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皇帝总想整幺蛾子 - 王爷,何故造反? - 夜雨天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74章皇帝总想整幺蛾子

王云显得很是犹豫,倒不是他觉得官家开设店铺与民争利,而是赵楷设开专门买卖盐,茶的店铺后的影响。虽然对于户部而言,盐引和茶引在谁的手中都是一样,只要能按时的缴纳盐税便行了。

但问题是一个是民,一个是皇。

两者千差万别。

王云看了一眼赵楷,迟疑了片刻,还是决定开口试探着问问,“官家打算要多少盐引,多少茶引?”

“而,盐引要长引还是短引?茶引又想要在何处销售?”

赵楷微微一笑,伸出三根手指,开口道,“我要三万盐引,三万茶引。盐引自然是长引,茶引的话地点就在西夏和我大宋边境。”

嗯?

王云差点没有一屁股坐在地上,但还是忍不住的吞了一口口水,强忍着惊讶,问道,“那盐陛下打算在何处销售?”

“盐的话自然是在大宋境内进行销售,大宋的官盐去边境和西夏的白青盐竞争,纯属没事作死。”赵楷忍不住的翻了翻白眼。

没错,西夏的盐比大宋的官盐还要好。

西夏地区,自古以来就以产盐而著称,其境内不但有乌池、白池为代表的的散盐,更有河西走廊一带所产出的岩盐。

西夏地区产出的盐不仅品质比大宋境内的官盐好,就连价格都要比大宋境内的官盐便宜许多。

就以淮盐为例吧,官府从盐户手中收购的盐的成本大概也就是五文钱一斤,但转手出售给那些拥有盐引的商人价格就是五十文,足足翻了十倍,盐商获取盐引需要花费钱财和精力,因此在加价,约为七十文一斤卖给百姓。

而西夏的青白盐不过宋朝官盐的一半。

西夏的盐不仅品质好,而且价格低廉,性价比极高,宋朝人称其“青盐价贱而味甘”,竞争力远超宋朝主流的解盐。

而且在宋徽宗那个年间,解州的解盐因为盐池被大水冲毁,基本大宋依靠的盐就是淮盐。

而且因为西夏盐好,导致大宋大小商人竞相购买,大量的钱财流入了西夏,这也导致了两国之间摩擦不断。

这也是大宋想要灭掉西夏的原因之一。

“官家,一盐引可换一袋,一袋四百斤,三万可就是十二万斤,这几乎是占据了一个盐场一年一半的产量了。”

“这么多,陛下,三思啊。”

王云实在不能想象了,如今大宋最重要的税收支柱就是这两项,官家一下子从其中抽走这么多,对于国库而言是九牛一毛,可有些东西虽然不起眼,但是数量积攒起来就大的惊人啊。

赵楷看着已经从板凳上起来的王云,一脸平静的说道,“王卿可知道官盐在民间售卖几何吗?”

“七十文到八十文一斤。”王云想都没想,直接开口说道。

“没错,七十文到八十文之间,官府的定价是五十文左右,其中有二十余文的利润,若是我愿意缩小自己的利润呢?”赵楷很是淡定的端起茶盏轻抿了一口,开口说道。

“这——”

王云一下子愣住了,他看着官家那一副风轻云淡的模样,张了张嘴,想要说些什么。

但是一想到面前这个人的身份,他把想说的话又吞了下去。

是啊。

这位官家可不在乎你什么排挤,你敢搞小动作,直接按罪给你处置掉。

“你尽管放心,即便是亏了,朕也绝对不会赖掉税收的,毕竟公私分明。”赵楷再次开口说道。

虽然这话从赵楷嘴里说出,让王云不由的点了点头,可关键不是这个问题啊。

官家主要的任务是匡扶大宋,怎么能把精力放在这个上面呢?

王云思索了片刻,还是摇了摇头,恭敬的说道,“陛下,此事臣非惹怒陛下,但臣今日宁愿冒着触陛下怒火。”

“请恕臣不能答应。”

这话一出赵楷忍不住的翻了翻白眼,他想到这个方法的时候,就想到了王云这个老东西会拒绝,但是没想到他竟然会如此的坚决。

王云看了一眼赵楷,抬起头,认真的说道,“陛下,而非臣不相信陛下,只是陛下乃是大宋之首,一言一行皆牵动大宋,若今日开此先例,那日后宗室,勋贵皆可如此。”

“陛下英明神武,可那免有人心又不轨。”

说着王云将目光投向了一旁的高世则身上,如今他已经将所有的问题归到了高世则身上,他并不认为皇帝能想出这个。

肯定是有奸人作祟,加上如今这个场面,那这个奸人只能是高世则了。

高世则听到这话,一脸的无辜。

自己也是刚听说的,怎么就背黑锅了呢?

赵楷长叹了一声,“王卿所忧朕明白,可王卿真以为朕不知道,宗室和群臣早就如此了么?”

“朕敢说大宋能拿到盐引的商贩,八成是与宗室和大臣有关的。”

王云先是一愣,张了张嘴,但半天没有说出一句话来反驳。

确实,赵楷说的没错。

单单是京城这几家的盐商都和朝中大臣有关。

而且在他们背后的人都是朝中举足轻重的人。

“他们在官盐之中掺杂沙子以此充量换取暴利,百姓有怒不敢言,朕想要处理他们,但如今大宋实在经不起折腾了。”

“朕只能作此想法。”

王云听到这话愣了一下,脸上有些犹豫。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