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高手 - 小食谈记 - 莲子舟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小食谈记 >

第72章高手

第72章高手

许是老天爷知晓天气热,这两日每日都会下两场雨。夏日的雨来得迅速,时而清晨一场,时而夜里一场,每每都是风云突变,让人捉摸不透。

故这两日外出,定是要带上一把油纸伞,省得保不齐在哪些时辰就淋成个落汤鸡。

不巧的是,今日一早时,雨又落下来。好在场上棚架多,为了遮阳又多搭了几个,这场大雨未弄湿里头的灶台,只有当风吹过时,倾斜进去些。

可场外就没那么爽快了,本就是人挤人,这会子伞一撑,伞骨都要戳到别人脸上,站在原处的人,就要腾出些位置。有人用伞来占位挤人,引得底下骂骂咧咧的一片。

雨本未如何影响到这二十位参赛者的心境,心里头紧张,手里头倒也还算是稳当。可如今底下时不时有人嘀咕抱怨几句,更有甚者因押了钱或喜爱哪位参赛者而分成几个阵营,对骂上了。

这叫场上的参赛者听得眉头紧皱。

“莫挤莫挤,挤破头你看中的李师傅就等进前五了?”

“孙申,你不好好在家里头呆着看话本子,出来做甚?你看懂比赛?赶紧回去吧,再这样说信不信我揍你!”

“就看,谁规定我不能来看了?我是来看杜小娘子的!”

“我押了陈月半,可一定要进啊……陈师傅,这我可是押了小半身价,您,您努努力!”

“有什么了不起的,定是我们安阳镇的吴小娘子最有出息。”

“嗨,可都别说,你们忘了这场的题目是啥了?我赌卫娘子。”

“……”

喜欢美食的,喜欢参赛者的,喜欢钱的在雨中挤来挤去,互相争辩着,给场上听到自个儿名字的一些参赛者增添了不少烦躁。

雨下得更急了,雨点极大,与底下的声音一同盖住了场上的用刀声。

二十进五的主题为点心。

蒸炸煎煮的面点可为点心,酥皮香糕亦可为点心。二十人中,有两位擅点心,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这就更让他们捏了一把冷汗,似是白白送走两个名额。

这场的比赛主题不是由抽签决定,而是比赛前一日的午后告知,给所有的参赛者足够的时辰去琢磨与准备。

越到后头,给的时辰便会更多。譬如今天的比赛,只要能在两个时辰内交出自己的菜即可。

但名额却只有五位,并不会所有人的菜全都上齐,互相比比分数,再去公布名额,而是谁先得了名额便少一个名额,即便后头做得再出色,名额没了,就是没了。

可点心,精为妙,若是快了,许口味也不好。

能进前二十的人,菜又岂会不出色,都有实际,甚至旗鼓相当。故而这场比赛,比得不仅是味道,还是心境。在做菜时更是如此,说大了t,心境影响火候,火候影响味道。

当每人来到灶台面前时,全都不约而同的望向卫锦云与面点师雷勇瞧瞧他们今日会做些什么神秘的菜。

卫锦云做菜时,一只是以一种优雅的身姿被众人所见。故这边她才从食材中拿出浸泡了四个时辰的绿豆与白芸豆,那边的面点师雷勇已是在揉搓一个面团。

雷勇最擅煎炸烹炒的面点,这就少不了要一直揉面。他喜面食,故长得人高马大,长年累月的揉面让他长了一身腱子肉。

明明在众人看来,想要揉好这样大一块面团,即便是总是颠铁锅的老师傅,也要费不少力气。可这块面团在雷勇手里,却像是一团云朵,瞧着十分轻柔似的。

不出片刻的功夫,皱巴巴的面团在他的手里,变得光滑洁白,似颗圆珠。

灶台上有擀面杖,可雷勇从不用,连擀面杖都是自个儿带。听他的学徒说,雷师傅的擀面杖,只一年便要换新的,那擀面杖在他手里头,日日越擀越细,不像是去擀面,倒像是擀棍子。

