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第52章
魏夫人听说吴王恪的马车停在了府门外。
杨筝叫人奉上了玫瑰花茶和盐水黄豆,李恪在山间堂喝了酒,玫瑰花茶馥郁甘美,正好淡解酒意,而晾晒得半干的盐水黄豆则显得新奇,吃在嘴里越嚼越香。
李恪忍不住说道:“这个盐水豆你还有吗?装些给我。”
“这原是给我弟弟和身边小丫头做的零嘴,难得殿下不嫌粗陋。”杨筝即吩咐胭脂,“去给殿下装一竹筒豆子。”
李恪擡眼看坐在杨筝身边寡静少语的少年人,他记得曾听说过,杨筝是一介孤女之身,无父无母,无至亲的兄弟姊妹。
那少年人的面相,委实和杨筝没有相似之处。
李恪没有多问,只低头再喝过了两口温热的花茶。
魏夫人兴冲冲赶来拜见,神情谄媚,一派阿谀奉承的言语,李恪厌烦她,三言两语冷冷打发走:“本王今日路过贵府,因口渴来向杨娘子讨一杯水喝,顺带闲话几句,等会儿就走了,魏老夫人实在不用陪在这里。”
魏夫人讨个没趣,从厅里出来,调转脚就去了西院,朝魏云意编排起了杨筝和李恪的许多不是。
说杨筝是招蜂引蝶,一早就看出她是个狐媚子。
说李恪不庄重,没有趁人家女子郎君不在家则来单独闲话的道理。
说路过是假,讨水是假,杨筝和李恪光天化日之下就勾勾搭搭很不成体统。
魏夫人的臆断恶意满满,饶是魏云意未去厅中亲见宾主情状也觉她言语过于难听:“娘,你对嫂嫂的成见简直比东海还要深了。”
魏夫人争辩:“你快出去看看,就什么都知道了。你去啊,去请吴王快快打道回府,我魏家经不起那样的闲话,丢不起那样的人!”
“若真有什么不清白,人该请进东院去,院门一闭起来,更好耳鬓厮磨。”
“你、你这说的什么疯话!”
“就是了,吴王和嫂嫂端坐厅中,这不过寻常待客之礼。你也说了,袁修承也在,端茶奉水的婢子全在,所以这算哪门子的不成体统?吴王不过口渴进来喝盏茶。”
魏夫人快要气疯了。
李恪说给魏夫人的理由当然是假的。他对杨筝说,他今日在山间堂吃了几道新菜,那儿的掌柜娘子说是魏将军府的小娘子教的,但按着杨筝给的菜谱,他却一道都没吃过。
杨筝失笑,说道:“听闻殿下近日要去山间堂,我猜到殿下或许会来找我,也或许会以为我有所藏掖。”
李恪说:“你知道我并非是这个意思。”
杨筝就又笑了,她请李恪稍坐,说有东西要劳他转交给杨妃,之后离开了。
厅上忽然变得格外安静。
李恪与袁修承不相熟,他们没什么话好说的。
但是过了片刻,于幽静间,袁修承开口了,他问李恪:“殿下和我姐姐是怎么结识的?”
骤而若薄霜落在心头。
李恪本身并不讨厌坦诚直白的人。袁修承的问话和他的语气,却不能归类于“直白”或“坦诚”,那更像在审问。
打狗也是要看主人的。
李恪擡眸轻轻环顾魏府,将隐有的不悦往虚无里驱逐了。
“必然不是如你我这样。”
“那是怎样?”
“我为何告诉你?”
“殿下难道是忘了?”
“是啊,我忘了。你要想知道,就去问杨筝吧。”
袁修承越是步步紧逼,李恪就越是愿意戏弄他,最后干脆顺水推舟让对方哑口无言。
不多时杨筝复返,带回了几页纸,她呈给李恪,李恪接过展开来看,竟是菜谱,当先两道是他今日在山间堂吃过的,荷叶珍珠丸子和香浓鱼汤。
后面还有些菜式。
墨迹早已干透,是提前准备好的。
李恪佩服道:“你果然料到我会来。”
杨筝叫人奉上的还有两坛酿好的木樨花酒。
“母妃与我说过,你说花可入酒。炎炎夏日你做莲花酒,秋风起了,你做木樨花酒,那么到隆冬飘雪的时候,你就会做梅花酒喽?”
“被殿下言中了,正是。”
“选用的梅花可有讲究?”
“我师父爱看红梅绽放,她认为花和酒交映甚为美丽,我则更重梅花香气,所以喜用白梅。”
李恪了然地颔首:“各有千秋,都很好。”
他今日顺路造访魏府,从魏府带走菜谱、一筒盐水豆、两坛花酿,他也有好东西,可以叫人送来,可那些未免俗气,他就问杨筝有何求。
杨筝说:“我无所求,惟愿娘娘和殿下安康长乐。”
李恪更觉得没什么东西配送给她了。
袁修承随杨筝送贵客出府,在杨筝说出那番好似奉承祝祷之言的时候,他忍不住看了她一眼,他不明白她怎么好像来到长安后就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