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随时了解员工状态,进行情景领导
第31章随时了解员工状态,进行情景领导
§§§第1节有应变勇气及智慧的人才能拥有领导力
领导的行为若想有效,就必须随着员工不同的特点、不同的行为,以及环境的变化而调整,而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孙子云:“兵无常势,水无定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麦肯锡资深认证讲师龙子立也认为:“对领导者来说,情境领导就像打棒球一样,你要根据不同的球来调整你挥棒的姿势,让你打出去的球能更准确地击中目标。”
你是否感到在工作中有时会得不到下属的配合?发现优秀的员工突然一蹶不振?一贯热情的服务代表变得消极待客?新上任的部门主管要接管一个高效运转的部门,但却发现前任管理者还牢牢地控制着局面,而你则希望能让工作环境更具人性化,并保持高效的工作局面时又该怎么做呢?
在传统的、静态的企业环境中,最可靠的是经验,也就是如果你做过这件事,对这件事很熟悉,那么就能有权威、有能力来领导;而现在的环境更多地是动态的,一切都在千变万化之中,一切都是未知的,没有经验可以复制,也没有旧的权威可以依赖,所以就需要管理者具有打破传统、随机应变的勇气,在动态的环境中,有应变的勇气和智慧的人才能拥有领导力。
§§§第2节20分钟教会人打网球
在黄荣华、梁立邦著的《人本教练模式》一书中,叙述了一个“20分钟教会人打网球”的故事:
添·高威是一名网球教练,他宣称自己不用“训练”的方法,可以让任何人在20分钟以内就能学会打网球。电视台找了一个又胖又懒的女人来做实验,想揭破添·高威的“大话”。
这个女人有170磅重,多年不运动,又穿着木桶一样的长裙,从来没打过网球。添·高威面对着这样的“学员”,怎么做才能教会她呢?人们都等着看笑话。
一开始,添·高威告诉胖女人,不要担心姿势和步伐的对错,不要竭尽全力。当球飞过来时,就用拍子去接,接中了,就说:“击中!”没接中,就说:“飞弹!”女人照着去做,无所谓的样子。1/3的时间过去了,添·高威告诉她,眼睛留意球飞来的弧线,耳朵留意聆听球的声音,把焦点集中在球上。当胖女人这样做的时候,接中球的几率明显增高了。
在只剩下3分钟的时候,添·高威开始教胖女人最难的部分“发球”。他说,闭上眼睛,想像你跟着音乐跳舞的样子,然后睁开眼睛,随着节奏发球。最后一分钟,观众们终于看到了奇迹,胖女人尽管在场上不停地跑来跑去,竟然也能够自如地打网球了!
人是时时刻刻都在变化和发展的,所以,对人的管理和培养,也应当随着人在工作中的状态变化而调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孙子云:“兵无常势,水无定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善变者,无穷于天地,不竭于江河。”管理者要随时否定自己主观片面的想法,随时准备停下来。不但要对不同类型的人采取不同的方式对待,就是同一个人处在不同的状态下也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来对待。
§§§第3节根据员工状态调整自己行为
因为变化总在发生,所以每个人都要预见变化、追踪变化,更要适应变化,并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从而能享受变化。企业文化及领导方式要自觉地进入并适应这样一种新的“情境”。这种“情境领导”的方式特别适合处于转型期的中国企业,无论是国企的还是民营的。
世界组织行为学大师、情境领导模型创始人保罗·赫塞博士这样认为:某一具体的领导方式,并不是到处、随时都适用。领导的行为若想有效,就必须随着员工的不同特点、不同的行为表现和环境的变化而调整,而不能是一成不变的。
麦肯锡资深认证讲师龙子立形象地说:
对领导者来说,情境领导就像打棒球一样,你要根据不同的球来调整你挥棒的姿势,让你打出去的球能更准确地击中目标。
对于管理者来说,实施情境领导的第一步应该是对员工的需要与状态进行判断和确定,再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管理方式,这种方式又大致可分为工作行为和关系行为。工作行为是指领导的行为,而关系行为则是沟通行为。
保罗·赫塞博士将员工的成长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没信心,没能力”;
第二阶段为“有信心,没能力”;
第三阶段为“没把握,有能力”;
第四阶段为“有信心,有能力”。
他认为,当员工的状态发生很大改观时,作为情境领导应该敢于冒风险改变自己原有的领导模式,去适应员工状态的变化,而不能沿袭老一套。
在下属刚进公司时,其工作状态基本上为“没信心,没能力”,管理者要采取“告知式”来引导并指示他。他需要管理者对其工作的热情和暂时不很强的工作能力表示肯定,需要管理者授予他一个明确的目标以及给他提出“做好工作的标准”,需要了解该项工作任务的有关情况、个人的表现和绩效怎样收集和反馈,他的工作范围、权限和责任,希望上司能够和他一起做行动计划,并且明确告诉他工作的优先顺序和时间计划。
经过领导者的激励,可以将员工带入“有信心,没能力”的第二阶段。管理者要采取“推销式”的方法来解释工作并且劝服员工。要更多地授权给此员工,因为此时员工要渐渐离开领导者的庇护,时常要自己作决定,会出现信心不足的情况。管理者应给予他明确的工作目标和清楚的远景、经常性的反馈、进步时的赞扬、允许出错的鼓励、有针对性的解释等,消除他的顾虑,让他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解决问题和制定公司政策中去。
当员工进入了“没把握,有能力”的第三阶段后。管理者要采取“教练式”的方法来激励员工并帮助员工解决问题。下属需要管理者是平易近人的良师或教练,使得下属有机会表达其顾虑,得到发挥其解决问题能力的支持和鼓励,希望管理者能客观地评价其能力以建立其自信心。员工高水准的能力和表现能够得到认可和肯定,能够通过努力清除实现目标的障碍,并希望管理者给予其一定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