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衣锦
姜原遂父子战死沙场以后,遗体被前蓬莱别驾乔复先秘密收敛,姜氏家眷命丧流放之地后,也被尚书令宋蓝田暗中运回京城与姜家父子葬在一处,为的就是真相大白以后方便重新厚葬。
附葬定陵的一切事宜由宋国舅亲自督办,入葬当日,女皇、晋宁夫人、太子以及文武百官悉数到场,朝野上下第一次见到姜柔则母女的真面目。
在太极宫住了两个月,母女三人早已习惯了打量的目光,面对文武百官齐刷刷的目光也并不畏惧。礼部提前将入葬仪式的流程为姜柔则母女讲解了好几遍,三人早就烂熟于心,一举一动合乎礼仪,未曾出错。
附葬之后,一行人又浩浩荡荡地前往太庙,姜原遂和姜尚川的牌位先后由太子捧入配殿安放,女皇率文武百官祭拜,祭拜过后,所有的仪式才算完成。
大晋有功之臣配享太庙,姜原遂父子不是头一个,附葬皇陵,也不是头一个,但追封为王,以异姓王的身份附葬皇陵配享太庙,在大晋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战功赫赫,彪炳史册,他们的资格无人敢怀疑,朝野上下无人有异议。
生前蒙冤,死后哀荣。命运长达近三十年的错位,终于在此刻回到了正轨。
许清如站在人群前看着这一切,内心波澜万千。
她是许青茹,不是许清如,是一个局外人,一个旁观历史的局外人。在她这个局外人的眼里,姜原遂父子同那些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历代功臣相比,还算是幸运的。
他们所孝忠的君主从未怀疑过他们的忠心,只是山河破碎,百废待兴,力有不逮,无法护他们以及其家眷的周全。
三十年过去,大晋换了君王,这一件事却从未被尘封遗忘。先帝怕日后即便出现了新的证据,但萧家后世子孙不敢翻先人之过,不敢为姜家父子翻案,所以才留下遗诏。女皇令姜原遂父子附葬先帝定陵而不是自己的宁陵,也是为了告慰先帝在天之灵。
明君良将的组合自古难求,能够做到互不猜忌的更是难上加难。
许清如的目光从牌位移到女皇身上,又转到萧承乾身上,前有萧季均,后有萧季绾,有这两位励精图治为萧承乾打下的基础,哪怕他只是个守成之君,大晋依然至少可保六七十年的太平,但这两个月观萧承乾的性情以及女皇和晋宁夫人对他的言传身教,大晋的盛世,恐怕才刚刚开始。
“阿姐~”许清婉拉了拉她礼服的袖子,“阿姐怎么发呆了?”
“哦,”许清如略低头,“日光刺眼了些,站着恍惚了。”
仪式结束后,她们随着女皇一家一起回了太极宫。
新的翊王府还要有一段时间才能修好,接下来她们又没什么事,许清如跟姜柔则商量着先回楚州。
离开时她们手中一堆订单,怎么着也得回去把订单完成,而且姜柔则还想回去为养父母迁坟。他们对她对姜家有恩,女皇给了侯爵的诏封,应当按制重新安葬,而他们又都不是平溪村的人,所以姜柔则想让他们在漂泊那么多年后落叶归根。
姜柔则将自己的想法对女皇说了,女皇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也好,你们回去将楚州那边的事儿理一理,等到再回京,王府就可以住人了。”女皇还特地命人查了秦桑夫妇的祖籍,这绣娘秦桑之前在赵惊玥身边也是有名有姓的,离开赵府也是赵惊玥亲自发嫁,查起来很容易,这夫妇二人都是楚州人。
晋宁夫人担心姜柔则一个人应对不过来那么多事,便让冯冬手底下一个得力的少监名唤冯常的同她们一起回楚州,除此以外又给苏锦蘅传信,让她一道照应着点,此外金竹与金梅也会一路同行。金竹和金梅可是慕容念身边有品级的女史,不比一般的小宫人,这是考虑到姜柔则性子软,许清如和许清婉又是晚辈,怕她们回平安镇迁坟的时候受委屈。<
许清如一看这安排就明白女皇和夫人是知道她们母女在平桥村受过许家的委屈的。头先她还担心回去以后不免撞上许敬槐一家要怎么办,这下好了,自有人会帮她们处理。
