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 定风波 - 是鹿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定风波 >

第40章

第40章

一场暴雨冲垮了魏家的院墙。

天晴朗后,霍姨娘找了工匠来修整,可是城里被那场大雨损毁的房屋、院墙太多了,老工匠请来了一位,能打下手的却不多,修葺起倒塌的墙来慢之又慢。

恰是魏君行休沐,霍姨娘与之商量一番,从府里抽了部分奴婢去给工匠帮忙。

魏夫人要出门的时候,除了贴身服侍的嬷嬷和一个马夫,再喊不来另外的人了,她气得要命。

嬷嬷道:“不然老奴去找姨娘借人来?”

魏夫人烦躁:“人借来借去的,给君行知道了又要说我生事。”

但今日就算是天上下刀子也不能阻止她出门。

那般恰好,魏夫人走几步路就看见了经过的袁修承——嗯,那是个好劳力。

魏金陵睡到日上三竿,吃过了东西,照例去找袁修承,人却不在芷园,她再去东院,人还是不在。她感到很莫名:“奇怪,到哪里去了?”

杨筝在绣一条汗巾,擡头告诉她:“找修承吗?他和阿姑出去了。”

金陵瞳孔震动:“大娘?大娘和修承能有什么私交,怎么还一起出门?”

“只说借人一用。”

“去哪了?”

“不知道。”

金陵气馁地往她身边一坐:“真没趣。”

魏君行此时开了腔:“修承没来的时候,你不照样过得不错吗?该做什么做什么去。”

金陵想了想:“那我来这里画画吧?我先去找二哥哥借颜料。”

魏君行说道:“你都画些什么?拿来我瞧瞧。”

魏君行从来不晓得她会作画。

待人跑开了,他才同杨筝小声说道:“她书是念不明白的,但于丹青上不知有没有造诣。”

杨筝不爱听他这么说金陵:“什么叫念书念不明白?她能背的诗比你还多。”

“我就很差吗?我能背兵书,她能吗?”

“金陵会绣花,你行吗?”

“她……”魏君行算是看出来了,这是嫂嫂护着小姑子,说不得,他立马摆手认降了,“行,金陵书念得不错,绣花也很好,窈窕淑女,宜室宜家。”

金陵再来的时候,抱了一叠画。

伺候的小婢子帮着整理几案,摆好颜料画笔和笔洗,再铺开新纸。

“看吧,这些都是我来了长安以后画的。”

金陵得意拍拍她的厚厚一叠画作,扬起的俏丽小脸上满是骄傲。

那一叠画拿在手里,魏君行吃惊:“这么多?”

杨筝没有他那样的诧异,每个人总有不为人知的另一面,金陵爱画画又不算什么,她认真地展开翻阅。

金陵说:“嫂嫂,你反着翻。这些画,我画好就放在箱子里,底下的才是最早的呢。”

杨筝遵从了。

最早的那副画上,画的是一个女子的侧影,及一幅项圈。

项圈红艳可爱,一眼便知是那副璎珞项圈,女子的衣裙披帛颜色也眼熟,只是没有画样貌——金陵赧然地挠挠头:“我不会画人,描个形影还行,要画出眉目相貌,实在是难为死我了。”

她说的全然是实话,往后翻翻,也有画到人物的,莫不皆是形影,没有一个是能描刻出容貌的,故而要么侧影要么背影。

魏君行哑然失笑,这要算丹青的话,云意那样的,必属当世大家了。

金陵的画们色彩斑斓,她画初见时的杨筝,画杨筝送她的项圈,画田田莲叶里的舟楫,画火中的酒坛子,画翠庭的绿腰舞,画城外秾绿的树和垂钓的场景,画大家围坐一起等竹筒里的汤,画自己张牙舞爪在长廊上追杨筝……她画她来长安后的有趣的见闻,很微小的事情也能画上一张,譬如玉盘樱桃、一篮枇杷,大幅留白,简直是浪费纸墨。

可是,怎么说呢?很有趣。

魏君行转头看杨筝,杨筝的嘴角同样衔着笑,于是他点头诚挚地称赞:“真厉害,我都画不出你这么好看的画。”

接着他翻到一张,看了许久。

杨筝要翻过,他还压着那张,杨筝奇怪擡起眼:“是翠庭的灯影戏,你忘了?”

灯影戏画得很传神,何况画中幕布上尚且有一朵花,金陵大约是想画昙花的,线条一勾,倒也很像莲花。

魏君行感到意外的是,金陵格外用心地描摹了某一个人的形影。他记得,当日云意和修承分坐她左右,距离是一样近的,可在画中,云意是一抹氤氲开的淡柔蓝衫背影,修承却不同,他的衣衫颜色虽也为晕染,但是落笔的线条平顺,而且他的侧影破天荒描摹上了眉目、鼻峰……甚至他背后的衣衫,特意用淡金色添了一朵和幕布上差不多的昙花。

昙花一现,只为韦陀。

魏君行忽而明白了什么。

杨筝见他愣神,伸手在他眼前晃一晃:“发什么呆呢?”

他赶忙打起笑意:“我怎会看不出是灯影戏?只是金陵画得好极了,让我忍不住回想起那折戏。”

如此应付过去。

后面的画,他再无心翻看。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