗?
之前公司立项的时候,还总有些目光短视人,站在张总的对立面,反对张总的决定,当然他们的出发点梅卡龙肯定是他们也是为了公司好,但结果无一不证明,张总是对的。
张总的眼光就是飞黄最大的底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