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不要回到聊天的起点 - 怎样才能会聊天? - 帕特里克·金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9章不要回到聊天的起点

第9章不要回到聊天的起点

即兴话剧表演的规则:不断向前推进互动,停滞就意味着失败。

正如之前提到的那样,即兴话剧表演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永远不要事先就想好要在什么时候、说什么。这么做的话,即使稍微偏离原有轨道,你都可能会惨败。正确的做法是,只想一个粗略的框架,在细节处见机行事。

同时,不要事先设想好固定的目标,比如让互动解决一个特定的问题,或是谈到一个特定的立场或主题等。这也很重要。

否则,这就不是真正的即兴话剧表演了。正是因为即兴话剧表演的结尾有着开放式特质,才使得它如此引人入胜、充满娱乐性。

成功的即兴话剧表演总能指向某一点。表演结束后,观众热烈鼓掌,因为他们也感受到了那个点。他们有一种满足感,感觉到这是某个终点,因为他们已经从a点移动到了b点,而且完成了一个故事,或者一段旅途的所有必要环节。

最出色的即兴话剧小组使你觉得所花的几个小时有某种指向和目的。终点虽不是预设的,但确实给人以一种结束的感觉。大家都觉得做到了什么、实现了什么。而这,和得到特定的答案或到达特定的地方截然不同。

若要运用即兴话剧表演的规则,努力提高聊天的能力,你在聊天是最好下意识地将指向和目的隐含其中。

这才能让所有参与聊天的人都感到聊天已经实现了某些意义。换句话说,聊天结束后,大家明显都有着某种积极的情绪反应。没有什么事情悬而未决,大家都在聊天中有所收获。

利用好“英雄故事的套路”

约瑟夫·坎贝尔是位著名的人类文化学家。

约瑟夫·坎贝尔任教于某常春藤名校,研究世界上所有主要宗教的重要神话。坎贝尔教授认为,伟大的神话故事有一些共同点。不管受众是谁,这些神话故事都能奏效,因为它们恰好契合某些经典理论。坎贝尔教授喜欢阐述的一个经典理论是“英雄故事的套路”。

无论是佛陀,耶稣,穆罕默德,希腊神话,还是印度神话,发挥作用的都是那些相同的元素。故事的主人公英雄在a点出发,然后出现一些情况后不得不去往b点。从b点向a点追溯,发生了种种冲突,以及采取了种咱解决措施,这些使英雄永远地成为了英雄。

坎贝尔教授认为,世界各地的人们对“英雄故事的套路”有什么反应都是很容易预测的。因为我们的人生都要经历这些阶段,都要经历这些重要人生节点:涉及成长、直面恐惧、成为一个全新的自己、克服不利因素和应对变故。

变是唯一不变的真理。“英雄故事的套路”能够很好地解释,为什么来自世界不同地方,不同文化背景、阶层和教育水平的人们对待同样的现象的方式几乎相同。

为什么讨论坎贝尔教授的“英雄故事的套路”?因为精彩的故事和愉快的聊天也是一段旅程,不会在同一个地方停留,它们都有所指向,都有亟待解决的冲突和需要缓和的压力。

真实故事之所以能够吸引你,是因为你把自己的故事带入其中。你可以和故事主人公一起从a走到b。他们的任何经历,都与你自己的境况和问题产生共鸣。出色的聊天者都深知这一点。

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在讲故事或者聊天时,总是夸张地表现情绪信号,尤其是“英雄故事的套路”的独特部分:a点(即他们的起点),他们的旅途、冲突,以及英雄是怎样在去往b的旅程中发生变化的。

你可以在任何聊天话题中应用这种“英雄故事的套路”。

以牛排为例。你提到了牛排(点a),然后说明是什么使你在这个场合提到了牛排。接着,谈谈这如何让你对牛排有了不一样的感觉,或者它如何改变了你或这你的牛排的看法。如果你发现无法把这用到你的牛排故事上,那么你的牛排故事几乎是没意义的。

再例如,一个选购鞋子的故事,你先说你的鞋子的现状,是什么让你想买双新的,在选新鞋时遇到的困难,以及它们比起那双旧的好了多少。

认为好像没有必要每个语句、每个故事都运用英雄故事的套路?一开始可能会这么想,但慢慢地你就会意识到你的许多互动和对话是多么空洞而没有意义。

英雄故事的套路其实可以使你的每句话,每个论断,每个故事都有血有肉、真实可感。

聊天应该像一部动作片一样

我们看电影,不是为了去找那些与日常生活相似的东西。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