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知己知彼,令问题员工为团队所用(2)
第45章知己知彼,令问题员工为团队所用(2)
所以,如果突然有人特意地接近你,那么你就要当心了。说不定他正在实施他的离间术呢。
其次,“搅屎棍”型的人之所以费尽心机地挑拨人,制造事端,多有自己不可告人的秘密在里面。如果无利可图,他们是绝对不会花那么多心思的。所以,如果有人告诉你某某在讲你的坏话,那么你一定要仔细分析引发冲突的制造者的利益得失是怎样的,这样绝对可以帮助你识破“搅屎棍”者的真面目。
比如,当听到有人说自己坏话,肆意贬低自己的消息时,你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头脑冷静。你可以这样回答:“啊,是吗?让他们去说好了。”或者说:“谢谢你告诉我这个消息,请放心,我不会与他们一般见识的。”如此,对方会感到没空子可钻,就不会再来纠缠不休了。
作为管理者,很容易遇到这种情况,“搅屎棍”者教唆其他员工一起反对你,这时你应该怎么做呢?
面对“搅屎棍”者,管理者应先慎思明辨以下三个问题后,再谋定而动:
第一,挑拨者对他人影响力如何?
第二,自省你是否有足以令人挑拨的事情?
第三,被挑拨者能否轻易被唆使呢?
部门里有一位员工小刘总是喜欢生事。他对张经理当众表扬小胡一事颇感不满,他认为自己对工作十分投入,贡献不少。其实张经理心里很清楚:他对部门哪有什么贡献可言。张经理请小刘列举自己的贡献事例,小刘只好顾左右而言他。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张经理从侧面了解到,小刘非常不满意他的处理方式,他和小胡私交也还不错。于是他挑拨小胡(诱使他一同反抗张经理)。
此时,面对这种苗头,张经理没有轻举妄动,他既没有向小刘询问有关挑拨之事,也没有与小胡约谈有关小刘挑拨之事。
张经理做的是静观其变。因为,在这个时候,小胡的动向可能是附和小刘,也可能是置之不理,如果张经理找小胡谈,气氛一定有点尴尬,有些话并不好问。要把小刘叫来谈,小刘则可能完全不承认。
可见,对于管理者来说,无论面对以何种面目出现的“搅屎棍”者,惟一的办法就是冷静,再冷静,发现他们,然后清除他们。
2四处造谣型
“听说老板最近一段时间特别容易发火呢!”
“你听说了吗?公司好像很快就会搬到租金便宜的郊区去,可能业绩不好的部门都要被裁掉了!”
“有人看到她和老板一起坐车回家了。”
……
你肯定没少听过类似的话,它们的传播速度快,版本众多,但惟一可以肯定的就是,没有人知道真相到底是什么。面对这些谣言,如果一直不知所措,你就无法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要想打破这个怪圈,就必须认真对付这些造谣者。当然,管理者也不能听风就是雨,要保持头脑清爽冷静才可以明智地判断。
如果你想完全消除部门内部的各种“小道消息”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向这些造谣者打开大门,让他们仅为你所知。
面对各种各样的谣言,管理者首先要对“谣言”进行分析:在这些谣言里,有多少是真实的?有多少是夸大的成分?又有多少是完全无中生有的?
对于无聊的谣言,最好不要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应该明查暗访,找出哪些谣言会带来的影响。并对这些谣言追究来源证实真伪,然后再处理实际问题。
对于为你提供此类“小道消息”的人,要努力查出消息的来源及其可靠性。要确定这是第一手材料还是经过了多少转述后的。谣言流传的时间越长,经过的渠道越多,就越有走形的可能,不能随便接受此类消息,你要看清楚表面背后的实际动机。
当然,作为管理者,也有很多方式可以减少谣言的产生:
表述事实时清晰无歧义
要知道虽然你给员工传达的信息是确定的,但是如果表述不清晰,使用一些似是而非、语意不详的语句,则很有可能引起员工的误解和不必要的谣言,让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钻空子。所以,管理者一定不能为了“生动”、“说服力”而抛弃准确无误的语言表达。
公布确定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