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不是她嫁,而是他入赘 - 奈何陛下尽欺臣 - 花已陌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五十二章不是她嫁,而是他入赘

苏倾之险些错过送别弥澄溪,顶着昏昏沉沉的脑袋来到馆驿,御史台一行已经开拔。

两人相顾无言,只是互相拱手深揖。苏倾之祝弥澄溪此行顺利,一路平安。弥澄溪愿苏倾之做好这一方父母官,做出政绩再回京城。

目送着弥澄溪的马车离去,苏倾之从心底里艳羡弥澄溪。这浩荡的人马,算是钦差的级别了吧。弥澄溪此时在陛下面前正当红,想必办完差是有拔擢了。

再想想自己,虽然陛下暗中鼓励,可竟是让他从个小小的七品县令做起。再回京城?至少也要个三五载吧。

苏倾之悻悻地回到客栈。刚一进门,一个衙役服制的人上前就是拱手拜见,“苏大人,您回来啦!”

苏大人?!这三个字可让苏倾之好生吓了一跳。抬眼认真地打量了一番眼前的年轻人,已经猜到他是自己未来的属下。只是自己明天才正式接任,这一声“苏大人“他是应还是不应呢?

年轻的衙役未等苏倾之出声,就从怀中取出一封信函,双手呈上,道:“这是昨夜送至县衙的。虽然苏大人午后就要搬进衙寮,但属下怕这是紧急信件,故赶紧先为苏大人您送过来了。”

这话谁人一听都懂。一个衙役正在讨好未来的上峰呢。

见他一脸谄媚,苏倾之便想起了御书房里那些寒门参政,他们谄媚奉承那些世家子弟的时候就是这副样子的。苏倾之以前看到这种行为都是都是嗤之以鼻的,可被讨好的对象换成是自己时,心中竟是莫名生起了一股爽利,不由自主地端了个架子,“嗯。”他从鼻子里发了个音,拿过他手中的信,“你叫什么名字?”

年轻人立即答:“属下周伍。”

苏倾之又“嗯”了一声,转了个身,低头拆信看信。

是关德鹏来的信,说了一件让苏倾之始料不及的事情——祝家小姐心悦于他。关德鹏提议他可在婚前商定好将来至少生两个孩子,一个随父姓一个随母姓。

苏倾之先是生了厌恶之感,还埋怨怎么关德鹏还揪着祝家小姐这个事。旋即,他的心又枝枝蔓蔓有了异思。

比起京城里那些世家、豪贾祝家真的不算得什么,但这个“不算得什么”却也是苏倾之目前能攀上的最高枝了——祝家小姐既心悦于他,那他便能掌握主动权。

他如今远在汾州当一方县令,那便只能是祝家小姐离京,那这还哪里像是入赘,分明是嫁夫随夫嘛。

就这么一思想,苏倾之觉得此事可以从长计议。

再转过身来,发现周伍居然还在!“你……还有事?”他脸上的笑容实在太过殷勤谄媚了,苏倾之很是不习惯。

“大人您午后就搬去衙署,属下来帮忙的。”

苏倾之刚想大手一挥说不必了,可转念一想自己一个人背个包袱就进衙署实在是有些……太寒碜,势必让人看不起。在御书房里,大家面对的是陛下,彼此都是同级。但在这里他是上峰,底下少说也有二三十个下属,有个人伺候着把自己迎进去也是好的。

“那便有劳了。”

“大人客气了。这是属下应该做的。”

