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生产队社员大会
等所有人都聚集到生产队队部的时候。天边的最后一抹亮光也暗了下去。
小小的生产队队部,聚集了三十几号人,整个生产队三十几户人家,一家出一个代表。户户不落。
一群社员七嘴八舌,小小的队部闹哄哄,犹如一个巨大的菜市场。
“大家都静一静,我来说件事。”
陈建勤拍了拍桌子,整个生产队队部顿时为之一静,
每个人都竖起耳朵,像是生怕漏掉了什么重要的信息。
“人民日报上说小平同志鼓励我们要敢于试验,敢于创新。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是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干不出新事业的。”
改革开放不久,许多人都还在观望,陈建勤先给定个基调。以防大家放不开手脚。
他说完这一番话,还有些不太确定的把目光投向陈建国。
“建国,你在大队看的报纸多。是有这么一回事吧。”
“确实有这么一回事,小平同志确实提出过,改革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大家都听到了吧。”
他话里潜在的意思是:我话可是说清楚了国家领导人都同意的路子,接下来谁要敢闹幺蛾子。他可就不客气了。
“队长有啥活你就安排吧,我们保证完成任务。”有人催促。
“陈安同志呢,给大家找了一条赚钱的道路。能不能成还不太确定,先拿我们陈家沟做个试点,我保证,这事就是成不了大家也没什么损失。”
“队长,你说那些大道理俺也听不懂。你就说吧,啥道路能挣钱,俺今晚不睡觉也给他修好。”
说话的是刘老蔫,没啥文化,是个老文盲,也是陈家沟仅有的外姓人家。家里穷的叮当响。
刘老蔫的老婆给他生了5个儿子。最大的孩子跟陈安同龄,最小的也十三四岁了。
别人都羡慕他家里劳动力多。人是多了,但架不住能吃啊,半大小子,吃穷老子。一年到头在地里刨的那点食,将将能够吃饱饭。
如今大儿子也不小了,因为家里穷的缘故。愣是没人提门说亲,这可愁坏了刘老蔫夫妇。
如今听到能赚钱,他恨不得现在就去干。
“老蔫,你先坐下,别激动。这事儿还是让陈安同志说一下吧,陈安来了吗?”
陈安从人群堆里站起身。
“队长,我来了。”
“行,那陈安,你给大伙讲讲吧。”
陈安清了清嗓子。
“我前几天去了趟市里,发现有人在收黄鳝和老鳖。这东西咱们村有不少,大伙有空的时候可以去田里抓些黄鳝、老鳖。到时候送到我那里。从大后天开始,以后每隔4天给我送一次。黄鳝要单条七两以上,老鳖一个不能低于二斤。”
“为啥啊?”
“人家收货就是这么个要求,小的人家不要。再说了,我们总得留点种吧。今年都抓没了,明年抓啥赚钱。”
“都听陈安的,我丑话说在前面,谁家要是抓些小崽子糊弄。今后就别指望生产队能帮着统一卖出去。自己拿去城里卖,队里坚决不管。”陈建勤以生产队长的身份。帮着陈安补充。
还别说。他的这番话还真起作用。那个年代大家很少离开自己生活的一亩三分地。去了市里还不得抓瞎,原本个别有小心思的人,现在都打消了念头。
“黄鳝1斤4毛,老鳖1斤8毛。”
重头戏来了,陈安的这句话像是搅动一坛死水的棍子。屋里顿时热闹腾起来,实在是陈安的这句话影响力太大。
在80年的长宁县。一斤大米1毛8,一斤小麦1毛2一斤猪肉8毛。
在海洋红大队,吃黄鳝的人大有人在,而吃甲鱼的人实属凤毛麟角。致使这个季节到处都能见到甲鱼。1斤8毛都赶上猪肉了。一个人忙活一点,一天搞个二三十斤没问题。这一天就是十几二十块,一天赚的都快赶得上城里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了。如何不叫人兴奋?。
“我再说一点,大伙抓的黄鳝甲鱼我都记账,每月统计一下。谁家抓的最多,奖励他十块钱。”
“胡闹,”
陈建国听了陈安大言不惭,不由的呵斥他,生产队的工作何时轮到他一个社员指手画脚了?
“二叔,这钱我来出。不用队上花钱。”
陈安只是希望如此能提高社员的积极性,以此来抓更多的黄鳝甲鱼,给自己创收。
陈安话音一落,下面说什么的都有。身旁两个人对话,他听得清清楚楚。
“这孩子不但懒还败家。谁家闺女敢嫁给他呀。”
“反正不是败你的家,你操啥心。这钱不挣白不挣。这可是10块钱啊,后山屯二赖子家不就是因为穷吗,好好一个大闺女现在变成聋子了。”
“你知道个啥?”
“不就是没钱看病吗,生生把小毛病拖成了大问题。”
“可不是你说的这样,我听说二赖子家大闺女是因为打针中了邪,听说还是打什么青霉素。我听我家孙子说,青霉素就是坏了长毛的东西上弄出来的,这玩意儿打身上还能有好。要不然一个好好的大闺女。能打完针就聋了。”
这话听到陈安耳朵里,让他突然间想起了。傍晚时见到的徐书雅。他努力回忆,似乎在。网上看到过。关于青霉素的消息。青霉素过敏者,个别案例会出现。听力减退现象。
到此时他开始怀疑,徐书雅也属于这个个例。
想到这,他开始有些待不住了。他记得资料上曾说,青霉素过敏治疗要尽快尽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