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启匾
八月十五中秋节,也是璎棠启匾之日,这一日江家母女起了个大早混在人堆里去看启匾的仪式。
到达璎棠时,仪式还未开始,悬在门檐上的匾额用红绸盖着,隐约能看见“璎棠”两个字。
店里的伙计正在进行启匾前的最后一次清扫,束梅、束柳、束桃三个也被自己姑娘派过来帮忙,束梅第一个看见许清如三人,热络地迎上来请她们先去隔壁的璎华坐一坐。
“阿霜姊姊她们呢?”许清如看了一圈没发现人。
“在璎华后头商量事儿呢,”束梅放下手中的活儿引她们进去,“大姑娘二姑娘三姑娘,许二娘子家到了。”
“你去忙吧,我们自己进去就成。”许清如向束梅点了点头。
“那成,”束梅得去璎棠盯着,启匾之日一点差错都不能出,“你们自己进去吧。”
束梅急匆匆地离开,许清如和阿娘还有妹妹一起走进璎华的后院,看见何大掌柜姐妹三人正捧着一叠叠单子商量着什么。
“掌柜姊姊们这是在干嘛呢?”许清如问。
三人同时转头望向她,那表情看着诡异得很,许清如觉得自己像进了盘丝洞的唐僧,她下意识拔腿想跑,何三掌柜最先上前拽住了她的胳膊,“想跑?晚了!”
何大掌柜拿着单子走过来放到她眼前,“你瞧瞧这些,还没启匾,这几日已经有了这么多的订单,”何大掌柜一张一张翻给她看,“郡守家三姑娘及笄用的冠子,都尉家大娘子做寿用的头面,还有……”
许清如听得头大,感觉自己给自己挖了一坑,就差躺进去填土了。
何三掌柜看热闹不嫌事大,“阿如,开心吗?”
许清如白了她一眼,“糕点不想要了是吧!”开心个鬼,她已经开始手疼了。
何三掌柜一听自己的糕点要长翅膀跑了,赶忙捂嘴,“我什么也没说!”
江柔和许清婉等人在一旁看着笑成一团。
这时候即将上任的璎棠大掌柜终于良心发现出来救人了,“不急不急,除了郡守家三姑娘及笄用的冠子,其它的都不急,你慢慢做就是了。”
许清如垮了一张脸,她决定马上收徒!收徒!这么多单子赖这她一个人,是想累死她吗?
“姑娘,吉时快到了。”束梅进来请人。
何大掌柜放好单子,理了理衣服,“走吧,一起去。”
璎棠的门前围满了人,大家三五成群地团在一起指着这儿指着哪儿,叽叽喳喳讨论个不停,好生热闹。
朱大娘子也带着朱颜来看热闹,江柔在一旁跟朱大娘子唠嗑,朱颜就和许清婉在一块不知道说着什么,两个小姑娘时不时笑一笑。
多亏何大掌柜呈给郡守夫人的那一匣佛莲缠花,才会引得这么多人来观礼。现在楚州城中谁不知道方三姑娘赏荷会那日戴了一套谁都没见过的头面,叫缠花,那叫一个栩栩如生!据说这个缠花是璎棠出的,这边有好奇心的人都想来一看究竟,缠花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围观的百姓讨论得热火朝天,忽然台阶上想起一声清脆的敲锣声,人群立即安静下来,这是要开始启匾了。紧接着十砚点燃了悬在门檐上的两串爆竹,“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从街头传到巷尾,在一片四散开去的烟雾中,何家姐妹三人一同揭下了匾额上的红绸。
这样启匾仪式就算是完成了。
红绸一下,人群蜂拥往店里挤。店中设了两排展柜,展出的都是寻常的缠花,唯有正中高架上摆上的,是许清如精心为中秋节设计的那三个系列花样。
大家围在高架下好奇地抬头望着那三副头面,因为用了珍珠金银等货真价实的嵌宝,所以三副头面看起来流光溢彩,原来这就是缠花!
