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青唐酒楼 这桃花米不对 - 穿回唐朝做道姑 - 楚山杳杳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44章 青唐酒楼 这桃花米不对

三人在鄯州城最大的酒楼青唐楼歇脚。

云执看出李玄玄神色有异,“公主,那米可是有什么问题?我见你摸了那稻米之后,一直闷闷不乐似的。”

元郎疑惑,“云执,你瞧不出这米不对?”

“哪里不对?”云执却未发觉。

元郎不禁哈哈大笑,“你千省钱万省钱,要讨个娘子去,有什么用?好坏米都分不出!想来以后也是乱花钱的人。”元郎看出这米是陈米,可连云执都分不出,公主难道发现了?忙问:“公主可是看出这米不正常之处了?”

李玄玄点头,反问:“元郎发现什么问题?”

“陈米,放了许久的陈米。若说北边稻米少,多人不识货,瞧不出这米有异常也正常。店家故意抬高价格,卖个奇缺也不是不可。只是奇怪,这米的颜色,确实发桃花红,难道真有这个品种?还是这米染色了呢?不过若是染色,摸过稻米,掌间的稻米粉尘不该是白色。”

李玄玄叮嘱两人:“元郎,你去府衙请江秋白到此一叙,云执去找酒楼的掌柜,换个极静的雅间来。”

不过一盏茶的功夫,江秋白换了一身灰蓝常服,上了青唐楼,拱手一拜,“不知公主唤江某,可是有事?”

李玄玄示意元郎和云执退出,关上门。将早前在西府集市上买的“桃花米”放到桌上,才低声说道:“阿蒙此前定同你说过,当时在扬州逍遥观起火时,他曾返回着火的粮仓,一来是数了一下大概的规模,得知那粮仓只有两万石粮食。二来,他回去拿了些稻米,那种稻米,很有特点。你看,这是我们刚在集市上买的米。”

“你的意思是,鄯州集市上买的米,是四年前的军粮?”

李玄玄点头,“当时阿蒙曾给我看过,扬州逍遥观烧毁的那批米,因当时召集的紧,许多稻谷脱壳的时候就少了最后一道工序。是以这稻谷不耐藏,还有些稻谷皮屑,未清干净,因当时觉得这批粮,要西去,西北地域干寒,最多半年便可到达,一年内是不会因储藏不当而腐坏的。但是因为有人打了偷粮草的主意,却没想到这稻米不耐藏,扬州湿热,所以那批稻米就有些腐坏,生了菌曲,微微泛红。”

“估计盗粮草之人也未想到,这稻米居然留了这样的线索。扬州的两万石已经付之一炬,看来仍少的那两万石是流到市面上了。”

“不一定是流通到市面上了,可能只在鄯州流出来了。起码在扬州到长安,长安到鄯州,我们一路都没见过这种所谓的‘桃花米’,我想,少了的两万石,应该就在陇右道,也许就在鄯州附近。”

江秋白听得一惊,既惊讶于公主的才思敏捷,又惊讶于,居然有人胆大到如此地步,盗取了陇右军的粮草,还堂而皇之在陇右道卖,居然还寻了噱头卖的比正常稻米还贵!他不禁感叹,“如此大胆!公主,可留下那店家的住址?”

正巧有人敲门,青唐楼的小奴进来送餐食。

李玄玄唤道:“元郎、云执进来用膳。”

她将云执写的店家地址的纸递给了江秋白,“江刺史,可要好生细查。也要,防止他人从中作梗。太子和十皇子都在查这案子,可我并不是很清楚,他们的出发点和目的,究竟为何。”

“公主请放心,此事关乎陇右军粮军心,我定会小心谨慎追查。”江秋白唤来塔卓,待一番嘱咐后,小吏离去。他又同公主说:“我派人扮作你的家丁,去找卖桃花米的店家预订一百石米,先去探探他的虚实和来路。”

江秋白见公主已唤人布膳,他总不好在旁瞧着,起身要拜别。

李玄玄忙伸手拦下,“江公子若是不介意,同我们一起吃个便饭吧。”

江秋白眼中一愣,他此前虽未认识十七公主,可是接触过旁的公主,无一不桥横跋扈,“这,这,江某人怎可与公主同桌呢,不大好吧。”

李玄玄眼中一笑,果然是宋公教出来的学生,伦理纲常摆到第一,她忙说:“元郎、云执,坐下吃饭。”待两人坐下,才对着江秋白说道:“我的规矩,与旁的公主不大一样。我嘛,喜欢与民同乐。”

