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千古名言
听闻人琛提到海外的事,苏陌只好拿上次忽悠卓严的说词来应付,不过好再这么多年的书也不是白看的。
虽然大启和原来的世界不同,但有些东西的却是相通的。
虽然势必引起别人对他口中那个莫须有的家乡好奇,但他也想过,以这个世界的航海术,想要征服大海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月,他根本不怕这些人去找。
再说大海这么宽广,谁知道他所说的家乡在哪里,自然也不怕被戳破牛皮。
这个时候玉峰也走了过来,显然也是听到了两人的对话,他彬彬有礼的道,“苏小郎,在下对海外诸国也很好奇,不知道有没有这个荣幸?”
话虽然这样说,但他已经站到了剩下那个石凳子旁边,笑盈盈的看着苏陌。
给一个人讲也是讲,给两个人讲也是讲,苏陌并不介意。
他对玉峰做了个请坐的手势,道,“玉公子请坐。”
待玉峰入坐后,伸手给他倒上一碗凉茶,“天气渐热,这凉茶可解暑气,玉公子请。”
“多谢!”玉峰道了谢。
接下来,苏陌就借着说家乡的事,说了风土人情以及一些现代的理念。当然一些太过于惊世骇俗又不合适的他就没提,不过即使是如此,也让闻人琛和玉峰大开眼界。
特别是当他提到他们家乡人人都可以上学的时候,闻人琛和玉峰都表示了很大的惊讶。
“苏小郎,是说在你的家乡,每一个人都能够上学习字,包括女人?”玉峰难以置信的道
“是的。”
闻人琢和玉峰同时抬起头来,两人的视线在半空中交汇,从彼此眼中看到了惊骇之意。
无论哪个朝代,对读书人都很重视,别看这些人相比整个国家的人口基数而言少得可怜,但其影响力却不是一般人能够相比的。
上士以笔杀人,中士以嘴杀人,下士以石杀人。
由此可见,上位者对于读书人的态度,既要用,同时也要限制。
沉默了一会儿,玉峰迟疑着开口,“如果人人都能够读书习字自然是好事,只是如此一来岂非……“
余下的话,玉峰到底顾忌着闻人琢没敢再说下去。
不过他要表达的意思,大家都心知肚明。
一来,在古代上学的成本很高,光笔墨纸现就是很大一笔开销,再加上先生的束修等,根本不是一个普通家庭能提供得起的。
二来,其实就是愚民政策。
位于统治阶层顶端的皇帝,他不需要他的子民有多么的聪明,他只需要一小部分人读书明理入朝为官,以维持着整个国家的运行。
而剩下的绝大多数人,只需要听话就可以了。
如果读书的人多了,这想法就多了,于思想上就不好控制,对于上层的人来说就是个隐忧
O
然而真是这样的吗?苏陌却不这样认为。
纵观整个华夏历史,每一次的农民起义,都是上层的统治阶层本身就出了问题,使得最底下的老百姓生活困苦,日子实在是过不下去了。
而且所有揭竿而起,推翻王朝的往往都是一些草莽英雄。
所以真的不让老百姓读书就高枕无忧了吗?显然不是的。
不过毕竞对方是皇帝,这些话他也不太好说。
苏陌一时之间有些犹豫,下意识的看了卓严一眼,知道他在顾忌着什么,卓严直言道,“这里也没有外人,你直说就是,师弟不会介意的。”
“师嫂请讲!”闻人探打趣的睨了卓严一眼,卓严回他一个挑眉。
听卓严这样一说,苏陌就放心了。
他笑了笑,拍了拍卡卡的背,让它一边玩去,“我明白玉公子的意思,但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玉峰看了闻人琢一眼,这话说得有些深了,不知道他应不应该找个借口离开。
不等他想明白,就听闻人琢道,"愿闻其祥。”
玉峰在心里叹了口气,打消了念头,这个时候再找借口走就显得刻意了。
苏陌最喜欢的正是闻人琢的这一点,对于亲近之人.他不会拿身份来压人.从这一点来说,苏陌就觉得闻人琛不错,至少满足了他的一点点虚荣心。
他谦虚的摆摆手,“不过是一点小小的微末之见,说得不好,师弟不要见笑才好。”
闻人探连说不会。
“刚才玉公子提到的那个问题,其实没有这么复杂。”苏陌轻轻敲了几下桌子,将几人的注意力吸引了过来,“纵观古今,你会发现国家将乱之时,最先爆乱的都是农民,只是爆乱结束之后,能够登顶高位的人却往往地士族。由此可见那个想法是不成立的。”
被苏陌指名道姓的叫到,本想默默倾听的玉峰闻言怔忡了一下,在心里回想了一下,发现的确是如此。
每一次改朝换代,最后的胜利者,往往都是世家,再不然就是一方势力。
旧的王朝覆灭新的王朝建立,天下再一次安定下来,普天同庆。然而最初搅动这一方风云的源头却被人忽视了,他们不是死在了后来的战征中,就是被后面的势力收用,然后沉寂下去
而这些人大多都是目不识丁的普通百姓。
就连大启开国之君,最初也是受到前朝末年乱民爆动的影响,才有了后来闻人氏起兵推翻了前朝。
这些事史书上尽有记载,但后人所见,往往看到的是谁谁谁推翻旧制,建立新朝。却一致无视了最初乱起来的爆民。
想到这里闻人琛心里就是一惊,一种无意窥见了什么真相的茫然袭上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