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7章 - 九零末圆满人生 - 茵陈呀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067章

陈忠文本是没打算叫陈彩霞一起的,一是这个事做起来有风险,都说万事开头难,陈彩霞家里现在就这个情况了,往坏处想,万一要是没做好,那魏家承受的风险比其他人多多了。

二来呢,魏宏民如今行动不便,家里全指着陈彩霞来操持。她能把自己家那一小棚的菇给顾好就不错了,根本分不出心来去忙其他,叫上她反而是在给她添麻烦。

没想到陈彩霞从杨玉芬那儿得知了这事儿后,自个儿跑来和她三哥说要算她一份儿。“有这种事儿,你们问了大哥二哥家,可不能单单漏了我!”

那天陈忠文不在,胡艾梅怕她误会,赶忙解释,“你三哥本来是想去问问你的,是我没让问。宏民现在需要人照顾,你们家里也种着香菇,自顾不暇的,哪里忙得过来。”

“而且这事儿也是头一次做,前期估计投入要些钱,收益回本要些时候,我也就没敢叫你。”

“我家那棚香菇我一个人也弄不了,时不时的免不了还是要找你们帮忙,到时候你们又正忙,与其这样,干脆我跟着你们一起弄。不都是一样的?”

话说到这个份上了,胡艾梅也不好拒绝,讪笑两声,“那你和宏民商量过没?你们要是不介意的话,那等你哥回来了和他说说。”

陈彩霞应了声好,便回家忙自己的去了。胡艾梅则在棚子里想了好一会儿――其实不叫上陈彩霞一起,除了那两条理由外,她心里也是有别的想法的。

合伙做事儿,讲究的就是一条心。就像一条麻绳,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才能越拧越紧。大家都奔着一个念头,干起活儿来也不会有差的。

而最怕的也就是在里面浑水摸鱼的。以前的生产队大锅饭不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陈彩霞这人呢,就胡艾梅对她的印象,是有点爱贪小便宜,精明又算计的人。如今魏宏民受了伤,最近这些日子确实收敛了不少,在家踏踏实实种起了香菇――没办法,一家子好几口人等着吃饭。

平日里陈忠文去收香菇,都是看在兄妹的情分,她家又遇到这么个情况上,给的高价,算是没赚她一分钱,对她也很不错了。

如今她说要来一起办这个香菇基地,胡艾梅就不知道该怎么说了。一方面担心她来偷奸耍滑,另一方面又觉得她说的有道理,等香菇基地办起来正是缺人手的时候,陈彩霞那边又时不时的要人去帮忙,也不好办。

想的胡艾梅脑袋又胀又疼,干脆不想了把这个摊子扔给陈忠文。

最后这个决定也不是陈忠文拍的板――他跟着村委去镇上跑了好几次,才弄清楚了流程。

一个小本子上记得密密麻麻的笔记,看的人头大:工商局登记提交材料,公安局制章提交证件,质量监督局办理组织机构代码,税务局申领登记证,银行开户,农经局备案……

而在第一个就卡住了:事务手册上写的清清楚楚,全体设立人不得少于5人。

即便是把陈忠华两口子都算上,也还是差一个人。所以,陈彩霞就这样成功的组队了。

陈忠文和胡艾梅心里想到一处去了,他这个妹妹什么脾性他清楚,但目前也没别的人来凑人头,二来呢,魏宏民都这个样了,陈彩霞也自告奋勇地找上门来,他们要是拒绝,又特别的没人情味儿。

“没事儿,等签名的时候我和她说清楚。老话讲,亲兄弟明算账,丑话也要说前头。我提前和她说,算是打个预防针。”陈忠文安慰胡艾梅。“她就是性子怪了点儿,说话不中听,你别计较她。至于其他的……她要是来磨洋工的,我第一个说她。”

说她有什么用?这也得靠自觉吧!胡艾梅在心里默想,但没说出口。说多了还让他们两兄妹闹得不愉快。“那你看着办吧。”

这句看着办,让陈忠文也闷了许久。他感觉自己就像是夹在婆媳之间的受气小媳妇,左边哄两下右边劝两下。

思来想去,只得又往魏宏民家跑了一趟,去探探那边是什么口风。也是不巧,他去的时候陈彩霞下地了,家里就剩魏宏民一人,坐在院子里晒香菇。

寒暄了好一阵儿,才说起正题。陈忠文听魏宏民那意思,是想入伙的,“忠文,我也不瞒你了。彩霞回来和我说了这事儿后,是我提议跟着你们一起干的。我现在这个样子,是指望不了什么,彩霞是你亲妹妹,什么性子你也知晓。”

“从前就那副不愿吃一点儿苦的性子,现在捱不过了,只能硬着头皮干。我也帮不了什么,经常找你们来帮忙,也耽误你们的事儿。干脆就让她跟着你们一起干,打打下手添个人头,也不说入伙不入伙的,就当是给你打工的。你看成不?”

