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魂兮归之
祭奠的典乐悄然响起。太上皇赵佶稳步走上台阶,一步步的来到那摆满祭品的祭台前立足了下来,望着祭台后面那足足有一人多高的英魂碑。
秦寻早一步便来到了祭台的旁边,按理说主持祭祀不用他这个礼部尚书亲自主持,但他还是亲自主持了。
一来,是彻底表明自己是忠心于新皇的,二来,则是代表礼部向群臣表态,礼部支持改革。
他拿出一份早已经撰写好的祭文,面露肃色,缓缓读了起来。
“靖康元年四月初三,太上皇亲临英魂庙,祭为国战死将士。”
“宣和七年八月二十三日,金贼以张觉之事犯我边境,金贼猖狂,背弃盟约,率众侵我边关,妄图亡我大宋。朕先颁伐贼令,奈何奸臣弄权,未接金贼而仓皇南逃,金贼逞凶,长驱围困东京,我大宋河北、河东等地相继陷于战火。”
“朕识人不明,久用奸臣,令我大宋濒亡国之境,尚我大宋将士奋不顾身,英勇杀敌,死战不退。一护我大宋江山社稷。”
“朕今于英魂庙,祭奠英魂,与子同袍,英魂不朽,魂兮归之,魂兮归之。”
秦寻的声音也在缓缓提升,直到最后,那震耳欲聋的声音在英魂庙内不断的回荡着,扩散着。
身旁礼部官员将早已准备好的香递到了赵佶的手中,赵佶面无表情的接过香,手持香三拜,而后将其插入到祭坛上的香炉里面。
随后从一旁秦寻手中接过祭文,放在一旁燃着的蜡烛上点燃,奋力的往天上一甩。
“魂兮归之!魂兮归之!魂兮归之!”
那祭文在天空中不断的燃烧着,化成灰烬,随风四散,很快便没了踪迹。
这便是完整的祭奠仪式。
虽然简单,但极为肃穆。
无数的大宋将士望着这一幕眼中满是激动,他们望着那屹立在威严大殿内的英魂碑眼中泪光闪烁。
他们似乎找到了当兵的意义。
就是为了守护这些祭奠自己的家人。
他们只希望自己的牺牲是值得的,他们只希望自己的牺牲能被守护的人认可。
他们希望能将自己的满腔热血洒在他们所热爱的大宋土地上!
就在这时候,无数的大宋将士纷纷单膝跪地,低着头,怒吼道,“英魂不灭,魂兮归之!”
起初嘈杂无比,而后整齐划一,那声音穿破九天之青云,直入天际。
那震撼人心的声音从英魂庙向着城中扩散而去,延绵不绝,久久不能平息。
在城中的百姓听到这声音,纷纷驻足朝着英魂庙的方向望去,眼神中满是哀伤。
更有甚者垂头而泣。
这声音足足持续了半炷香,那些大宋的将士用出了全身的力气,怒吼着,即便是嗓子沙哑了起来,也拼了命的怒吼着。
随着声音的落下,城中百姓这才回过神,所有人都已经泪流满面了。
赵佶也未曾言语,他就静静的站在祭坛上,望着那石碑,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典乐落下,祭奠结束,赵佶转过身,望着身后眼中满是复杂赵楷,平静的说道,“官家,祭奠结束了,可还有什么事情?”
下方的群臣听到这话,眼中满是错愕。
这——
所有人一时之间竟然都没有反应过来。
向来强势的太上皇赵佶竟然低头了。
赵楷眼中满是惊讶,但仅仅是一瞬间。
能当上皇帝的人没有一个人是简单的,即便他再昏庸。
就拿明朝来说,大明战神朱祁镇即便是昏庸到将大明所有的精锐葬送,可最后依旧是逆风翻盘,重新登上皇位。
朱祁镇在位不过几年啊?
赵佶呢?
在位几十年。
几十年虽然让大宋民不聊生,但你不得不承认,他对于朝廷权力的把握确实无人能及。
再看看这句话。
按理说这句话确实说的没错。
他赵楷为大宋皇帝,有决断事情之权,但他赵佶是赵楷的父亲。
于国无恙,但于情却有背。
儿岂能命父?
若是赵楷敢开口,那定然会被天下人戳脊梁骨,说他赵楷不孝。
为什么这么说。
父之过,众人皆可言,而儿不可言。
此乃孝道。
赵楷思索片刻,便恭敬的躬身道,“儿臣虽为帝,但也为人子,岂能吩咐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