按照许清如的意思,店内设置了导购一样的解说,何家有一个口齿伶俐的丫鬟叫束萤,这一项任务就由她来负责。
许清如提前写了稿子,阐述一些设计的理念,束萤并未照本宣科,在解说之时加入了自己的想法,许清如跟着听了一会儿,心想何府还真是卧虎藏龙,她这个原创设计者听了都想花钱把东西重新买回来,这张嘴颇有当网红带货的潜质。
有了束萤这张嘴,原先只是瞧热闹的人禁不住“蛊惑”纷纷开始掏腰包,贵的她们买不起,寻常价位的还是可以尝个鲜儿的,再加上今日中秋,紫金池还有连夜的集市,若能戴上一朵新奇的缠花去游乐,岂不美妙?反正这东西也不是每日都买,偶尔一次无伤大雅。
不过束萤这张嘴也不尽然都是好处,比如这才启匾不到一个时辰,展柜里的缠花就快空了。
许清如看着都发憷,以后是要她变出三头六臂来制作缠花吗?
店面空了可就不好看了,何大掌柜当机立断做出下半日只接受订单,不再出售现货的决定,结果阴差阳错地做了一把饥饿营销,那些犹豫了一会儿而就和缠花失之交臂的姑娘、娘子,反而下定了决心一定要买到,一时之间下订单那边也排起了队。
看着她们许清如仿佛看见了自己昏天黑地的未来,她就一双手,这订单不得做到明年去?不行,她要收徒,立刻马上要收徒!
赚钱固然开心,可也不能把自己累死!
中秋节过后的第二天,女皇就下诏命在霜降那一日处决萧焕及其子嗣党羽,原蜀安郡王府及党羽的女眷全部没入教坊司,同时为了安抚闽福郡王,也为了补偿其在萧焕一案中所受的委屈,晋封他为宿王,封地改为宿州,享正一品亲王爵,嫡长子改封为宿王世子。宿王留在京中为质的嫡次子,女皇也赏赐了他从一品荥阳郡王的爵位,特许其继续留在京中不就藩。
恩威并施,既是抬举也是警告,明眼人都能看出女皇陛下在行帝王权衡之术,不过只要宿王一脉没有反心,子子孙孙可享万世荣华。
诏书一下,这桩惊动朝野的大案表面就算告一段落了,但所有的善后工作还在进行。
长安城大理寺内,大理寺卿曾之和每日下朝后都要回到这里整理庶人萧焕一案所有的人证口供和物证,然后再次呈报太极宫,待陛下朱批无误后,就会归入大理寺的架阁库存档。
“正卿,其实这些事我们来做便可,您老无需亲自动手。”大理寺少卿张汲劝道。
曾之和擦了擦脑门上的汗,将已经检查完的归置到一旁,“天下承平已久,十几年不曾出过这样大的案子了,陛下亲审此案可见重视,我等领朝廷俸禄,自当上行下效,为陛下分忧,”他从左手边抱过一堆还未整理的继续查看,“你不用站在我身边,去和他们一起将我过了目的封装就好。”
张汲见曾之和执意如此,便不再劝说,替他换了杯凉茶就去做封装了。
“咦?这些信件之前怎么没有见过?”曾之和拎起手中的一封信抖了抖,张汲抬头看了一眼信封,回道,“这是前蜀安郡王世子妃和其母裴氏之间的家书,属下们检查了几封发现都是寻常家话,没有不妥之处,且范师道和庶人萧焕的往来信件已经能够作证其罪,便没有在这些家书上多费精力,莫非属下们有什么疏忽之处?”
“倒是没有,”曾之和将信件折回去,“本卿只是见这笔迹陌生,顺嘴问了一句,无事,你继续封装吧。”
张汲到底年轻,并未注意到曾之和看似平静的脸色下一闪而过的惊骇。
这项善后的工作一直持续到了第二日清晨,曾之和灌了杯凉茶醒神,“都封好了吗?封好了本卿一起带进宫,朝后直接呈给陛下,也省的多跑一趟。”<
“好了好了,”张汲将最后一摞东西封好,“正卿,都好了。”
“行了,那一起上朝吧,这段时间你们也辛苦了。”曾之和拍拍张汲,一便捶着胳膊一边往外走。
朝上群臣按例禀报了些事项,无甚特别之处,曾之和等啊等,好不容易等到下朝,和刑部尚书等人胡侃了几句,便匆匆忙忙往勤政殿方向追去。
萧季绾刚换上轻便的衣裳,就听宫人进来禀报曾正卿请求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