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何处桃源
“圣恩之下,去留艰难。不知何处才是平安乐土……”
咀嚼着萧岱的这一声平安乐土,萧凌不免心中一阵唏嘘。
据她所知的历史,关东联盟讨伐董卓的结果,并不是肃清朝野,而是造成了诸侯割据的局面。
自此诸侯混战,民不聊生。
她想着乱世人命轻贱,不禁心中一叹,忍不住感慨了一句,“乱世之中,安有世外桃源?”
这似乎是对萧岱心中坚守的美好憧憬的驳斥,又好像是对将来局势的一种预判。
萧岱听到女儿叹谓一声,并没有丝毫的不悦。只是神情落寞,苦笑着问道:“阿凌也以为乱世将起,大汉再无光复之日?”
萧凌一愣,刚要脱口回答“是”。但立马想到那是结果论,硬生生改口道:“女儿也不知。只觉得眼前迷障,看不清前路。”
她这句话也并非完全做戏,确也真情实意。
自从穿越重生,不过短短一个昼夜,所接收到的信息以及内中的弯弯绕绕,让她有一种掌控无力的挫败感。
虽然不服输的性格让她昨天就下定决心要改变历史,但真正要怎么做,她此时也是两眼一抹黑,不知从何入手。
而早间收服亲卫队所带来的那份欣喜,在此刻萧岱的南迁秘闻之下,顿时显得不足为重。
“我到底能不能改变历史?还是就此泯然于历史长河,泯然人群之中?”萧凌默然不语,蛾眉紧蹙。
看着自家女儿的脸色阴郁下来,萧岱反倒是收敛了落寞之色,微笑着温言安慰,“阿凌不必烦忧,一切自有为父在。”
他又怕这句安慰空洞无物,接着解释道,“其实女儿已经做得很好。单就精练亲卫队一事,便是一桩实在事。也免得日后再遇凶险之事,徒增伤悲。”
萧凌没想到便宜爹会反过来安慰自己。
此时听到他也真心肯定自己的精练之法,心中阴霾倒也散了大半。
她挂起笑容,附和道:“阿父说的是。虽说乱世迷惘,前途未明,但脚踏实地做些事,总是不错的。咱们萧家部曲三四百,要护举家平安,倒也不难。”
她顺着萧岱的去留之意,开始盘算就算日后找个偏远山村避世,靠着家中数百部曲,也能圈地成坞,围壁做垒。如此做一个豪门贵女,混吃等死怕也不是难事。
见到女儿脸上的阴霾渐渐散去,萧岱面上更是笑意真诚。
此时他也不再纠结去留之地,而是儒生秉性,免不了咬文嚼字起来,“阿凌刚才所言中,用了世外桃源一词,比起平安乐土一说,似乎更具神韵。可真是妙哉!不知出自何处?”
“啊?”沉浸在思绪中的萧凌一惊,险险就要出口回答“《桃花源记》”!
要知道“世外桃源”一说,可是晋朝陶渊明之后才有。此时被问及出处,却真不知道如何回答。
“阿父也觉得妙?”萧凌顾左右而言它,随口找了个理由,“女儿平日看书颇杂,也不知在何处看到。当时觉得这词颇妙,便记在了心上。”
“哦?可惜可惜。”萧岱也不深究,只叹息,“如此好词,竟不知出处。”
萧凌微笑不语,却感念起后世名篇。当即心中有思,默默腹忆了一段,“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