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桂王朱由榔 - 明末第一将 - 明末逐鹿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明末第一将 >

第367章桂王朱由榔

公元一六四七年八月十九日,公孙翊率领南京文武群臣,为驾崩的朱以海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在明孝陵一侧,为朱以海建造了一座巨大的封土墓穴。

朱以海的陵寝定名安陵,庙号明度宗,追谥为端文兴武景孝恭皇帝。

为朱以海加庙号、谥号,这绝对是死后哀荣之事,这也就代表明史之上,朱以海的皇帝帝位合法性。

相反之前在金陵登基的太子朱慈烺、以及福王朱由崧,两人死后皆没有加庙号、谥号。

这也就代表了这二人皇帝身份存疑,明史之上也不会存在传记,这点显然是天差地别之事。

公孙翊这么做,并非笼络民心,而是对朱以海这一年来在帝位上的肯定。

虽然朱以海作为大明皇帝,这一年来并没有真正掌握大权,但他的顺从,为公孙翊解决后顾之忧,这就是他最大的功绩。

明度宗的庙号意思就是过渡的意思。

当然这当中也有公孙翊的一丝愧疚之意,朱以海的的死,虽然不是他致使的,但绝对是因为他而死,所以给予死后哀荣,既是对死者的告慰。

盛大的葬礼结束之后,在群臣的进谏之下,公孙翊三次拒绝登基,以至于工部尚书金之俊、刑部尚书陈新甲等朝中大臣,纷纷相约跪在吴王府大殿上死谏。

“吴王殿下您若不等大宝,天下苍生无望,还请殿下速速立国,否则臣等当死谏于此。”陈新甲这些年因为抱着公孙翊这条大腿,权势地位水涨船高,也让他真正体会到位极人臣的滋味。

现在对于陈新甲来说,公孙翊再进一步,他铁定封爵,再干上几年,加个三公称号退仕,这对于他们老陈家来说,那就不单单是光宗耀祖,而是光耀门楣的大事。

“请吴王殿下立即登基……”

大殿上上百名官员,跪地高呼,一副公孙翊不登基,就不活的架势,还着实让公孙翊看到这些文臣刚烈。

相反军中的武将,反而更加温和。

各地的督抚、总兵虽然也有上书,请求公孙翊立国建元,但也没有向朝中这些大臣一般,以死相谏。

“天下未平,福建、两广、四川、云贵皆未安定,吾若登基,天下人如何看待本王?”公孙翊不是不想称帝,但他认为这是大事,理应水到渠成,而不是像如今这般赶鸭子上架。

“本王决定不日将领军南下福建,待平底福建、两广、四川、云贵再议此事。”眼见众人不依不饶,公孙翊只得继续道:“本王择日自领大明监国摄政王,统御内务朝政,诸位意下如何?”

“殿下,南方群寇不足为惧,只要殿下登基立国,一封诏书即可招降纳叛,何须亲征?”陈新甲断然道。

“陈大人言之有理,只要殿下登基立国,西南边陲督抚,焉能不望风而降?”工部尚书金之俊连声附和道。

“宋大人,你以为如何?”公孙翊目光投向宋献策,如今两广战事陷入焦灼,虽然广东平定,但广西的桂王朱由榔,却自称监国,得到云贵两地的支持。

原兵部侍郎王应雄,督师贵州巡抚,率先响应朱由榔。

而云南巡抚侯天锡也向朱由榔表示效忠,原永州知府堵胤锡率部进驻桂林,被桂王封为兵部尚书,兼任东阁大学士。

王应雄加户部尚书,东阁大学士。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