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霸主积於将士,衰主积於贵人
若是赵楷让赵佶在大庆殿宣布禅让是赵楷的谋划的话,那此次祭奠英魂则是赵楷的本心。没错,就是他的本心。
不管在任何一个朝代,将士们永远是值得尊敬的。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不过二世而亡,可大秦真的亡了吗?
并没有。
我们都知道秦王统一六国的时候,秦国总军队是达到百万的,这些军队都是有详细的史料记载的,而在秦末的时候,章邯甚至只能从囚犯和刚修完陵墓的劳力中征发兵员来应战,那么秦朝这百万大军都去哪里了呢?
其实这要从秦始皇的说起,在秦朝建立后,百万军队被分为了三大兵团,拥有三十万兵力的北方军团北上修筑长城,抗击匈奴,他们的主将蒙恬。
而五十万兵力的南方军团南下攻打岭南,剩下二十万精锐部队留在咸阳,保卫京师。
二十万大军可是统一六国的精兵,在镇压陈胜吴广等一些势力时候也相继消耗殆尽。
所以才有了章邯甚至只能从囚犯和刚修完陵墓的劳力中征发兵员来应战。
而剩下的军队则是在镇守边境。
难道他们不知道前朝的军队在新朝会迎来什么样的结局吗?
可他们呢?
依旧是死守边疆。
无论任何一个朝代,将士们都是保家卫国,甚至不求回报。
这一切都是当朝的亏欠他们的,更是大宋亏欠他们的,既然自己接下了这皇位,那么自然也接下了这份亏欠。
这一切都是他们的,此番大战,国库基本消耗殆尽,但赵楷依旧是首先赏赐那些战死的士卒,该给的抚恤都给了,该有的荣誉也给了。
而金人南下本不可能发生,但因为自己父亲,或者说是大宋朝堂所作所为才导致的,这是大宋欠的。
这一次祭奠是第一次,但绝对不是最后一次。
无论是百姓还是将士,他们其实很容易满足的,他们希望有一个安稳的生活,该有的待遇。
这次祭奠不单单是代表大宋向那些将士道歉,更是挽回大宋朝堂的形象和威信。
即便赵楷知道因为这件事会让他彻底和赵佶撕破脸,但那又何妨呢?
内阁。
新设的内阁就位于内城中央的位置,几位内阁大臣也是在此地办公处理政事的。
李若冰将自己面前的奏疏挨个分好,唤来内侍让其送至皇宫,随后站起身来到窗前,揉了揉长时间伏案酸痛的脖子,无奈的叹口气。
太上皇归来,城中和朝廷都是一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氛围,虽然取消了大庆殿的典礼,但紧张的气氛一点也没有减少。
就在这时候,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他侧目望去,正是首辅何粟。
李若冰不得不佩服当今官家识人之能,这位被连越数级提拔上来的首辅,确实有着不凡的能力。
一些改革的事情发展下去,本要生出事端的,结果都被他巧妙化解了开来。
原本李若冰对于改革也抱着悲观的态度,但如今看来,这次改革还真有可能成功。
就在这时候,房门忽然敲响了。
李若冰打开房门,来者正是首辅何粟。
“首辅前来所谓何事?”李若冰关上房门,笑着开口问道。
何粟并未像往日一样寒暄一番,而是脸色略显凝重,开口道,“出事了。”
说着,他从袖口掏出了一份奏疏,递给了李若冰,开口道,“河北,河东之地出事了。”
“嗯?”
河北河东之地传来消息了?
李若冰脸色也顿时凝重了起来,连忙接过奏疏翻看了起来,越看脸色越是凝重。
“三镇被金军围困,虽一时无法攻占,但,金人打算长期围困,还望朝廷发兵救援。”
李若冰陷入了沉默之中,他实在不敢想象河北河东之地丢失的后果。
若是河北河东之地丢失,那么即便这次东京之战获胜,对于大宋而言,依旧是失败的一方。
“走,入宫。”李若冰当机立断,直接将奏疏递给了何粟,便朝屋外而去。
何粟紧随其后。
延福宫。
童贯,梁师成,王黼三人脸色十分的紧张,他们时不时的抬起头透过那宫门往里面望去。
他们生怕赵佶让人将他们轰走。
就在三人忐忑不安的时候,从宫内走了出来一个内侍。
“太上皇召见。”
三人对视一眼,眼神有些惊讶,随后连忙点头,便紧随那内侍的脚步朝着宫内而去。
到了殿外,几人候着,那内侍再次进去禀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