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南北对望,此山中
眼看离书房越来越远,元青说:“现在没人了,说吧。”
“你认为现在时机到了吗?”
“你收到什么消息了?”
“天子驾崩,陈王自立为帝了,其余几个现在,在厮杀。”
“你预备怎么做?先取益州?我得劝你一句,益州可不好取,西南道对于防守有天然的优势。”
“不,先取雍州。可行?”
“雍州?或许可行,只是雍州秦平可不好对付啊。”
“既然可行,明天你想想怎么在短时间内还能控制消息不传出去的将雍州拿下。”
“哎,你怎么就使唤我一个,我回去还要带孩子呢,我闺女看见我就要抱,我怎么想啊。哎,你别走啊,你就是嫉妒我有闺女了是吧……”
隔天元青带着青黑的眼圈,甩给伏原一个计谋。要不说元青是耍阴招的好手呢,他的一个计谋让凉州一众幕僚倒吸一口凉气,都庆幸元青还好是伏原自家人。
这不要脸皮的计谋也就只有他敢用,还用的炉火纯青,让对方掉入陷阱还回头对他微笑,说一句,兄弟你对我真好。
四个月后,雍州牧陈平就这样丢了雍州。
后来伏原评价元青,说他和言郗是一个路数的,都擅长放长线钓大鱼,一个不要脸,一个不要命,都不是省油的灯,言郗还在一旁小声的反驳说那他就是个不要骨气的。
远在扬州吴郡的言郗也关注着南北方的动态,如果不出意外,她所处的时代在另一条支线上是长达近四百年的乱世,北方胡人入侵,南方偏安一隅。北方朝代急速更迭,南方文化爆发。四百年,诞生了数不清的文臣名将,文人雅士。
言郗不知道她现在所处的时代是否也会经历那样的场景,她只是庆幸,她现在在南方,不会沦为两脚羊。
因北方朝堂上宗室的斗争,越来越多的大臣无辜受牵连,只能选择南渡或者向西投奔伏原。建业的臣子推举琅琊王为新帝,是为南宣,建业改为建康,作为新朝的国都。
北方在南边新朝建立不久后,北宣各州几乎都被占据,或是农民起义,或是当地将领。鲜卑人也乘机南下,夺取了幽州。北宣也被豫州一将领占据,存世九十七年的大宣朝归为历史。
凉州的伏原也乘势建国,号黎,定都常安。
如言郗所知的另一条支线一样的是,现在所处的时代,南北划江而治;不同的是,北方格局伏原占据西方,鲜卑逐渐侵蚀北方,独留中原腹地饱受战乱。
而南方,言郗只能叹气,还能说什么呢?支线上出现的魏晋遗风在此处已经初显端倪。南方多群山,山中多裸男,裸男多白面,人人以柔弱为美,安于享乐,经济倒是空前繁荣。
言郗自认也改变不了权贵的爱好,那有钱为何不赚?她开辟了新的赛道,用她后世学习的能力,开始造景。
先是在吴郡找到了一座距离合适的山头,考察山形地势后,在半山腰开辟出一些适合坐卧的平台,搭上草亭,又挖出水沟引来溪流,水流上游挖出一个小池子,旁边盖了几座木屋。都做旧处理,要的就是一眼看不出假,细看却能发现精妙的感觉。修上蜿蜒的小道和木质院墙后,在一旁的山石上雕刻出名字,就静待客人前来了。
当然,不可能真的等人自己找上门来,言郗在城外和山脚都雇人“宣传”了一番。逛腻了其他地方的纨绔们,肯定会想去新地方的。
这不,这个南渡的世家子弟结伴来到了言郗打造的度假村。
“王兄,这还真有一处僻静深幽之所,这上面写的什么?此山中?这名字有意思。”
王姓的友人答道:“确实有意思,既有这地方是在此山中的意思,又有我们都在她这院子里的意思。走,进去看看。”
一行人走进此山中,入目处放置了一张高几,上面摆放着几杯酒。
走在后面的一个青年发现后叫住前方几人,“哎,王兄,谢兄,这里还放了几杯酒,”伸手拿过一杯闻了闻,“这似乎是上好的青溪醉啊!”
几人回到门前,刚好是一人一杯。最开始说话的男子也拿着一杯酒放在口鼻处闻了闻,又入口尝了尝,欣喜的说:“我这杯是梨花白。”
众人都拿了一杯酒,开始品尝,却发现每人拿到的都是不同的酒,甚至还有凉州盛产的葡萄酒。
本对院子只有三分兴趣的众人,现下已有七分,愈发想知道进入里面还有什么惊喜在等着他们。
走进后,发现内里确是另一番景象,曲水流觞,天然石台,亭台楼阁,样样精致,样样养眼。
众人只觉得,样样都满意,各自都找到自己想去的地方,或是在石台上小憩的,或是在屋舍间对弈,或是在廊下钓鱼。
只是很一会儿都没见到有他人的存在,而这个‘此山中’却又不像是无主之地。众人开始寻找屋主的所在,好一番寻找,才在屋内一个斗柜上找到一块木牌。
王姓男子拿起念了出来:“贵客如需要以下物品,请写在一旁的木片上,投进这个洞中即可。”说完递给众人看上面有哪些东西。
“酒的种类都有几十种?下面这些是吃食吧,后面好像还有字,这些是什么?还有图画。”
另一人接过后,看了眼说:“这应该是一些养生放松项目,按摩之类的。”
“就让桓兄来写吧,他的字是他祖父亲自教授的,想来应是承袭了桓老太爷的风骨吧。”
一旁一直未说话的桓仪说:“好,那我就献丑了。”
众人点好东西后,桓仪写好投进了一旁的小洞中。
桓仪,桓氏十一郎,言郗大伯的儿子,跟随父亲南渡后,父亲被新帝重视,桓氏跟着水涨船高起来。
桓仪被封为吴郡长史,初到吴郡不久,因奉父亲的命结交王谢二家,才在休沐找到机会跟着当地和王谢公子交好的杨文昌来到了这处‘此山中’。
众人在这山里待到日暮才有了想要离开之意,临走时,桓仪很上道的去结了今日的花销,“您好,贵客,一共一百八十八两,一八八,一路发,祝您的前路是一路发达。”
“什么?”桓仪大吃一惊,但还是咬牙给了。
等人走后,言郗才出现,看着走在最后的桓仪,冷笑一声,“想不到来的第一批人就遇到了他,晦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