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万象真气
陈泽沉默一瞬,忽然偏了偏头,问彭大绶道:“彭将军可还有余力?”
彭大绶当即拍着自己胸膛道:“尚可酣战数日不懈!”
陈泽赞了一声,道:“好!那便由你随同俞将军一起,追剿钦察贼!”
彭大绶抱拳应道:“必不辱使命!”
陈泽这才细细叮嘱道:“只是须知,穷寇莫追,不可轻敌,将其逐出上谷即可,钦察贼若有援兵,便回返上谷,你们燕山卫皆是甲胄精良的骑兵,又多有凝气、种脉,还需保全自身,待晴将军那边的讯息传来,再做打算!”
这番话说的有些隐晦,彭大绶心思转了几下,才明白过来,便再度应诺,抽身同俞商卿一同离去。
原也是陈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怕这俞商卿乃长孙暄之人,故意诈而分兵自己,再吞彭大绶这支燕山卫主力。如此一来,手中仅余几千御临卫步卒的陈泽,就只能在上谷郡被困等死了。
但话又说来,彭大绶自己便是外照修者,又极擅腿上功夫,手中还有陈泽借给他的金锤,纵真有诈,也能带着一众装备精良的燕山卫骑兵退回,是以陈泽也愿赌他一赌。
说到底,陈泽总是放不下上谷百姓,固守城内等长孙氏尘埃落定固然最为上策,却很难保证在钦察铁蹄之下,上谷百姓还能存活多少。
大家才厘清田、分了地,陈泽也才取消了口赋和算赋,眼见百姓们就要有好日子过了,偏偏长孙暄勾结钦察贼做下如此恶事,竟将幽州百姓“卖”了出去!
陈泽想到都只觉恨得牙根痒痒!
待彭大绶领燕山卫走后,张光友方道:“主公,若长孙昭没死,那上谷只怕还要横生枝节。”
陈泽闻言亦沉默起来。
长孙昭这人,陈泽不了解,可端从俞商卿口中所提就能窥得,实乃心思深沉之人,亦是一位真正的“将”。
所谓慈不掌兵、义不掌财,长孙昭为将钦察人一网打尽,不惜放任钦察人深入幽州。这样虽然可以来个瓮中捉鳖,但闯进幽州的这些钦察人,可不会爱惜百姓,更不会讲什么道德,只会四处劫掠、杀人放火。
另一个世界的历史早就上演过许多次,异族入侵会是什么后果,长孙昭作为常年驻守边关的将领,怎会不知?只不过他眼中乃是大势,是长远之计,并不在乎目下一时的伤痛罢了。
而这样的人,掌控着燕云司,并在北地多年政治倾轧中势力越来越强,成为独立一方的“诸侯”,难道会轻易容许陈泽这个“上谷郡”在他的幽州地盘里碍眼吗?
“季谦有何见解?”
陈泽问。
张光友答:“韬光养晦,以图雍州。”
陈泽大吃一惊:“雍州?”
张光友闭了闭眼,方道:“长孙昭此人,成也因名,败也因名。他固守幽州,行事谨慎,必不会对雍州出手。凉州、烈州与胶州皆鞭长莫及,唯独并州可虑,但此番钦察人南下雍州,正是走的并州伏龙郡,只怕并州姜氏至今还未缓过气儿来,并无余力争夺雍州。”
陈泽仍忧虑道:“话虽如此,可雍州毕竟特殊,只怕主雍州如小儿持金,更显危机四伏。”
张光友忽然道:“主公可知,初,太圣皇帝是如何称帝的吗?”
“愿闻其详。”
“彼时,太圣皇帝不过刚修成外照之境,便于雍州自立,自称乃天道所降圣子,是为天子,故后来皆尊其为‘太圣皇帝’。”
“嘶……”
陈泽听完张光友所讲,有些牙疼地吸了口气。
他开始怀疑这什么太圣皇帝是自己的老乡了——这一套什么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的套路早就毫无新意了好吧!
还什么“圣子”,你当自己基督呢!?
“而且,”张光友眼神幽邃地看向陈泽,缓缓道:“太圣皇帝当初修行的,乃是一种极为特殊的真气,被称为‘万象真气’。”
陈泽不明所以地反问:“‘万象真气’?不是叫‘万象火真气’么?”
张光友答道:“‘万象火真气’乃是万象真气所化其一,还有什么‘万象水真气’、‘万象雷真气’等,皆是源自万象真气。‘万象真气’正如其名一般,包罗万象,据传其真气脉可容纳天下间所有真气,亦可吸收其他真气脉为己用,是以曾有不少修者认为,太圣皇帝后来修炼如此之快,亦修为如此之高,正是因为四处杀人夺取真气脉为己用,方修得归真之境的大宗师。”
听着张光友的解释,陈泽心中一沉。
忽然他想到了什么,匆匆忙忙地运转起体内的真气来,果然在自己那个缠绕了一根血红色的地火真气脉的万象火真气脉旁,又发现了一根极细弱的深灰色真气脉。
不,与其说它是真气脉,不如说是一股浓郁的真气,只是拧在了一起,使得它“看起来”好像是一根真气脉似的。
“万象真气最特殊的地方,就在于它不仅包罗万象,还能有百般变化。只要曾经‘消化’过某种真气脉,太圣皇帝就能将真气转化成所需的真气,金木水火、风雪雷土,皆可转化。”
张光友的声音似乎与平常说话没什么不同,却砸得陈泽胸口有些喘不过气来。
只听他最后终于问道:“若我没看错,主公方才燃将旗、引真气飞火时,用的正是地火真气吧?”
陈泽艰难地点了点头,只得解释道:“确实,自从上次吸得蒙将军真气以后,我便发现自己似乎能用出地火真气来,但我对修炼真气之事一窍不通,只以为此乃‘万象火真气’之特性,故不曾注意。”
说到这,他甚至苦笑了一下,才接着道:“若我真有心相瞒,方才就不会如此轻易用那地火真气了。”
“确实,主公在修炼一事上所知甚少,恐怕这‘万象真气’一事,确实乃是意外。”
张光友点了点头,反而顺着陈泽的辩解讲道:“种脉前所修真气与种的真气脉不同,乃是极为寻常之事,甚至有些修者天赋不低,却终其一生只能止步于种脉,正是因为其所种之脉实在罕见,无法寻得对应修炼的办法,只得碌碌度日。只是不曾想主公居然种出了万象真气,真是时也,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