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 郎君骑马来 - 弦上孤鹤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郎君骑马来 >

第三十三章

不提还好,一提起来,官家不由得叹气。

“朕只召见你们,自是抹掉了裴潋。他虽言辞敏捷,最为合适。但后期改制,他必为领头人物,不可困于言官之列。”

简而言之就是,裴潋日后定要位极人臣,方能推动改制,言官权力相比之下较小,会误事。

寥寥几句谈下来,当真是左右不得其法,可言官势力又不可缺。

思来想去,还是陈君琮提议。

“改制契机未至,江南尚未平稳。官家不若等来年殿试?”

这个法子很保守。但与其选了个不济的顶上去坏事,不如等些日子找个靠谱的。

想了想,官家还是无奈点头。

也只能如此了。

只一个江南人选,竟闹的朝堂之上人心叵测。

内城怀河以北,宰执刘翰秋府中迎了一位不速之客。刚巧,是中书省的一把手,中书令陆仕觉。

那人下了朝不急着回自己府邸,反而穿着官服便登门拜访了。

来者皆是客,又是日日要相见的同僚。纵使突然,刘翰秋还是请进正厅,让家仆奉了茶水。

但茶未喝一口,陆仕觉就有些坐立不安倒着苦水。

“相公当真放心让一个新晋探花郎去江南任太守?”

朝堂虽有人想趁机为家族中人捞份油水多的差事。但大多还是担忧江南官员狡猾,吴舜钦初入仕途的人根本压不住。

闻言,刘翰秋面上不见笑意,只用掌心和手指稳住杯托,指腹摩挲着青釉杯壁,感受茶水的温度。他像是听了,又像是走神想着其他的。

这般沉寂的气氛磨的陆仕觉更加难受,胳膊腿怎么放都不对味儿。又不肯折了文人气节,只好把目光放在旁边木几上不断游动的红鲤身上。

红鲤有两条,放在定窑烧制的流釉瓷缸中。瓷缸表面纹路如流水。缸里还放了水草应景,红鲤穿梭其间,漂亮的紧。

可惜再好看,落在陆仕觉也都是眼中具是索然无味。

“我不放心又如何?”

觉得晾够了,刘翰秋斜睨了陆仕觉一眼,才慢慢开口,“你真以为因着裴潋的子,吴舜钦才去的江南?”

陆仕觉突然被问的二丈和尚摸不着头脑,木木道:“难道不是?”

朝会时的场景,那可都是有目共睹的。不是因为裴潋,还能是谁?

刘翰秋这次没再耽搁,没有回答,反而是又问了一句。

“还中兄身为中书省门下中书令,专拟决策以呈官家。这江南人选可曾经过你手?”

他问的有些急,陆仕觉略微思量,倒也应的快。

“不曾。”

随着这两个字脱口而出,方才还如浆糊的脑袋瞬间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能做到中书令这个位置的,头脑当然不笨。只不过是他一时急切,有些转不过来弯。稍经点拨,就全然通透。

官家召见新科三甲,裴潋的子,朝会争执……

这两日前前后后的事都在脑中串连,让陆仕觉为之一震。拨去了眼前迷雾,真相才显露。

所以吴舜钦去江南是官家的意思!

见他神色了然,应是已经想明白其中关窍。刘翰秋似提醒道:“前朝时,中书省在宰相之下,实为宰相爪牙,为灭国祸端。本朝太祖记前朝之训,特将中书省与宰执权务分开,各司其职。”

他顿了顿,沉了声音。

“还中兄既是中书门下中书令,我又身为平章事。你我未免唠人口舌,还是避嫌为好。官家最忌结党营私。”

一番话中拐弯抹角的送客之意被陆仕觉轻易察觉。若江南之事背后的推手是裴潋,尚可争论一二。可那推手是官家。绕过中书省而定决策,虽于理不合,却是谏院的事,他怎么都管不着。

陆仕觉自认再没有赖在对方府中的必要,况且对方的话不无道理。

衡朝宰执官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因为有个副相参知政事和他这个中书省分权,所以和前朝的宰相比起来,权力弱化了不少。一切不过是上位者忌惮。

“叨扰相公,还中拜别。”

他起身拱手,在家仆领路下离去。

经了说话的功夫,茶水已经冷了。有凉风吹进屋中,刘翰秋看了看门外又阴沉下的天,缓声唤来家仆。

“要落雨了,门窗关了罢。”

“是。”

家仆应下,刚要抬脚,又听的家主传来一句嘱咐。

“你且先拿把伞给陆大人送去,想必还未走得远。”

左右又要下一场雨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