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讲仁恕,重法理也要重人情
第33章讲仁恕,重法理也要重人情
§§§第1节以己之爱换人之心
众所周知,毛泽东同志在全国人民心中有很高的威信。
一些歌颂他的歌曲如《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我爱北京天安门》等,依然时时在人们心中回荡。毛泽东同志的威信,来源于多方面,而最主要的则源于他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毛泽东同志说过:我这个人平时不爱落泪,只在两种情况下流过眼泪,一是我听不得穷苦老百姓的哭声,看到他们受苦,我忍不住要掉泪;二是跟过我的通讯员,我舍不得他们离开,有的通讯员牺牲了,我难过得落泪。
有一次,警卫部队的战士马维探亲回来,不但按照毛泽东同志的要求写了调查报告,还带回一个又黑又硬的窝头,他把窝头交给毛泽东时说:“我们家乡的农民生活还很苦,他们就是吃这样的窝头,我讲的是实话。”毛泽东接过窝头时,手有些发抖,眼圈一下子就红了。接着掰一块放到嘴里,泪水立刻溢满了眼圈。当他咽下那口粗糙的窝头时,豆大的泪珠便顺着脸颊流下来。他一边哭,一边把窝头掰开分给周围的工作人员,并对他们说:“吃,你们都吃一块。这就是我们农民的口粮,这就是种粮人吃的粮食啊!”
那天,毛泽东失眠了,嘴里总是自言自语地说:“为什么是这样呢?人民当家做主人了,不再为地主种田,是为人民群众自己搞生产,生产力应该获得解放么……”
此后毛泽东同志经常思考这个问题,多次自言自语:“我们是社会主义,不该这样,要想个办法,想个办法。”这可以说是一件小事,但是通过这件小事,可以清楚地看到毛泽东同志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正是这种感情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他的爱戴,使他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树立起很高的威信。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政治工作的巨匠、我军政工干部中惟一获得元帅军衔的罗荣桓同志曾经深刻指出:干部要在战士中树立威信,就要关心战士,爱护战士,和战士同甘共苦,心心相印,和战士们建立深厚的感情。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早在井冈山时期,他就和战士们一起下山背粮,上山砍柴;同战士们一起吃红米饭,喝南瓜汤。每次到连队,他总要到伙房看看战士们的伙食好不好;总要细心了解战士们有什么疾苦,然后帮助解决;总要看看战士们刷牙、抽烟、防蚊的问题解决没有。他还告诉连长、指导员等基层干部,战士家属来了,干部要陪家属吃顿饭,想办法叫伙房多炒两个菜,晚上站岗要找人替班,让战士有较多的时间和家属在一起。罗荣桓同志这样关心战士,同战士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在战士中就树立了很高的威信,战士们都把他当作贴心人,都愿意和他说心里话。
所谓“仁之所在,天下归之”。“仁”,也就是仁爱。古代好的将领“视卒如子”,我们的管理者们若也能够视员工如亲人,那么员工也必会与你贴心的。
§§§第2节以包容赢得人心
作为管理者,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都要宽厚一点,不要尖酸刻薄。
如果对某个下属尖酸刻薄,所有的下属都会有意见,会心存顾虑,在工作中就会对你产生抵触情绪。这样你下达的指令自然无法准确执行。长此以往,肯定会对你的事业产生不良影响。
历代圣贤都把宽恕别人作为理想人格的重要标准而大加倡导,《尚书》说:“有容,德乃大。”荀子主张:“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可见“能容”乃是君子的必备要素之一。
宋真宗的宰相王旦,就是以宽容待人闻名于世的。
王旦有洁癖。一次,家人烹调的羹汤中有不干净的东西,王旦也没有指责家人,只顾吃饭,而不喝汤。
家人很奇怪,便问:“您今天怎么不喝汤呀?”
他笑着回答:“今天不太想喝汤。”
还有一次,王旦又发现饭里有不干净的东西,就只喝汤不吃饭。家里人问起,他就说:“今天的汤很好喝。”
因为王旦能容人,所以官当得好,人也做得好,留下了一世清名。
一般来说,你对下属宽厚,下属是不会无动于衷的,他们也会对你的所作所为表示感激。有时即使是嘴里不说,也会存感激于心。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德国的首相俾斯麦与国王威廉一世是一对有名的搭档。德国当时之所以强盛,不光靠俾斯麦这个首相,同时也因为有了这个宽容大度的好皇帝。威廉一世回到后宫中,经常气得乱砸东西,摔茶杯,有时连一些极为珍贵的器皿都给砸坏了。皇后问他:“你又受了俾斯麦那个老头子的气啦?”威廉一世说:“对呀!”皇后说:“你为什么老是要受他的气呢?”威廉一世说:“你不懂。他是首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下面那许多人的气,他都要受。他受了气哪里出?只好往我身上出啊!我当皇帝的又往哪里出呢?只好摔杯子啦!”所以他能够使德国在那个时期那么强盛。
就像电影《手机》里的人物所讲的:“做人要厚道。”在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上,一些生活的细微之处,你不妨放大胸怀,以笑弥勒般的大度去应对,这样必然会感动下属的。有了下属的感动,暖了下属的心,何愁下属不对你忠心。其实领导有权威,并不必如秦始皇般的寡恩残酷,使人畏惧,一个有人情味的领导者更让人信服。
§§§第3节以厚德服人
一天,平定西汉末年混乱局面的刘秀展开地图,对身边的邓禹说:“天下如此辽阔,如今我只平定其中的一小部分,要等到哪一天才能完全平定呢?我一点把握都没有。”
邓禹说:“的确,如今天下群雄纷起,战乱不已,前途难测,但是万民都盼望明君出现,自古以来兴亡在仁德的厚薄,而不在土地的大小,请不要心存悲观,只要积王者之德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