当然,这许是他学徒的夸夸其谈,至于真假,大伙也未可知。毕竟大伙只在意擀面杖擀出来的食物味道的好坏。

他将面团搓成大长条,又掰成剂子,擀成薄皮。那面团被揉得劲道,擀出来的皮子也好。令人叫绝的是雷师傅这一手擀面的功夫,更让人知晓什么是熟能生巧。

这大抵知晓了雷勇要做饺子或是烧麦。

待雷勇这一套流程走完,卫锦云才将剥好的白芸豆与绿豆蒸上了锅。

她的双手极为细嫩,一点儿也瞧不出是三十多岁的年纪。许是常年用手揉搓或是面粉,或是米粉,养出来的光滑,如雨后新冒出的春笋似的。

人都说卫娘子的糕点好吃,但你若是去她铺子里买糕点,正好瞧见她现制,就知晓卫娘子做菜时的姿态,就该做出这般精致的糕点。

从面相瞧,她并不算是一位美人。但卫娘子做糕点,说是制菜,不妨说她是在握着笔画一幅皎皎山水画。一举一动,都格外专心,会情不自禁地被她吸引。

她铺子里的印枣泥糕,印定胜糕的糕点模具,每一样都是自己亲手刻制而成,印出的牡丹、海棠、莲花,犹如鲜花似的栩栩如生。就连铺子里包糕点的油纸样式,也是亲笔所画。

有人夸赞过卫娘子,若是她不做糕点,而是提笔作画,那大梁恐怕要有第二位张僧之了。

当然,这亦是坊间戏言。大伙只知卫娘子的糕点滋味甚好,卫娘子包糕点的油纸,也有不少孩童,用剪子铰下,贴在窗户门框上玩耍。

一人健壮,对着面团“拳脚相向”,一人优雅,对着面团“细心呵护”,恰好这两人又被分在相邻的灶台处,想必是今日比赛中最有看点的二位了。

吴怀夕也是不紧不慢,她今日特地是带了一只泥炉,一只砂锅,为的就是尽快将浸了一夜的红豆快些烹制出了沙。

虽说慢工出细活,今日的比赛也足足有两个时辰,但她还是多添了一个煤球,并嘱一旁的厨子看着砂锅,随时搅动红豆,以防火势过猛,红豆未出沙就已经糊了锅底。

而后她打了好些鸡蛋,将蛋白与蛋清分离,用两只大碗分别装起来,她自个儿取了些蛋黄,蛋清部分,则是让另一位厨子用筷子迅速搅动。

“要一直顺着一个方向搅动蛋清,直至有蛋清全部变成白色,变成一大团白色的泡沫为止......这可是个难活,胳膊容易泛酸,你先打会儿,一会儿换我来打。”

她想做的东西要用到蛋清,却一点儿也不要蛋黄。可如今哪禁得起这般浪费,她心里头想着,用剩下的蛋黄也制些东西,等今日比赛结束,无论输赢,也带给许离与尹芳菲吃。

还有每每到了下学,就问她香橼拌鸡丝是什么味道的温拂晓。这两日在茶摊上炸鸡块与地豆都来不及,哪有功夫去做香橼拌鸡丝,等事情都尘埃落定再说吧。

“嗨,吴小娘子,你也太小看我了,不就打个蛋清嘛,你可知我帮李师傅做金丝灌汤肉饼时,一天要擀多少个饼皮......他那个饼皮啊,一张皮子得来来回回的擀上不知多少下,才能制成那么多层的饼子,一咬就掉渣。”

厨子听了吴怀夕的话,赶忙接过蛋清的碗,像是再也不还给吴怀夕似的,一把捧进怀里。

“想当初我刚进风味斋时,李师傅就让我擀皮,那时候我哪会啊,擀得奇形怪状的,李师傅就差没将我给擀了。现在好了,我学会了许多菜色,擀起皮子来也又快又好......”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