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异样的徐书雅
就在陈安幻想着大把钞票进账的时候,陈永芳从外面闯了进来。看到满屋子的人,她愣了一下,看到陈安后更是一惊。
“陈安!”
“咋了,永芳妹子。”
陈永芳没头没脑地来了一句:“原来你没事啊。”
“永芳,是你爸叫你来找我吗?”陈建国出声询问。
“二伯,我寻思陈安也病了,叫你们去看看他。”陈永芳的话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详细说说咋回事儿?”陈建国问道。
陈永芳从头到尾一番述说,众人才知道,上午下大雨,陈安一路把徐知青从公社背了回来。两人淋了一路的雨,现在徐知青正感冒发着高烧。
“我去看看。”
陈建国是大队书记,队里的知青出了问题,他有推卸不了的责任。说完,他抬脚就朝外走去。
“永盛,你去趟大队部,把宋大夫叫来。”
宋大夫是海洋红大队的赤脚医生,曾是一名兽医,在70年代初期接受县里的统一培训,成为了一名给人看病的医生。
“二伯,我爸已经让人去叫宋大夫了。”
“行,我知道了。”陈建国点点头,“永盛你就别去了,老实在家待着。”
陈建国撂下话就匆匆去了知青点,留下一家老小大眼瞪小眼地看着陈安。
“都看我干嘛?”陈安被看得有些发愣。
“小安,你和徐知青什么情况?”王慧英好奇。
“啥情况也没有,回来的时候恰巧碰到了。徐知青崴了脚,我顺道就给背回来了。”
“这样啊。”王慧英语气低落。
陈安心想:“王慧英同志,你这满脸遗憾是咋回事儿?”
话题很快揭过,一屋子的人把焦点汇聚到陈永强身上。
知青点里,宋大夫给徐书雅量了体温,问了原因,面色凝重地说道:“姑娘,你这都高烧39度4了,得赶紧打针。”
说着,他便从随身的包里拿出针管和青霉素,调好了药量,直接给徐书雅扎了一针。宋大夫是个半吊子医生,前几年县里统一培训的内容他早就忘得七七八八了。
这几年给村里人打青霉素,也没出过问题。在徐书雅这里他也没做皮试,并非他不愿,实则是他早就忘了还有这个步骤。
陈安和陈建国一家人一直聊到傍晚。雨完全停下,陈安告辞回了知青点。陈安走后,陈建国叫上陈建勤一同去了老古爷家里。他们说起了抓黄鳝甲鱼的事情。
在他们三人看来,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办成了皆大欢喜,办砸了则会影响陈建国在大队的威信。
三人一致认为,先拿陈家沟做试点。于是在傍晚,陈家沟生产队响起了集合开会的锣声。
听到锣声,陈安好奇地走出院子,他还以为外面有什么热闹可看呢。眼角的余光发现隔壁的院门口也站着人,陈安转头看去,发现是陈永芳搀扶着徐书雅走了出来。看到这一幕,他有些担忧。
“徐知青,你这是怎么了?”陈安轻声问道。
徐书雅浑然未觉,依旧和陈永芳说着话。陈永芳一直陪同徐书雅,她猜测徐书雅是高烧烧坏了耳朵。
陈永芳知道徐书雅定是没听到陈安的问话,但她总不能也佯装未觉,把陈安晾在一旁吧。
于是她回道:“书雅早上摔了一跤,划破了手。又淋了雨,手上的伤口都发炎了。下午宋大夫来的时候,说书雅高烧39度4呢。”
徐书雅瞪着大大的眼睛,疑惑地看着陈永芳。她确定陈永芳不是在和自己说话,因为陈永芳的眼睛并不是在注视着她,而是越过她看向她的身后。
徐书雅转过头。当她看到陈安,有那么一瞬是高兴的。
“陈同志。”她语气中难掩喜悦,像是喊出来的。陈安也不知道是什么情况,只感觉怪怪的。但也还是高喊着问道:“你没事吧!”
“没事,宋大夫一会儿还会来,说是再扎一针。等烧退了就好了。”
“稍等一下。”陈安赶紧回到屋里,从仓库空间中拿出从现代药店买的常备药,用纸包包好,写上用法用量以及作用。再次来到院外,把这些递给徐书雅。
“这些药是我从市里买的,治感冒发烧和伤口发炎的。你看能否用得上?”
徐书雅接过了药,眼中满是疑惑。陈安无奈,只得再次高声重复。
“陈同志,谢谢你。”徐书雅客气地向陈安道了谢,声音依旧很大。两人面对面站着,不足一米的距离却大喊着对话,让陈安感觉哪里怪怪的。
“徐知青这是怎么了。”陈安向陈永芳投去疑惑的眼神。
“可能高烧对听力有影响吧,一会儿宋大夫来了,问问宋大夫就知道了。”陈永芳又不是医生,对情况不甚了解,只能这样猜测。陈安点头同意她的看法。
这时敲锣通知开会的人也走到了知青点这里。
“叔,啥事儿啊,天都快黑了不会是又要紧急出工吧。”
在那个时期,如果遇到紧急的自然灾害,或者有紧急的农田水利建设任务等,就可能在傍晚通知集体开会,夜里各家出劳动力集体出工劳作。
那时候农村实行集体劳动制度,为了保护集体财产、保障农业生产,大家会积极响应号召,齐心协力完成紧急任务。陈永芳已经不是第一次遇到这种事了,因此有此一问。
敲锣通知的是陈家沟生产队的民兵队长。
“这事你得去问你爹。我也是听你爹安排通知所有社员去开会。应该不是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