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局域网基础知识(1)
第9章局域网基础知识(1)
在第1章中,我们介绍了按照地理范围划分,范围最小的是局域网(lan)。局域网是本地用户接入internet网络的重要方式。例如校园网、小区网络、医院网络都是接入互联网的常用方式。本章介绍局域网的定义和设备、局域网的类型、局域网组建、ethernet技术、无线网络、vlan等内容。希望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局域网的类型、相关的网络协议、解决冲突的原理和方法,掌握局域网络的设备的使用,学习组建局域网络的技术和方法。
【本章主要内容】
局域网设备和部件。
组建局域网方法。
以太网技术。
局域网举例。
3.1局域网定义和类型
3.1.1局域网的定义和特点
局域网是指把有限地理范围内的通信设备(计算机、交换机、打印机等)互连起来的计算机网络。其应用范围很广,一般在办公室、实验室、企业、医院、学校、居民小区以及家庭中均使用局域网。
局域网的性能主要由网络的拓扑结构、传输介质的性能以及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决定。
1.从地理范围的角度来看
(1)局域网覆盖有限的地理范围,适用于校园、机关、公司、工厂等有限范围内的计算机、终端与各类信息处理设备联网的需求。
(2)局域网的数据传输速率高,可以获得从10mbps到10gbps传输速度。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未来可能还可以获得更高的传输速度。
(3)局域网具有低误码率的高质量传输环境,数据的传输延迟时间短,但连接能力有限。
2.从功能的角度来看
(1)仅仅使用网络的低二层和应用层协议,并且低二层协议比较简单,没有单独的网络层。
(2)局域网中,一般采用广播式发送信息方式,如果不采用全双工通信,则数据传输共享传输介质,容易产生碰撞,所以必须采用介质访问控制技术,例如csma/cd、tokenring等以保证数据传输的效率。
3.1.2局域网类型
目前常见的局域网类型包括以太网(ethernet)、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网(fddi)、异步传输模式网(atm)、令牌环网(tokenring)等。其中应用最广泛的当属以太网,这是一种广播式的局域网,是目前发展最迅速也最经济的局域网之一,并且具有很强的可升级性。
这些类型的局域网络在拓扑结构、传输介质、传输速率、数据格式等诸多方面各有不同。
在此简单介绍以太网、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网和异步传输模式网。
1.以太网(ethernet)技术
以太网(ethernet)是最有代表性的局域网络,也是使用范围最广泛的网络。早期以太网传输速率仅为10mbps,目前的以太网技术可将主干网速度提高到10gbps或者更高。
(1)以太网技术标准
最初由xerox公司于1975年研制成功,1979年7月到1982年期间,dec、intel和xerox三家公司制订了以太网的技术规范dix,以此为基础形成的ieee802.3以太网标准在1989年正式成为国际标准。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以太网技术产生了多种技术标准。以下简单介绍以太网的多种标准。
110base‐5标准是原始的以太网标准。它规定:使用直径10mm的50Ω粗同轴电缆作为数据传输介质,采用总线拓扑结构,站点网卡的接口为db‐15连接器;每个网段允许有100个站点,每个网段最大允许距离为500m,网络直径为2500m,即可由5个500m长的网段和4个中继器组成;基带传输速率为10mbps,并采用曼彻斯特编码传输数据。
210base‐2标准是为了降低10base‐5的安装成本和复杂性而设计的标准。它使用廉价的r9‐58型50Ω细同轴电缆,总线拓扑结构,网卡通过t形接头连接到细同轴电缆上,末端连接50Ω端接器;每个网段允许30个站点,每个网段最大允许距离为185m,保持了10base‐5的4个中继器和5个网段的结构,允许的最大网络直径为925m;基带传输速率为10mbps,也采用曼彻斯特编码传输数据。
