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错进错出
第112章错进错出
而且卢知县不光吃饭节俭,身上的官袍和坐的轿子也都上了年份的,从里到外没一样新的,自然又赢得了先生们的交口称赞,
“好好,卢知县虽然是例监,但骨子里还是节欲克己的读书人!”
“真是百闻不如一见,传言太假了!”
殊不知那是因为卢知县迷信,他认为轿子载运、官袍禄运,所以不能换,换了又得从头开始攒官运。结果攒了十一年了,也没攒出个大运来……
只有土城李百户暗暗纳闷,昨晚卢知县尅得挺猛的呀,尅了一根羊腿一根狗腿,还喝了半斤二郎滩的十年陈……
今天怎么又装上了?难不成这就叫到了哪山唱哪歌,来了书院就要像个读书人?
一定是这样,佩服佩服!
李百户最后完成了脑补,对卢知县的评价也拔高了不少。
只有长随知道,自家大老爷是老毛病犯了,饮食必须要清淡,以免上火;还要尽量节食,以免增加那里的负担……
~~
午膳后,卢知县本想照例午休。
他忽然想起这是在书院,睡午觉会被瞧不起。为了避免被说成朽木,卢知县让长随泡了一盏酽到发苦的浓茶,皱着眉头喝下去,这才颤巍巍来到正厅。
厅堂内,朱山长早就率众恭候多时了。
卢知县见状暗叫庆幸,这要是睡个午觉,让人家在外面等,又闹笑话了……便强打精神,朝众人拱手道:“诸位久等了。”
“大人辛苦了。”众先生恭声道,经过这小半天的接触,都不由对卢知县肃然起敬。
长随将一个中空的软垫子置于太师椅上,扶着卢知县缓缓坐下。
小厮又上了茶,众人先闲聊几句。钱山长曾经是卢知县的幕友,由他居中活络,气氛很快便轻松起来。卢知县一放松,便不由自主打了个大大的哈欠。
“啊……哈……”
“县尊一路太辛苦了,要不要再休息一会儿?”朱琉忙善意道。
但卢知县心理创伤太重,认定那样他们会背后笑话自己,便摆摆手道:“不打紧的,本县忙的时候三天三夜不睡觉,区区旅途劳顿算得了什么?”
“县尊真是宵衣旰食,兢兢业业呀!”钱怀仁忙一脸感动道,其实他知道卢知县每天三饱俩倒,要睡足六个时辰才行。
卢知县给他一个感激的眼神,咳嗽一声道:“那就开始考校吧。”
“请县尊出题。”朱山长拱手道。
但不用问他也知道,肯定是考制艺。吟诗作对玩花头那是正途出身的科举官的专利,像卢知县这种杂途官,捧着卵子过河还来不及,哪敢玩什么花样?
果然,卢知县从袖中掏出三个信封,沉声道:“考察学业,无过于制艺。本官为上中下三斋的学子,各出了一道题目,山长命其作文后,本官亲自阅卷,奖掖卓异。”
“是。”朱山长接过来,见信封上写着上中下三个字,便将其分别交给钱怀仁,陈监院和祝先生道:“劳烦三位监考。”
“遵命。”三人接下信封出去。
~~
钱怀仁拿着写有‘上’字的信封,来到上斋中。
上斋只有二十名学生,都在一间教室内。
学子们行礼如仪后,钱怀仁便从信封中掏出题目一看:
‘过则勿惮改。’
这是一道四书小题,而且还是最最普通的单扇题,属于下斋都早不考的那种。
钱怀仁不禁微微皱眉,心说怎么这么简单?他知道卢知县的水平,虽然是例监,但学问不是假的。
因为这个年月还不是后来,眼下只有生员才有资格捐监,普通老百姓有钱也不行。
秀才捐监的目的是坐监肄业后可以当官。没办法,国朝还没有后世某朝那种可以直接捐官的便利。
所以举监贡监可以笑他,一般的生员还真没资格笑他……
钱怀仁直觉这里头应该是有问题,但他以混衙门的经验寻思片刻,还是若无其事公布了那道题目。
“这种题也让我们做?”众学子瞠目结舌。
“谦虚!谦虚!”钱怀仁拍了下桌子,呵斥道:“卢县尊就是要考察你们治学的态度,难道县试时遇到简单的题目也可以不做吗?!”
“是,弟子受教。”学子们只好乖乖认错,低头答题。
与此同时,下斋中也是一片哗然。
“这种题也让我们做?”众学子同样瞠目结舌。
但他们的感叹与学长们完全相反,因为给到他们的是一道截搭题——
‘其为人之本与,子曰:巧言令色。’
截搭题就是截取经书中不相连的语句拼接成题,考查考生对经义的融会贯通能力与义理阐释功底。
比方这道题,前半句源自《论语学而》,‘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是有子论述‘孝悌乃仁之根本’的核心观点。 后半句出自另外一段‘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乍一看风马牛不相及,需要考生凭借自身功底,将上下两截贯穿融合。中间又有许多规则,与完整的题目很不相同。
而且正如本朝名臣丘濬《大学衍义补》所言:‘近年初出题,往往强截句读,破碎经义,于所不当连而连,不当断而断。’所以书院前两年打基础阶段是不会教学生截搭题的。
但因为大宗师院试时,为了避免考生剿袭程文,频频以截搭题试之,所以书院又不得不在最后一年,为学生讲解截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