陈忠文摆手,“哪有什么打工不打工的,我和艾梅也没干过,今年头一回,还在摸索,一脚踩河里还不知道是深脚浅脚。就是怕把彩霞给带沟里了,到时候折本我不好和你们交待。”

“谁成功没走过几回弯路,我和彩霞现在就是……说难听点儿就叫已经是光脚的了,我们光脚的都不怕,你还有鞋穿你怕啥?”魏宏民又道,“让彩霞跟着你们做事儿已经是在占你们便宜了,还说怨你们的话,那也太不是人了!”

“忠文,你放心,彩霞这边绝对没问题,要是她哪儿做的不好你们就直接说。”

陈忠文出了魏家的门,正好碰上提着一篓子猪草的陈彩霞往家里走,“三哥,你找我?屋里坐啊,宏民在家的。”

“不坐了,回家还有点事儿。”陈忠文的手虚虚晃了两下,往前走了两步后又想起来,“彩霞,明儿把身份证带着去我家,有个资料要填。”

光是这些个资料,陈忠文都填了好多遍。倒不是因为填错了被打回来,相反,他这个合作社算是东阳镇的头一个,不论是村里还是镇上都积极的支持,只是他自己心里慌张,总有种不踏实感。

写字的时候手都是抖的,好不容易平复下来把东西完整的填好了,又嫌自己的字迹不够工整,担心受理人员看不清楚。又拉了陈芳圆来给他誊写,一张纸上只有自己签名那地方是他的字,看着和整张纸极度不协调。

之后又是许许多多张类似的资料,一天弄下来陈忠文人都懵了,感觉脑袋装了一包浆糊,晕晕乎乎的快要找不着北……

二零零四年春上,陈芳圆读初二,东兴坪香菇合作社正式出土。新建的两开的大棚里放了足足两万袋香菇――原本陈忠文计划的是头一年少弄些试试水,等去问流程时得知要五人以上才能办成,索性把袋料数目也往上加了加。

于是在年尾,紧急补了一批袋料。后来有人已经装了成袋,但不想做了,他们也给买了过来。

现在预备的袋料比较多,也不想之前可以放在家里点种控温放气,所以全部都放在大棚里。棚外一层遮阳网一层厚毡布,捂得严严实实。

陈芳圆平时都在学校,升了高年级后,学科增多,压力也慢慢来了。对家里的事儿关注的不多,只有周末会回去住上两天。

她的了解就仅限于那两天,也就一个感受:忙。每次回去胡艾梅都在忙,人不在棚里就是在炕房。忙里偷闲还得喂猪喂鸡,个人生活都没顾上。也幸好她二妈和小姑在,还能腾出一个人手去做饭。

而且香菇基地的事忙着,她们自己家之前种的香菇也要摘,让人分身乏术。陈芳圆想帮忙也心有余力不足,只能拉着陈小满在周末那两天里给打打下手。

上半年对于陈芳圆可能就是每天读读写写,但对于胡艾梅她们,是实打实一天天忙过来的。

就和种地是一个道理,老人常在嘴边念叨的就是那么几句:人哄地皮,地哄肚皮。到底认没认真干,成果会告诉你。

零四年秋末,陈芳圆初三,香菇基地的第一批香菇终于出了。

也许是辛勤付出换来了丰硕果实,头一年头一茬是开门红,好事多。香菇的长势不错,菇型也好。

陈忠文还在县里租了个门面卖香菇,来光顾的人不少。他们的香菇不再是用蛇皮袋塑料袋装着,也有了自己的专属包装,上面印了产地有效期和商品编码的那种。

姑爹魏宏民在看门面,他腿脚不便,在大棚里帮不上忙,但在这儿却干的挺好,发挥了自己能说会道的长处,而且能和来来往往的人接触交谈,不用再闷在家中叹闷气,对调节心理状态也有帮助。

这两年打工潮兴起,农村里不少人外出打工。外面厂里挣得多还包吃住,和村里种地是一般累,但人穿着干净体面,还长见识。所以好些年轻人都跟着出门了。

陈芳圆家种着香菇带动了村里的人,但也都是因为他们在镇上能找着事儿做,顺带种香菇增收。

年初时村里有不少人动了心思跟着出去打工,甚至连家里点种好的香菇都不种了,这也才让陈忠文有的买。

他们办香菇基地的事儿原本也没想瞒着谁,也瞒不住,毕竟一两万的香菇呢,就是藏也需要地方。只是陈忠文觉得事儿还没办成,有啥就算有啥话也得等事办的美满后再说才好,免得打了自己的脸,平白让自己难堪,所以也没四处宣扬。

陈忠文不说,但大家伙又不瞎,所以看热闹的不少。就和他当初打头阵种香菇一样,都等着瞧,看看到底是赚还是赔。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