青唐楼的小奴拎着一个滚烫的长嘴铜壶走来,那壶把手上垫着一个厚厚的麻巾,想来这铜壶炙热无比。

已有小奴将在座各位眼前的茶碗盖子打开,只见那长嘴铜壶沿着桌面旋转,逐一斟茶。壶嘴离茶碗许有半尺来长,那冒着热气的水流,丝毫不漏的落入杯中,将杯中的龙眼、菊花、红枣、核桃仁、茶叶、枸杞、胡麻、葡萄干冲泡起来。

随后,身边小奴又将盖子合上,“诸位贵客,此乃‘八宝茶’,里面放了糖霜,可冲八泡,次次回甘不同。此地干燥苦寒,八宝茶最是滋补,半炷香即可饮用。”

李玄玄尝了一口,深得她意。

随后上来的菜色,也颇为有趣。江秋白就当了半个当地人,一一介绍来。

有人端着半扇山泉水煮的羊排骨上来,随后一把匕首,沿着骨头缝隙,挑开筋肉,这便是白条羊排。配料是一绿,一紫。绿色是新摘的韭菜花,用石碾磨成绿汁,拌上粗盐,自成鲜味。紫色是挂露的山葱花粗切成碎,拌盐和胡麻,自成辛味。

桌上还有炭烤羊肠、酿皮、红豆饼、酸奶酪、沙葱羊肉烧麦。

一口肉配一口青稞黄酒,肉香四溢,酒味清甜,颇有塞外的豪放之感。

酒足饭饱,一行人又去采买,至西府集市大半店家已去。掌灯烛火亮起了夜市,才回鄯州府衙的住处。

前衙后府,才入府门,就见江秋白迎了上来,“公主,已经同那卖桃花米的店家联系了,他说此处他也无一百石米,要去敦煌城那边取。正好赶完这个集,他也要去敦煌,便愿意一路同行也好有个照应。”

从鄯州到敦煌,路途遥远,要走上两月有余,还需走山路,过雪山,渡沼泽,涉沙漠,一般没有孤身前往的,多数都随商队同行。除了为了彼此照应之外,也可防山上或者沙漠里的山匪。

李玄玄点头,这样也省的再找个商旅的身份去遮掩,“那路上我与江公子兄妹相称,对外只说我是你家小妹便好。”

“那就委屈公主了。”

李玄玄若有所思,“对了,你可曾听过巴彦这个人?”

江秋白无奈一笑,“那是当然,别看巴彦是突厥世子,可他横行的地盘却是陇右。在这里基本是到了,无人不知不人不晓的地步。此前,他不是还说要求娶十七公主?”

李玄玄不屑,“哼,他倒是敢想。”她转而一想,忙问,“你怎么知道?那阿蒙他也知道么?”心道不好,宋清尘这个傻子一遇到自己,就脑子及其不好使,一定又得伤心难过。主要自己后来推掉赐婚巴彦的事,办的十分隐秘,没人知晓。

“长安每月都有各类书信过来,除了公事之外,也有私人信笺。为官之道嘛,公主晓得,故友之间总会聊一下时局之事,互通有无。是以,陇右道为官之人,都略有耳闻。阿蒙也是来了鄯州,才收到消息。想来赐婚给巴彦这个事情,后来没成吧?”

“嗯。没成。我自是不会嫁给他的。”李玄玄心想,只好见了阿蒙再同他解释了。又问:“那巴彦,是个怎样的人?”

“巴彦有十八个妾室,一直未娶正妻。他曾为质子,去过长安,当时与十皇子交好。我是见过此人的,他看起来是个胸无大志的人,每天嘻嘻哈哈,那副做派同个见色忘利的傻子没什么区别。不过,是不是装的,这就不得而知了。”

“往好了说,他为质子,那是卧薪尝胆呢。往不好了说,不就是扮猪吃老虎么,我总觉得这粮草鱼符案,同他脱不了干系。”

“有可能。”

“巴彦这个人,我们去扬州的时候,出现过。去年的九十月左右。”

江秋白肯定的说:“那不应该啊,去年九月他迎娶第十八房妾室,那妾室十分有名,是敦煌城里,飞天楼的卖艺不卖身的琵琶头牌冷月嫣。那冷姑娘早些年抛绣球,遇到一位心仪郎君,因此一直不愿嫁人为妾,巴彦求了许久,才抱得美人归。是以当时宴请了许多人去,不单陇右道的达官显贵,许多突厥和吐蕃,还有外邦的商旅,都在邀请之列。许多人都是见过他的。”

“所以扬州城的那个号称是‘巴彦’的人,定是假的了。为什么要借着巴彦的名字,在扬州城里查粮草案呢?倒像是……”

“故意指给我们看的。”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