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莲华 - 庙堂既高gl - 墨钧 - 纯爱同人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纯爱同人 > 庙堂既高gl >

第二十章 莲华

铜锣声在街道口敲响,今天又是炎炎骄阳的一日。大概是因为心不诚,老天爷半分感动也没有,就连半点水也未曾落下过。而素来官位甚严的知府也不知被哪路神仙点化,竟然开始开仓赠粮了。一队队的卫队派出,搭建棚施粥,城外的流民蜂拥而至,前几日里差点造成严重的踩踏事故。

所幸后来来人有了经验,一个小公子也不知是什么来头,那几日里纵马来回查看,指挥着卫队将流民隔开,吼得声音都哑了。流民们不敢造次,只要守规矩,又有粥食可用,自然都安静了下来。而后便是先从知府起,开始大兴土木,招人做活。知府先开了口子,其余的富商们,或是同意,或是被迫同意,也都零零碎碎地周围开地动工起来。

妙善迈着碎步急匆匆地走过廊下。莲华教毗邻城郊最好的一块土地,在廊下就能感受到不远处湖面吹来的清爽的风。这湖及周边土地是莲华教花了许多银两买来的,旁人不能进入。以往里,这里也是清幽的景色,而如今妙善站在廊下,就能听到远处呼喝的声音,那是新开的园子,由知府亲下了手谕,从湖里引水过去。

妙善的脚步顿了顿,又急匆匆地超前去,他走到大堂处,老远就闻到了香烛的气味。一个中年人正盘坐在神像前低声诵读经文。莲华教在这大夏土地上,不过一个小小的教派,却也是流传了数百年之久的,经书流派繁多,只是在这奉元省尤为繁荣。教中教众虔诚又勤奋。

“教首。”妙善不敢直接进入堂中,只在门口跪倒轻唤。

“是你啊。”教首回转头,朝妙善招了招手,让他靠近些。莲华教向来世袭,只是这一代的教首并未娶妻生子,也就收养了妙善一个孩子。按照惯例,妙善就当是下一任的教首了。因此教中许多人会称呼妙善为副掌教,又或是少掌柜。

对于妙善而言,教首就是他如父亲一样的人物,他安静而顺从地来到教首的身边,如同羔羊依恋母亲。

“是有什么事吗?”教首把宝卷放到一旁问道。

妙善跽坐一旁,答道:“我观东明知府似与此前有所不同。”东明知府王献素来贪财,莲华教与之同流,积极收录教徒,同时又利用王献,让他对莲华教睁只眼闭只眼,还把莲华教当做一起敛财的兄弟。

“嗯。”教首盘坐着,他最近渐渐放权给妙善了,只在妙善有疑问且不知如何解答时才会出面。此刻他见妙善的神情,也知道事情或许有些脱离了控制。教首问道,“可曾去知府试探过?”

“是,我已派人去了。只是那知府只派了个小童出面敷衍,其余诸官,吃肉喝酒的事倒迅速,言语中却大都是敷衍之词。”针对种种怪相,妙善也是想尽了办法去试探的。只是民间教观和官府之间的关系素来不好说,好时称兄道弟,坏时翻脸无情,其中弯弯绕的都需要掌舵者好生把握才行。

教首一双眼似闭非闭,又问:“你说最近知府与此前不同,不同在何处?”

妙善一愣,就急忙回答出来。他说了最近官府的种种政令,又道:“我还听教众传闻,最近知府中流传出高祖吃蝗救灾的故事……这事出现得突兀,我想约莫也是有人授意的。”

教首一一听完,他听得十分认真,只是在妙善说完之后,他睁开了眼睛,那眼睛着实不似一个中年人,充满了勃勃野心。他声音沉稳,坚如磐石,就如惊雷响彻耳际:“时不我待,已经到时候了。”

妙善大惊,就连跽坐的姿势都维持不了,跌坐在地。好半晌才颤抖着声音问道:“可如今大旱才一年,我们吸引教徒……”

“可是我们已经在奉元盘踞了数百年了。”教首打断了妙善的话,“大劫在遇,天地皆暗,正是我们起事之时。更何况,既然朝廷想要放粮了,你我皆知,东明府的粮仓到底有多少粮食。这些粮食,而今又在哪里。恐怕我们就是他们磨刀霍霍的对象,而那些教徒们,若是知道了我们有这许多存粮,又将如何呢?”

