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争斗 - 论咸鱼翻身的可能性 - 青山语 - 玄幻魔法小说 - 30读书

第90章 争斗

七皇子的倒台是苏元秋没有想到的,但他很快便释然了,将针对两人的部署换了时间,调整了些许细节,便又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了。

之所以想将七皇子留在后头,是因为他得势于自家老舅公在文坛的影响力,但他本身之罪,却足以顷刻颠覆他之前所有的造势。

但有人率先将七皇子并非皇嗣的消息抖了出来,一时之间自然是掀起了轩然大波。

文人重伦理纲常,武将们也将这视为奇耻大辱。

离储君之位只有一步之遥的七皇子,被文人词诛笔伐,被武将大肆叫骂,哪怕是市井混混,也要随大流地啐上一声。

皇帝勃然大怒,将原本因贤德之名才特许葬入皇家陵园的贤妃的棺材挖了出来,丝毫不留情面地直接丢到了贤妃的老父亲――礼部尚书的门前,痛斥他身为礼部尚书却不知管教女儿并撸了他的乌纱帽,连带着贤妃和七皇子都在皇家玉碟上除名了。

掘人坟墓这种事本来是很阴毒不为世人所容的手段,但偏生做出这种事的是元宋的天,对方又犯下了那样的事儿。七皇子今年可都二十一岁了,整整被蒙在鼓里二十年,是个人都得发疯。更别说这事儿传的快,皇家的闹事儿百姓们都津津乐道,皇帝派人往下压的时候都险些压不下去。

和七皇子一比,十二皇子那些个打杀宫人的罪名在众人眼里都算不上什么了。

皇帝似乎也这么想,他点了几个太傅的名字,让他们着手准备辅佐新太子,又向金贵妃下了懿旨,要她这段时间千万要约束好十二皇子,千万别再生事端。

其中的意思不言而喻,金贵妃立马递了消息出宫,千叮咛万嘱咐苏元耀这些天最好在府中韬光养晦。自己的儿子她自己最清楚,有时候脾气上来根本管不住自己,为此她将自己身边最器重的云袖都送了出去,以求云袖能在苏元耀犯浑的时候拦下他。

消息传到长乐王府的时候,刘双全急得团团转,见天儿地站在门口等苏元秋回来。然而这些时日兵部大洗牌,苏元秋忙得脚不沾地,为了省点功夫,直接住在了兵部里。

刘双全一连半个月都没等到人回来,眼看就是三月三,钦天监掐算的好日子,要真让嚣张跋扈的十二皇子上了位,他们可真一点活路都没有了。他也不希冀十一皇子能为了他们和十二皇子对上,也不值当这么做,只求着能将长乐王殿下送离京城,找个僻静地方养着,说不定还有三五年好活。

花微杏却没什么反应,她每天好吃好喝好睡,闲来无聊便捧着话本子给苏元昭读。说起来这字也是当初跟着苏元昭才学会的,如今拿来给他讲故事,正正好。

毕竟她笃定,不管如今得势的是谁,最后登基的,只有苏元秋一个人。

诚如花微杏所想,三月初一那天,勤政殿兵变。

十二皇子手持长剑冲在最前头,双眼通红,连铠甲都未曾披挂,身后跟着金家的人以及宫中侍卫,一路杀到了勤政殿,将自己的生身父亲堵在了其中。

他不通武艺,却也靠着手下人拼死相护和一通乱打,至今都未曾受过什么伤。

“父皇,只要你写了诏书,我便放过你。”少年面容邪佞,脸颊处落了不知谁的鲜血,眼眸深深,手中长剑直指帝王咽喉,身后众人神情肃穆,却对这逼宫弑父的架势视若无睹。

“好,我写。”皇帝抖着双腿到了桌案前,砚台新换不久,还未曾用过,明黄的丝帛摊平放在桌上,前面的笔架上悬着大小不一的竹笔。皇帝随意挑选了一根,也不敢唤人研磨,直接启了一盒朱砂,狼毫滚过朱砂,落在丝帛上便是一行行的赤字。

就在皇帝写到“禅位于”的时候,苏元耀忽然拿手中的剑敲了敲桌案,沉闷的响声发出,皇帝险些一笔错划,毁了这张完成大半的诏书。

“何事?”这两个字是颤抖着说出来的,皇帝着实不大明白,怎么自己就如此倒霉。两个有可能做储君的皇儿,一个压根儿不是亲生,另一个则蠢到如此地步,明明都那般警示,竟然还能做出这种事来。

诚然,等苏元耀继位之后是能将逼宫这种不光彩的手段压下去的,但明明能坐享其成,搞这么一出究竟是为了什么?

