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八、英雄末路
“什么?中庐丢了?”孙坚再惊一层,却已然张口难言。唯有一个声音在心底发堵,“中庐如何会丢?中庐如何能丢!”
要知道中庐是他退走汉水的关键。中庐港一丢,他便陷入了死地。
正惶然紊乱时,西北向已然隐隐杀伐声临近。
“甘宁在此,贼子快快束手就擒!”
听着一声嚣张至极的暴喝,随后便是铺天盖地的呼喝挑衅,“活捉孙坚!活捉孙坚!”
“哇!”征战无数的豪杰终于气急攻心,在马背上喷了一口心头血出来。
“父亲!”
“主公!”
“将军!”
便在众人惊惶失措的呼喊中,古锭刀坠地,英雄凄凄然跌落马下。
“退……西退入砚山……退!”孙坚拼着一口心气,在晕迷前吼出了将令。
岘山,小高险峻,位在襄阳以西十余里处。它背靠荆山,依傍隆中,俯首荆襄,遥望樊汉,实乃一处藏兵据险的好去处。
相传此山乃是伏羲死后葬于此地,化之而成。上万下首,紫盖而中,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历史名山。在另一个时空,它到处是名胜,遍身是古迹。便如这段相似的岁月里,记载了刘备跃马檀溪、羊祜飨民堕泪、杜预刻功沉潭等历史典故。而更令人唏嘘不已的,此山恰巧是孙坚遇伏中箭、将星陨落之处。
“岘山……不知这冥冥之中的命数,可否更改……”
远在本阵的萧凌瞧着孙坚军零落退走,遁入岘山,不免幽幽一叹。于她而言,孙坚既是敌手,也是陌路人。若不是乱世征伐无奈,或许两人根本不会有交集。然而就在数日前,对方性命的去留,还掌握在自己的一念之间。
她想过“修正”历史,在岘山设伏,射杀孙坚。但如此一来,势必同孙氏结下血海深仇,从此不死不休。
她也想过索性在岘山一并将孙策、孙权杀尽,抹除东吴的将来。然而如此一来,未来的走向更是难以预判,反而让自己失去了某种倚仗。
再三思索,衡量利弊,她最终选择了“顺其自然”。不刻意修正历史,仅从实际出发,来处理孙氏问题。
故而,襄阳一战,她巧使计中计,却对孙家人手下留情。更甚于占尽优势之下,依旧未把战场围成死地。围三缺一,不仅仅加速了孙坚军的溃败,同时也给对手留下了一线生机。
而这一线生机,于萧凌亦是一场博弈。
“扬州沉疴日久,不如让孙氏提早乱上一乱……”萧凌目光坚定,缓缓举起了手中的令旗,“传我将令,围困岘山!擅自追击突进者,斩!”
凤仪军令行禁止,各部见本阵旗令后纷纷停下追杀的步伐。
依着战前号令,甘宁领兵缓缓将孙坚残部逼入岘山,而后分兵四下,固守不追。而萧睿、魏延则带人打扫战场、救治伤患。
恍然间,一场大战便自落下,让杀得兴起的一千荆州军有些意犹未尽。
“女公子,孙坚死地无生,为何不再追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