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无米之炊
“二位公子留步!”
楚凌二人刚离开码头不久,往萧府的方向走着,突然听到身后似乎有人在叫他们。
本来在潮州人生地不熟的,楚凌不会认为大街上随便有个人叫“公子留步”就会是他,但因为对方粗哑的声音听在耳朵里有些熟悉,楚凌才回头看了一眼,却发现正是刚才驾船离去的农户。
不知为何那农户去而复返,并且上岸紧赶慢赶追上来了。
见对方一路小跑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的模样,楚凌停下来等了他一下,道:“是你?”
姜迟闻言转身,见是那个农户,不禁皱眉:“你为何去而复返,他们又为难你了不成?”
“不不不。”农户此时已经追了上来,在楚凌二人面前停下,一边用袖子抹着头上的热汗,一边不无感激地笑着道:“二位公子今天救了我,如果你们不嫌弃我想请你们去家里坐一坐,我家离这里不过三里,很近的。”
“不必了,举手之劳而已。”见对方没什么大事,姜迟放下心来,回身牵着楚凌的手要走。
“公子莫不是嫌弃我家粗茶淡饭,所以才不去?”乡野村夫性子极是淳朴,滴水之恩尚且涌泉相报,但他没有什么可以回报姜迟的,所以一心想请他们去吃一顿饭算是报答。
“你不是还要去卖谷子么?再不去天都要黑了。”姜迟淡淡道,不想与查案无关的事有过多牵扯以免节外生枝,所以他刻意做出了一副拒人千里的模样。
一提到“谷子”,农户的声音里就满是叹息和无奈,“三袋谷子现在就剩了不到一半,太少了,根本不够卖的…今日若不是遇到二位公子,怕是连一袋谷子都剩不下来…”
动作一顿,姜迟停了下来,回头看了眼一身破烂满脸风霜的农户,突然改变了主意,淡笑道:“好,那今日我二人就叨扰了。”
之所以改变主意,是因为姜迟意识到从曹寻口中听到的只是片面之言,潮州百姓的生活究竟如何,还是这些受尽压迫的农户最有发言权,而且亲眼所见自然比道听途说更可靠。
楚凌知道姜迟无论做什么决定都只会有他自己的道理,所以也不多问,何况他也想体验一下普通百姓家的生活。
“喂,那天你说的话还算数吗?”正跟那个农户走着,姜迟突然神经兮兮地偏头贴着楚凌的耳朵说起了悄悄话。
楚凌被他突如其来地动作唬了一跳,猛地往旁边一撤,险些撞到行人,得亏姜迟手快拉了他一把将他拖了回来。不过这也改变不了他是罪魁祸首的事实,于是楚凌站稳脚之后立刻对他瞪了瞪眼睛,道:“你干什么啊!”
“怪我,怪我!”姜迟笑着赔不是,偷偷瞥一眼农户,见对方根本没注意自己这边,才放下心来,小声问楚凌,“那天你说有机会就会为我下厨,今日可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子凌…”
“……”楚凌愣愣地张嘴,不知如何回答。他费了好一会儿才想起来姜迟口中的那天是哪天,但当时他只是随口一说,并不是真的要给姜迟做饭,却没想到对方竟记在了心里,而且现在就要他兑现了。楚凌本想拒绝,但看着姜迟眼巴巴地看着自己满脸期待地模样,又想到今日经历了对方心情不太好,所以最后还是心软了。点点头,他轻声道:“好吧。”
“说定了啊,四菜一汤。”姜迟立刻顺杆爬,向楚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刚才见楚凌犹豫了那么久,他还真的有些怕楚凌一口拒绝呢,结果他却答应了,姜迟心里简直乐开了花。
“……”楚凌觉得姜迟有些得了便宜还卖乖,不过见他开心的样子,也就没有说什么。
跟着农户进了城外一个叫做“张家庙”的小村落,楚凌与姜迟皆感觉自己从天上掉到了地上。