与10base‐5相比,10base‐2以太网更容易安装,更容易增加新站点,且能大幅度降低费用。
以上两种标准基本已经成为历史,不再被真正应用于实际网络了。
310base‐t是1990年通过的以太网物理层标准。该标准使用两对非屏蔽双绞线(utp):一对线发送数据,另一对线接收数据;使用rj‐45作为端接器,采用星型拓扑结构;站点到中继器和中继器到中继器的最大距离为100m;保持了10base‐5的4个中继器与5个网段的结构,使10base‐t局域网的最大直径达到500m。
双绞线以太网是以太网技术的主要进步之一,10base‐t因为价格便宜、配置灵活和易于管理而流行起来,成为桌面接入的主要形式之一。
(2)快速以太网(fastethernet)
100base‐t是以太网标准的快速以太网100mbps的标准版,是1995年5月正式通过的快速以太网规范,也被称为ieee802.3u标准。它采用星型拓扑结构,包含4个不同的物理层规范,并且包含网络拓扑方面的若干新规则。
1100base‐tx:此标准使用两对5类非屏蔽双绞线或1类屏蔽双绞线,其中一对线用于发送数据,另一对线用于接收数据,最大网段长度为100m;采用4b/5b编码,以125mhz的频率串行传输数据。ieee802.3u规范采用三电平符号传输系统取代10base‐t的两电平曼彻斯特编码。
4b/5b编码是将4位数据半字节转换为5位编码,目的是实现错误检测和增加控制码,例如数据流起始和终止定界符。将信号传输率提高到125mbps,可补偿4b/5b内在的20%数据传输效率,但是这种带宽增加所产生的频谱会被曼彻斯特编码扩展到数百兆赫。
使用多电平传输3波形法,把信号频率降低到125mhz的1/3,即41.6mhz。
100base‐tx是100base‐t标准中使用最广泛的物理层规范。
2100base‐fx:此标准使用多模(62.5或125um)或单模光纤。它对于多模光纤的交换机到交换机连接、交换机到网卡的连接,最大允许长度达412m,如果采用全双工链路,则可达到2000m。它主要用于高速主干网或远距离连接,或用于有强电气干扰的环境,或用于要求有较高安全保密链接的环境。
3自动协商模式:在100base‐t被颁布之后,使用rj‐45连接器可以发送或接收的信号在5种以上,包括10base‐t、10base‐t全双工、100base‐tx、100base‐tx全双工和100base‐t4。
为了简化管理,ieee(国际电气工程师协会)推出了nway(ieee自动协商模式),使得集线器和网卡可以了解线路另一端可能的速度,并把速度自动调节到线路两端都能达到的最高速度。例如,优先的顺序是100base‐tx全双工、100base‐t4、100base‐tx、100base‐t全双工和10base‐t。
网卡或其他网络设备的技术参数里,可以发现技术指标标示的速度为10mbps/100mbps,就说明这种部件或设备采用了自动协商模式。
这种技术避免了由于信号不兼容可能造成的网络故障。具有这种特性的装置也允许采用人工选择的模式。
(3)千兆以太网(gigabitethernet)
千兆以太网技术是比较新的高速以太网技术,通常作为提高核心网络传输能力的有效解决方案。其最大优点是继承了传统以太网技术价格便宜的优点,当以太网升级时,无需改变网络应用程序、网管部件和网络操作系统,既方便又经济。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千兆以太网技术本质上仍然是以太网技术,采用与10m以太网相同的帧格式、帧结构、网络协议、全/半双工工作方式,流控模式以及布线系统。该技术不改变传统以太网的桌面应用、操作系统,因此可与10m或100m的以太网很好地配合工作,兼容性好。
1千兆以太网技术标准:共有两个,即ieee802.3z和ieee802.3ab。前者是针对光纤和短程铜线连接方案的标准,后者是针对5类双绞线上较长距离连接方案的标准。
ieee802.3z:该标准定义了基于光纤和短距离铜缆的1000base‐x标准,采用8b/10b编码技术,信道传输速度为1.25gbps,实际可以实现1000mbps的传输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