要不是元昭身子骨出了问题,又极力求他这个做父亲的,储君之位哪里轮得到他们这些人来坐!

皇帝心中郁闷,苏元耀却不知自己的父皇在这般时候都有这么多小心思,他只笑了笑,满怀恶意地说道。

“十一皇子苏元耀。”

“十一皇子?”那不是元昭领回来叫阿秋的孩子的排位么?如今应当是在兵部当值吧。

至于再多,皇帝就想不起来了。

除了嫡长子元昭外,他对这些个皇子公主们几乎都是一视同仁,能记住苏元耀这么个人还是因为这孩子属实闹腾,金贵妃又惯常提起、像之前折在前朝里的那个三皇儿,他就一点印象都没有。

“父皇,我生下来就行十一,后来遇事改了。可如今要隆登大宝,当然要改回去了。”苏元耀笑吟吟的,眼眸里的血丝却让他显得有些狰狞可怖。

“好。”皇帝没什么反应,提笔便写了十一皇子,只是后面还没来得及写,就见刚刚还嘱咐他的苏元耀一下发了疯,一剑劈裂了书案不说,连他都想一并劈了。

皇帝吓得弃笔后退,苏元耀提起利剑,正待刺入皇帝胸膛,勤政殿里劝慰的声音此起彼伏,却没有一个人敢上来阻拦。

只听一阵浩渺琴声,自上面悠悠传来。

苏元耀捂着头,额间青筋暴起,嘶吼了一声便冲进了身后带来的人里。

初起时大家都没有防备,没有什么武功的苏元耀竟也杀了几个人才被众人制住。

皇帝倒是不管那边兵荒马乱,他抬起头来,便对上了掀开瓦片露出的一张俊秀脸庞。

“陛下,微臣来得还算及时吧?”说完,他还轻微地笑了一下。

“及时,太及时了。不知爱卿是哪位?”对着陌生人喊爱卿,皇帝做的十分得心应手。

“在下温晏,应十一皇子所托,前来救驾。”说完这么一句,那人就将瓦片盖上了。

皇帝理理衣衫,走到尚在蒙蔽的众人面前,清了清嗓子。

“十二皇子苏元耀发了失心疯,今日起贬至春峦山静养。”

如果说陶馆是后妃们的冷宫,那么春峦山就是成年皇子们贬斥的地方。春峦山地势偏僻,在京城的最边缘,伺候的人都没几个。要是从小娇养长大的苏元耀被丢到那么个地方去,怕是要不了多久就没了。

也许是因为刚才皇帝的模样太过狼狈,一时之间却没人答话应声。

顶上铮铮然一声琴声,被压着的苏元耀不知哪里来的力气,将压着他的两个兵士甩开,拔出身旁人的佩剑,在脖颈间一划。

殷红的鲜血喷射而出,将被夺了佩剑的兵士的脸都染红了。

众人被吓了一跳,皇帝更是面如金纸,后知后觉地抬头看了看上头,说话的声音都低了许多。

“既是如此,便送到金贵妃那里去吧。”

众人这下立马应了声,有几人抬起苏元耀,火急火燎地往毓秀宫走,余下的人则讪笑着和皇帝打着哈哈,半晌便三三两两地退出去了。

众人走了,皇帝才一脸恍惚地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抚摸着自己的胸膛,后怕到不行。

“郑泽!”

“哎,陛下有什么吩咐?”大红衣袍的太监头上冷汗涔涔,上前跪在地上。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