*

苏倾之原本是想着待到衙门下职再拜见一下“前任”李深的,毕竟他虽然下了县令一职,但升为知县,还是他的上峰。

知县和县令只是一字之差,却是上下级。

知县可自命僚属、选拔推荐人才、发布政令、掌地方财政。而县令则多是坐堂审案、征收钱粮、劝课农桑。

听听前任的训诫吸取一些经验也好,以谦恭的态度给上级留个好印象也好,这次拜见是必不可少的。

未料,倒是李深先下了帖子请苏倾之赴家宴。苏倾之受宠若惊,赶紧拎上买的两坛米酒赴了请。

衙署里是有提供给县令居住的衙寮的,但李深的夫人也在身边,便在外面租了屋子。

一个七品县令,薪俸微薄,能租个两进宅已经算是奢侈了,可李深住的却是三进宅。

跟着下人一路进去。影壁上一幅“锦鹿嗅春”的浮雕已是让苏倾之暗叹,再入就是种满花草的庭院,显然是有专人打理的,整齐又繁茂。接着又是亭湖假山映入眼帘,各色鲤鱼在湖中游玩,好不惬意。

这屋主品味绝佳。苏倾之心中不住赞叹,一面想着租这样宅院恐怕要花不少钱啊。

李深与夫人已经在花厅门前等候。苏倾之惶恐至极,赶紧两步上前,深深一揖,“苏倾之见过李大人,李夫人。”

李深和樊敬轩很像,除了比之稍微瘦一点,那小眼睛以及满面的笑容几乎一模一样。此时他已经下职,穿的是便服,乍一看还真的是瘦一点的衣饰粗简版的樊敬轩。也正是因为如此,苏倾之对李深的第一眼就不觉地亲近。

先前《寒山凝碧》一曲从京城盛乐坊红到原安县这种小县城,李深连连拍手称赞甚是喜爱,今日见苏倾之如同得见倾慕之人,日思夜想翘首以盼。

“哎呀!苏大才子!”樊敬轩赶忙扶住苏倾之,满面喜色,“终于得见!终于得见啊!”

“不敢不敢,大人折煞我了。”这李深不仅和樊敬轩长得像,对苏倾之的态度也是丝毫不差。苏倾之愈发对他好感。

“夫人,你看这苏大才子果然是一表人才啊。”李深又转头对自己的夫人笑道。

苏倾之赶紧又转对李夫人再行了一礼,“夫人好。”

李夫人已近知非之龄,但看起来却像二十七八,保养得极好,一双手柔滑细嫩,加之身上的衣料又锦又绸,完全是一副养尊处优的大家夫人模样。

“嗯。”李夫人也笑意盈盈地点点头,“确实风度翩翩一表人才。”

苏倾之突感尴尬,怎地好似被夫妻二人看猴的一样。

“来来来,快入座。只是薄宴,苏大才子不要嫌弃。”

说是薄宴,但菜品完全就是得月楼的规格。更让苏倾之吃惊的是这竟然就是李深家中厨房做的菜品。

这是把得月楼的厨子请来了不成?

李深夫妇二人极是热情,又是布菜又是倒酒,搞得苏倾之好不拘束。

李深是嘉胤四十三年的探花郎,那时他已是而立之年。年少时的梦想也是能入御书房在御前议事,可惜才不至极亦非世家大族,不过他看得开,一心只想做好百姓父母官。对于曾在御书房做到一等参政的苏倾之他是羡慕非常的,问了许多他在御书房做参政的事。当然,本质上问的是陛下。

李深出身探花郎,但无缘京中留用,一出仕便是从小小县丞做起,然后再是县令,已经辗转多地又二十来年了。虽说此次升为知县,但恐怕这一辈子也就这样了。

这么一说,李深也是三朝老官。睿世宗励精图治,攘外安内,让晔朝百姓都能温饱。先帝明启则大拔世家,冗员冗政让人诟病。而这位被人质疑不是名正言顺继位的当今天子却是出/台一干叫人连连拍手称好的政令。普通百姓都在讨论这位曾被发到苦寒边地肃王,李深亦是对这位人人称颂的明君好奇不已。

苏倾之没有对陛下大加称颂,只是说了他们在御书房的日常情况,陛下常常会对他们一等参政进行政考,听他们分析政事。

李深一边听一边点着头,口中喃喃道:“是位明君圣主。”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