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投诚
陈泽点点头,又问:“我还听说,你们乌家堡有自己的家将和部曲?”
这话听得乌延年心头一慌,咚地一声跪下,辩解道:“府君明鉴,不敢称什么家将,更谈不上部曲,都是护卫我们走关外的义子女!关外形势太乱,几大斡鲁朶之间打个不停,为了防止俺们走商被黑吃黑,只得多雇些人,拢共也就两百来人,实不敢称什么家将、部曲!”
“先起来说话,”陈泽说着,再问:“两百来人够吗?就不怕钦察人把你们扣住?”
乌延年见陈泽不像生气的模样,方松了口气,一骨碌爬起来,再作揖道:“好教府君知晓,小民家养的这二百来人,有一半都是凝气了的,就算钦察人有心,硬要留俺们,若俺们拼死,也能杀他不少人,实划不来!是以钦察人也不会故意为难俺们!”
“咦?”陈泽惊讶不已,转而问起张光友:“季谦,咱们御临卫里都没这么多凝气的吧?”
张光友道:“百多人还是有的,只是不像他这,半数凝气,御临卫里至多二、三成凝气的。”
语毕,张光友也问起乌延年:“你这私兵里这么多凝气的,莫非弄到了整套的修行路数?”
“不敢欺瞒府君、丞相,乌氏自己都没什么修炼的,哪有什么修行的路数!便是小民自己,也只是个凝气,成不了事!只是俺向来舍得花钱,搜罗了一堆有的没的的法子,挨着让他们试试,这才试出来许多……”
说着,乌延年苦笑道:“说出来倒让府君笑话,俺那百多凝气的,这么多年来,就一个种脉的!一是俺搜罗来的功法、秘法都是缺本,入门易,修行难。二是种脉要么得大天赋、气运,要么拿药材砸。小民经营这些年,确实没攒下多少钱,给自己都砸不起种脉的药材,莫说他们了!”
张光友闻言,来了精神,问:“哦?竟然有种了脉的?那人多大年纪?修的什么真气?”
乌延年答:“不敢欺瞒丞相,那种了脉的乃是小民义女,随俺姓乌,叫乌雁飞,修的炎火真气,今年虚满十七。”
陈泽又是惊讶出声:“竟是个女子?”
张光友也目露赞赏,道:“女子体寒,竟能种炎火脉,殊为不易。”
乌延年听到这话,犹豫片刻,忽然咬牙又拜,道:“承蒙丞相厚爱,若是府君、丞相有意,尽可使唤小女入军中随行,她性子坚韧,不怕吃苦!”
张光友饶有兴趣地看着乌延年,笑道:“你倒是胆大,知道御临卫主修地火真气,旁的火真气也有一二收集,便想叫你那义女进来修炼。”
陈泽摸不准这个世界是否容得下女子为官,不好张口,便以眼神示意,询问张光友。
张光友也不知看出了什么意思,直言道:“府君若是有意,收入府中亦可,十七岁种脉,放在那些世家子弟中,也是凤毛麟角了。”
“咳,我不是这个意思,”陈泽尴尬地摸了摸鼻子,只好自己旁侧敲击地打听,问乌延年道:“你这义女可识字?可懂算学?”
乌延年忙点头道:“识得!识得!算学略知一二,但能写文章!还通晓钦察语!也会一些苦兀语!”
“苦兀语?”
陈泽对这个地名十分陌生,还是归重珍小声解释:“苦兀岛人说的语言,乃是东海上的一个小国。”
陈泽听得颇为赞叹。
才十七岁……不对,古人不是喜欢讲虚岁吗?那细算起来,应该是十五六岁!十五六岁的年纪,居然会说三国语言!还懂文识字!在这个时代实在难得!他自己身边的大头兵还一堆不识字的呢!
“那也是个人才啊!不如先让她干个书佐试试?”
张光友愣了一下,有些迟疑:“书佐?”
陈泽兴致勃勃道:“既然能写文章,还通三国语言,那就先让她干点文字工作试试!”
说罢,他又安抚归重珍道:“那什么,归书佐,回头等我和张丞腾出手来,重新捋一捋郡中文职,再给你授职,这几日先辛苦辛苦你,也带带乌氏家主这义女,看看是否是个可造之材!”
归重珍忙领命道:“定不辱府君使命!”
“宫中倒是自太圣皇帝朝时,确有女官为吏之先例,只是地方上虽偶有女子因真气修为高而任武职,却未曾有过文职……”
张光友想了想,道:“不过此女若是真如乌氏家主所言,倒比一般人还厉害些,当个书佐也无妨。”
张光友也这么说,陈泽的这个提议就算是成了,倒让乌延年红了眼眶。
陈泽见状,心底微微叹气。
毕竟,陈泽对这个时代的一些规则还不是很清楚,实摸不准乌延年这番行为是否有卖女求荣的嫌疑,亦或者一箭多雕,既能使义女有机会精进真气,又能以“人质”表达投诚之心,若是他这义女再漂亮些,说不得还能有机会成为异世界版貂蝉……
不过,纵然把乌延年想的再狡诈,作为主动投诚的人,陈泽也得给对方一定作为自己人的优待,而这个待遇,还不能太优渥,以免对将来治理地方拖后腿,那就成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于是,他再三思量,才说道:“乌氏家主,看在你这义女的份儿上,我不妨给你透个底,上谷郡这些豪强大族,我们要挨个儿收拾的,尤其是田地众多、奴仆成群的,你家里若是也有些过了线,最好还是尽快收收尾巴,否则轮到你家时,可不会给你留什么情面。”
乌延年吓了一跳,有些惶恐地追问:“田地好说,卖了就是,只是我那些义子义女……”
张光友道:“改立市券合同,签红契,写明所雇年份、月钱或米粮,便算过了明路了。”
乌延年感激道:“谢过丞相指点!”
接着,乌延年又主动坦诚了一些事。
原来他做“走私生意”,不光是往中原贩卖钦察人的马匹和毛皮,还往钦察人那边卖盐、粮食和布匹。像昨日最先投诚的左仁绍,在他自家盐田里煮来的盐,一部分就是卖给乌延年,再由乌延年带出关,卖给钦察人。
上谷郡和钦察人的地盘不接壤,这些事陈泽也管不着,就没说什么。反倒是乌延年,为表诚意,几乎把整个上谷郡自己所知都卖了个干净,连谁家养了多少部曲都如数家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