“我莲华教数百年的根基,不可断送在你我的手中。”

“人性本恶,你跟随教众求雨,见到世事多艰,见到卖妻食子,便该明了,人活在世间,弱者犹如猪狗,被无情驱赶碾压。而终有一日,白莲下凡,万民翻身,摧富益贫,自然天下太平。”

妙善颤抖身体,跪伏下去,低声应是。

“妙善,我当你是我亲子,不要让我失望。”教首的手掌按在妙善的头上。这双手已经许久没有像一个长辈抚慰小辈那样抚摸过妙善的头了。儿时的记忆和如今一对比,妙善就察觉到自己视为苍天的男人已经在不经意之间渐渐老去。他的心中酸楚,头俯得更低了。

教首似乎有些疲惫,他松开手,又道:“去吧,把大天王叫来。”

教中的职位佛道混杂,但天王和金刚相通,都是武职,妙善知道这是为了什么,心中一颤,应了一声,站起身低头朝外走。木制长廊上,行走时会发出嘎吱的声响,廊檐下的风铃则会因远处的湖泊带来的风而发出动听的声音。只是此刻,妙善已经无法像往常那样醉心于这些了。他遥遥看向远方,夕阳西下,艳丽的红色落在天边,落在湖水中,落在远处的田地和树木上,如火如血。

“公子!这是大大的好事!!”

夕阳西下里,萧鸾正在府上,和齐霁真以及一群小吏们拿著名册一一清点王献的家私,这些日子里,他们用王献的钱买粮、组建民兵维护流民秩序,钱财如同流水一般的往外倒。所用的每笔开支都需要造册,以免之后圣上派人下来,有说不清楚的地方,坏了萧鸾的名声。

正在清点中,沈引玉就大呼小叫地冲了上来。他此前跟着霍庆山,连同城中卫队们一道,日日守在城门那看着,生怕出什么事故。此刻沈引玉原本也该在城门的,只是不知为何跑了回来,还操着吼得沙哑的声音大呼小叫。

“给蛮奴倒杯菊花茶来。”萧鸾按住了额头,吩咐左右。

沈引玉不好意思地笑笑,复有行礼,然后让开身子,笑眯眯的说道:“殿下,请看,这是谁来了?”

萧鸾望过去,却见来人一身劲装,长剑挂腰,剑眉星目,颇为精干,只是眉目却并不熟悉。来人见到萧鸾,目光微闪,顿时解挂拜倒,大声道:“晋阳严岐拜见成王殿下。”

萧鸾闻言,顿时一惊,扭转过头,双手扶起严岐,这名字必然不是严氏嫡系,但对方既来自晋阳,又自称姓严……萧鸾随严蓁熟读世家谱系,当下心念一转,笑道:“竟是族兄前来么?”

严岐抱拳行礼,说道:“殿下唤我严二就好,我奉家主命,特带了晋阳三百儿郎,迎接殿下。”

萧鸾从善如流,笑了起来。她也不方便再对账了,朝齐霁真看了一眼,齐霁真便垂首恭送了萧鸾。萧鸾握住齐霁真的手,带上些力道,说道:“辛苦你了,整理好之后来找我。”

齐霁真笑笑,行礼送走了萧鸾。萧鸾转过脸来,又挂上了热情洋溢的笑容,对严岐道:“族兄请来,真是没有想到,外祖可还好?”

“家主很好,只是担心殿下。”严岐一板一眼的回道,他顿了顿,又道,“家主收到娘娘来信,提到殿下滞留奉元,心中担忧,便提前派仆前来。”他说着,便将证明他身份的印章再交给萧鸾。

萧鸾接过印章,手指划过那温润的触感,心中放下泰半,想到京中的严蓁,忍不住感慨道:“我着实不孝,外出游历,还要累母亲担忧。”

“儿行千里母担忧,娘娘与殿下母子情深。”严岐答道。

两人来往几句,转入了正题,严岐先道自己此行带来的儿郎们,都是弓马娴熟的家仆,世代在严家,多为严家的家生子。萧鸾听完,大喜过望,她们原本不敢对莲华教下手,正是因为人手不足,而守城的卫队虽然也有,但萧鸾让霍庆山等人早就去看过,俱是些不堪用的,名声更是烂到众人皆知。

大夏实行的是世袭的军户,战时为兵,平时为农,世代如此。因为户籍不可变更,平日又没有财路,守城的尽力搜刮过路财,名声与地位都十分的低贱。而大夏已经和平了数百年,这些年里,原本的军户早就变成了不识骑射的农民,地位甚至还不如普通的民户。

这样的情况下,萧鸾若是轻易调用,甚至重用,只怕不必莲华教出面,自己就会先被民愤所累。因此萧鸾只敢给他们派些诸如维系秩序这样的活计,一方面让他们有事做,一方面也是为了挽回一点名声,之后才好用。

但萧鸾也清楚,他们这些日子花钱如流水,粮食不足,很快就要撑不起日复一日的开销了。萧鸾早把主意打到了莲华教身上,可是又因种种原因不敢轻动。

而今严岐的到来,正是打瞌睡送来了枕头,萧鸾大喜过望,眼巴巴地看着严岐开了口:“你可带了钱?”

“诶?”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