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许富贵的人才培养计划
许富贵站在轧钢厂那有些陈旧但充满活力的车间里,眉头微皱,心中盘算着厂里的未来。他深知,在这个竞争愈发激烈的时代,人才就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厂里的老员工经验丰富,但知识结构老化,新员工有冲劲但缺乏系统培训,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
他把车间主任老张叫到办公室。老张是个实干派,为人忠厚老实,对厂里的生产流程了如指掌,但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稍弱。
“老张,你也知道,咱们厂现在的情况,要想发展,得有人才啊。”许富贵忧心忡忡地说。
老张挠挠头,“许厂长,您说得对,可这人才培养不是个容易事儿啊。”
许富贵点点头,“我打算制定一个长期的人才培养计划,你有什么想法?”
老张想了想,“那得先从内部培训开始吧,咱们厂里有不少技术骨干,可以让他们给年轻工人上课。”
“嗯,这是个办法,但是光内部培训还不够。我们还得送一些有潜力的员工出去学习,看看外面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许富贵补充道。
这时,厂办秘书小李走了进来。小李是个年轻有想法的大学生,脑子灵活。“许厂长,我觉得还得建立激励机制,不然员工没积极性啊。”
许富贵眼睛一亮,“小李,你说得对,这个激励机制很重要。你有什么具体想法?”
小李自信地说:“比如,对于在培训中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奖金和晋升机会。对于那些能把学到的新技术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并取得成果的员工,更要重奖。”
许富贵一拍桌子,“好!就这么办。老张,你去把厂里的技术骨干都召集起来,我们开个会,讨论一下内部培训的内容和方式。小李,你负责收集一些外面培训机构和高校的资料,看看有哪些适合我们员工去学习的课程。”
几天后,技术骨干会议召开。厂里的几位老师傅,像王师傅、李师傅都来了。王师傅是钳工高手,手艺精湛,但性格有些固执。李师傅是焊工专家,经验丰富,为人随和。
许富贵把人才培养计划大致说了一下,然后问大家:“各位师傅,你们觉得内部培训从哪些方面入手?”
王师傅率先发言:“我觉得得先从基础技能抓起,现在这些年轻人,基础不扎实,干活毛糙。”
李师傅接着说:“没错,还有安全知识,这可不能马虎。咱们厂的设备越来越复杂,安全问题得重视。”
其他师傅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许富贵说:“好,那安全知识和基础技能是重点。另外,咱们也得讲讲新的技术和工艺,不能让大家固步自封。”
这时,年轻的技术员小赵提出:“许厂长,我们可以把培训内容分成不同的模块,不同岗位的员工学习不同的模块,这样更有针对性。”
许富贵赞许地看着小赵,“这个主意好,小赵,你和几位师傅一起,把这个培训模块设计一下。”
在另一边,小李也在积极收集资料。他找到许富贵,“许厂长,我看了一些资料,有几个高校的机械制造相关课程很不错,还有一些专业培训机构的管理课程,我们可以送员工去学习。”
许富贵看了看资料,“嗯,这些都很好。不过,我们得选拔一下,送那些真正有潜力又愿意学习的员工去。”
于是,厂里贴出了选拔通知。员工们纷纷议论起来。
年轻工人小刘对同事小王说:“这次机会难得啊,要是能被选上出去学习,回来可就不一样了。”
小王有些犹豫,“是啊,可不知道选拔标准是什么,肯定很严格。”
选拔考试那天,厂里的会议室坐满了人。考试内容包括专业知识、实际操作和对新技术的理解。
考试结束后,许富贵和几位评委开始阅卷。其中有个叫孙强的员工,在实际操作环节表现出色,但在新技术理解方面稍弱。
许富贵说:“这个孙强,是个好苗子,操作能力强,就是对新知识的接受慢了点。我们可以考虑送他去学习一些基础理论知识强化一下。”
经过层层选拔,最终确定了一批要送去学习的员工名单。在送他们出发前,许富贵专门开了个动员会。
“同志们,你们是厂里的希望,出去要好好学习,把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带回来。厂里为你们提供这个机会不容易,不要辜负大家的期望。”许富贵语重心长地说。
员工们都充满了斗志,“许厂长,您放心,我们一定好好学!”
在员工外出学习期间,厂里的内部培训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王师傅在培训课上认真地讲解钳工技巧,“大家看,这个零件的打磨,不能着急,要慢慢来,每一个面都要光滑平整,这关系到整个机器的性能。”
年轻工人小陈问:“王师傅,现在不是有新的打磨工具吗?我们可以用吗?”
王师傅皱了皱眉,“那些新工具是不错,但你们得先把基本功练扎实了,不然用再好的工具也没用。”
李师傅那边的焊工培训也很热闹。他亲自示范焊接手法,“焊接的时候,要注意角度和速度,这电弧要稳定,不能忽大忽小。”
新员工小张在练习的时候遇到了问题,“李师傅,我这焊接老是有气孔,是怎么回事?”
李师傅仔细看了看,“你这是焊接前清理不干净,有杂质,下次注意。”
随着内部培训的深入,一些问题也开始出现。部分老员工觉得培训占用了太多时间,影响生产,有些怨言。
老员工老马对老张说:“老张,这培训太频繁了,我们哪有时间干活啊,生产任务完不成怎么办?”
老张也很无奈,“这是许厂长安排的,是为了厂里的长远发展,咱们得克服一下。”
许富贵得知这个情况后,对老张说:“老张,我们得调整一下培训时间,不能影响正常生产。可以利用业余时间,或者分批培训。”
在员工陆续完成外出学习返回厂里后,许富贵又组织了分享会。
刚从高校学习归来的小吴在分享会上兴奋地说:“这次出去学习,我学到了很多新的设计理念,比如计算机辅助设计,我们可以用这个来优化我们的产品设计。”
从培训机构学习管理课程回来的老郑也说:“我学到了一些新的管理方法,像团队激励机制,我们可以在车间里尝试一下,提高大家的工作积极性。”
许富贵鼓励大家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并根据激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员工进行了奖励。
有个年轻员工小林,把新的设计理念运用到产品改进中,提高了产品质量。许富贵在表彰大会上亲自给他颁发奖金。
“小林,你做得很好,大家要向你学习,这就是我们人才培养计划的成果。”许富贵欣慰地说。
随着人才培养计划的持续推进,厂里的氛围也发生了变化。员工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都有了明显提升。新老员工之间的交流也更加频繁,形成了良好的传承和创新氛围。
一些原本打算跳槽的员工也改变了想法。员工小冯对朋友说:“本来我觉得在这厂里没什么发展前途,现在看来,厂里这么重视人才培养,我还是留下来好好干吧。”
厂里的发展也吸引了一些新的人才前来应聘。在招聘会上,一位求职者问许富贵:“许厂长,听说你们厂有很好的人才培养计划,是真的吗?”
许富贵自豪地说:“当然是真的,我们厂非常重视人才,只要你有能力、肯学习,在这里一定有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