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变法?
“嗯,朕今日还要升一人。”一通封赏下去了,最后赵楷将目光投向了站在末尾的何粟身上。群臣闻言不由的一愣,相互对视了起来。
这该升的人都升了,该降的都也降了,这还有谁呢?
“何粟加少宰,中书侍郎。”赵楷看了众人一眼,嘴角微微上扬,开口说道。
“臣何粟领旨。谢陛下恩典。”
何粟虽然早有准备,但激动的心情还是难以掩饰,他拱手站了出来。
要知道何粟原本是个御史中丞,撑死不过是个从四品,而一下子越到了正一品。
通俗来讲就是从一个小员工直接成了副总。
就在这时候,李纲站了出来,他开口道,“陛下,何粟虽有功绩,但何等功绩能入少宰,中书侍郎?此举有悖祖制,还请陛下三思。”
紧随其后的是礼部和吏部的给事中,纷纷上前拜道。
“还请陛下三思。”
瞧着眼下众人一个接着一个的站了出来,赵楷脸上露出一丝的苦笑。
他想到了任何跳出来,唯独没有想到李纲会跳出来。
“朕此番立何粟为少宰和中书侍郎乃是事出有因。”赵楷看了一眼李纲,随后开口说道。
“还请陛下明示。”李纲依旧是硬着脖子追问道。
赵楷无奈的叹口气道,“大宋羸弱,四周强敌环绕,此番金人更是直逼我大宋国都,我大宋岂能坐以待毙,若是大宋再如此羸弱下去,我大宋离亡国不远矣!”
这话一出,殿下的众人顿时一愣,他们都意识到了不对劲。
“敢问陛下可是要变法?”李若冰实在忍不住了,站了出来开口问道。
赵楷微微颔首,站了起来,开口道,“大宋羸弱,大宋若是如此羸弱下去,即天不亡我大宋,金则亡我大宋,因循不改,弊坏日甚。”
“还请陛下三思。”李若冰顿时着急了起来,连忙站出来道。
其余众人也纷纷紧随其后,拱手道。
“还请陛下三思!”
“大胆,你们这是阻挠大宋强盛!”赵楷脸色顿时一变,皱着眉头看着众人开口呵斥道。
“臣不敢。”李若冰慌忙告罪道。
他看了一眼赵楷,沉声道,“陛下,先有庆历新法,导我大宋江山飘摇,后有王安石之变,让民间怨声载道,如今大宋身处飘摇,岂能再生事端?”
“此非圣君之举!”
“放肆!”
赵楷还未曾开口,一旁的孙尽忠就站了出来,厉声呵斥道。
群臣也随之拜道。
“臣等失言,还请陛下恕罪。”
话说是这么说的,但那群大臣脸上却没有一丝的认错意思。
赵楷望着下面黑压压的一片弯腰的大臣,心里并没有那么的愤怒,反倒是相当的平静。
毕竟变法对于宋朝而言就相当于金人来了一般恐怖。
为什么这么说呢?
不管是庆历新法还是王安石变法,都是断断续续的,而且两者变法的内容忽略了底层的百姓。
他们既想稳住中层又想解放底层人,这怎么可能。
变法变法,就是要从原有的中层和高层身上割肉给底层的百姓分肉,如此一来才叫变法。
这两次变法不仅对北宋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也影响了后世变法。庆历新政清晰地阐述了三冗问题的弊端,并且在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彻底的改革。
但是由于新政触及到了旧贵族大官僚的利益,宋仁宗以及主张新政的人受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反对声,面对这些极高的反对声音,最终新政大部分被废止,参与新政的人员不是被流放,就是被贬职。
而百姓的负担更重了,他们更加讨厌变法了。
这其中主心骨就很重要的,加上变法的人选,王安石虽有才能,但其人自恃高明,不愿听从其他人的意见,用人不当。
也是因为这两次失败的变法,导致朝廷基本放弃了变法,一听到变法就像是听到了金人打过来一般。
赵楷思索了片刻,开口道,“我大宋有“三冗”即冗官、冗兵、冗费,诸位想必不陌生吧。”
“此前变法之事,帝为持之以恒,而朕亲而为之,尔等之言莫不是言朕不适君?”
“此番大宋变法即亡,不变即亡,不如变之亡矣,新朝当立,以我汉人之主,而非蛮夷之主。”
群臣听到这话,一个个不敢吭声。
这番话就是耍赖了。
反正大宋变法不变法都要亡,不如变法亡掉,至少以后统治的仍为汉人,而非蛮夷之人。
这话一出,众臣也不好反驳了。
毕竟这天下是他们老赵家的天下,人家愿意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
“并且,朕设内阁,为六人也,凡入内阁者,加六部尚书之职内阁之人皆为辅臣,以中书舍人为首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