虽然潮州城中不乏身穿贴满补丁破履烂衫的穷苦人,甚至还有浑身臭哄哄的乞丐,但至少城中酒肆茶楼鳞次栉比,旌旗飘摇也算繁华。而仅仅是一道城墙的间隔,城外的张家庙荒凉的如同废墟,到处是残垣断壁,偏偏那没了房顶的屋子还有人住,偶尔有家生活好些的,可以用干草在土坯上搭出一个房顶遮风避雨,但更多的是用竹竿树枝之类简易搭出来的窝棚。
这时那个农户才告诉姜迟,他们村子的人都姓张,因为在家里排行老三,所以他的名字叫张三。
张三的家就是用几根竹竿做支撑,简易搭出来的三间棚子,一间卧室,一间正堂,一间厨房。
“我这房子无风还好,如果有风就要倒了,还要重新搭。”一边请姜迟他们往正堂里走,张三一边憨笑着解释。
虽然是傍晚,但屋里黑乎乎的,光线很暗,若不是墙壁上的几个窟窿,估计与天黑无异。姜迟看着屋里用木桩随便砍了几斧头做出的四个小凳子,一口破缸上面搭了个木板做成的桌子,抬头就能看到天的房顶,和灯台里已经熬干了的灯油…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出这里会是人住的地方。
宫里的马棚,都比这豪华百倍千倍。
“公子请坐。”张三道,拿袖子抹着凳子的表面,觉得擦干净了才给姜迟和楚凌。
“你不必如此。”姜迟的声音变得有些低哑,本是来随意体察民情的,他没想到会看到这样的一幕,心情突然很沉重。
人人都说皇上是“天子”,但姜迟却一直认为皇上是“天”,是百姓们的天。
在还是太子的时候,他就立志要成为一个明君,更要成为能够为百姓遮风挡雨,让每个人都能过上衣食富足的好日子的明君。
然而眼前看到的一切,证明他做的还不够,远远不够。
“咳咳,三子…家里来客人了吗?”这时里屋传来一声干瘪嘶哑的女声,听起来应该是个七十岁上下的老妇。
“娘,今天我不是去卖谷子了吗,路上遇到点儿麻烦,是两位公子救了我。”张三一边拿出几只破了口的陶碗,倒了些水给楚凌二人,一边对他娘道:“我把人带回来想着吃顿饭谢谢人家,对了,您老今天吃药了吗,咳嗽轻了些没?”
“遇到麻烦?要不要紧呀?”张三娘道。
“现在已经没事了。”张三道。
“没事就好。”张三娘道:“是得好好谢谢人家,可不能怠慢了!”
“您就放心吧!”张三笑着答应,丝毫没有把被官差欺凌的事告诉她娘。
“谢谢。”接过碗,楚凌道了声谢,一抬头却看到里屋颤巍巍走出一个满头银发的老妇人,她手里拿着拐杖在地上敲敲打打地往前走,竟然是个瞎子!
听到声音,张三回头,吓了一跳,忙跑过去扶她,道:“娘,您怎么出来了,不是在床上养病吗?”
“我这瞎老太太的身子我自己清楚,没事儿。”张三娘笑道,拉着张三的胳膊侧着耳朵似乎在听着什么,道:“客人还在吧,我想下厨做几个菜好好报答人家!”
“娘!”张三无奈地道:“我来就行!”
“傻孩子!”张三娘抬手敲了下张三的头,笑骂:“你做的饭那能吃吗?也就老娘我不嫌弃你,给恩人吃可就不行了。”
“……”在一边看着张三母子二人有爱的互动,楚凌不禁想到了远在离国的母后,她也喜欢拍着楚凌的脑门儿骂她,语气里都是浓浓的爱意。明明是一个母慈子孝的温馨场面,但发生在这么穷困的家庭中,怎么看怎么让人心酸。
留意到楚凌的情绪有些低落,姜迟轻轻捏了一下他的掌心。
“我没事。”楚凌摇摇头,眼眶泛红,“就是觉得…他们太难了。”
姜迟点点头,掏出二十两银子放在了桌子上,低声对楚凌道:“虽然一锭银子只能暂时帮助他,但我答应你,一定会解决潮州的问题,帮助更多像张三一样的人。”
“不是答应我,而是答应潮州的百姓。”楚凌的声音虽轻,但说的却是无比地认真。话毕,他拿起桌上的银子走过去塞进张三手里,然后笑着对张三娘道:“婆婆,我会做饭,我来做吧。”
怔怔望着楚凌的背影,姜迟缓了一阵儿才笑着摇摇头,真是的,自己做了这么久的皇帝,竟然还没有楚凌明白“民为本”的道理。
“使不得…”张三哪里肯受楚凌的银子,着急要还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