临走前女皇和晋宁夫人反复嘱咐她们,“记住,你们现在是有爵位在身的,遇到不想见不想做的事儿,不必强求。”
许清如拼命点头,陛下金口玉言,她倒要看看许敬槐一家敢不敢纠缠她们。
护送她们的是打过几次交道的老熟人了,有千牛卫中郎将岩风开路,打头的车上又插着新鲜出炉的翊王府的旗子,怕是没有哪个不长眼的敢来招惹。
马车晃晃悠悠,路上足足走出往常双倍的时间,到楚州时,已经是七月底。
五月京中连发数道诏书,为姜原遂父子翻案,为姜家众人追封,令姜家父子配享太庙等,其中也包括赐姜柔则母女爵位的诏书。
楚州虽离京城远,但因着是留都,诏书亦在第一时间就传达到此。
去时姜柔则母女还是个白身,回时就连八岁的许清婉都已经当了正三品的县主,与江宁郡守同级,以此类推,身为郡君的许清如和身为郡主的姜柔则品级皆在郡守之上,这就导致楚州内大大小小的官员及家眷见了她们都要行礼。
对此,许清如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留宫的景德殿早几日便被宫人打扫了出来,许清如她们此次回来说什么都不方便再住原来的地方,一则是怕有心思之人对她们不利,二则有一大堆宫人和千牛卫跟着她们,若还住原先的地方,这些人该怎么办?所以离京之时女皇便派人先行一步开留宫的景德殿给她们暂时落脚。
景德殿在留宫的中轴线以东,位于前朝和后宫的交界的地方,离宫门近,也方便她们出宫。
车架入了楚州以后便直奔留宫。留宫不比长安皇城占地广阔,但也是天家气派,富丽堂皇。
一回生二回熟,再入住宫室她们就不感到那么局促了,再说,留宫中并无他人,身份最高的就是她们,又是京中下诏让她们住在此,宫中上下谁都不敢不尽心。
姜柔则住主殿,许清如住东侧殿,许清婉住西侧殿,比她们住勤政殿配殿时的地方反到大了许多。
景德殿的宫人也不知道是从哪儿得到的消息,说徐康郡主一家有用晚膳的习惯,所以着意备了一桌丰盛的晚膳,总共二十四道菜,摆了满满一桌。
母女三人持着筷子无从下手,之前在勤政殿每日都同陛下、夫人还有太子殿下一道用膳,六个人的时候都没这么多,怎么三个人反而多了。
许清如不知道是这留宫的规矩还是有人刻意巴结,她只知道这一顿晚膳比陛下吃得还要豪奢,实在是不应该。
她想了想,朝离她近的金梅招招手,金梅俯身过来,“郡君有何吩咐?”
离京时晋宁夫人告诉她们,所有什么不明白或者处理不了的,可以直接问金梅和金竹。
“金梅姊姊,”许清如用筷子点了点这一桌子的菜,面露苦色,“是不是有些不合规矩?”
金梅立刻明白她在担忧什么,笑着安慰她,“回郡君,这是规制内的份例。”
见她还不明白,金梅继续解释道,“按宫中定例,郡主份例十道菜,郡君八道,县主六道,加在一起二十四道。先前郡主、郡君、县主在勤政殿用膳,之所以菜式不多,是晋宁夫人早就定下的规矩,寻常三餐足够便可,不必按规制来。而郡主同郡君县主初入景德殿,宫人们就是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在没有吩咐的情况下随意减去份例。”
许清如咬着筷子,含糊道,“今日便算了,明日的话每顿三菜一汤即可,不必铺张,吃不完未免浪费。”
姜柔则点头,“陛下和夫人的起居用度也是足够便可,我等怎可耽于奢侈享乐。”
“那今日这一桌不如挑一些留下,余下的送宫人吧。”许清如挑了三菜一汤,剩下让宫人撤下去分了。
在景德殿的第一晚平安度过,第二日辰时起身,梳梳洗洗再用完晨食,便已到了巳时。许清婉带着晋宁夫人交给她的信件去毓秀书院拜访谢院首,毓秀书院向来只收平民女子,如今她封了县主便不能在书院读书了,陛下已经在太学开设的女学中为她安排好位置,只等她回京便入学。
她还挺舍不得谢院首的,谢院首虽严厉,但实为良师,趁着送信的机会她想好好跟谢院首道个别,还有阿颜姊姊,日后她是要回京的,得在离开前跟她最要好的小伙伴再聚一聚。
许清婉去书院,许清如和姜柔则就去璎棠和璎华,俩人离开楚州几个月,挤压的一堆单子还不知该如何处理。
何家两位掌柜昨日便知姜柔则母女入城的事,猜到二人今日必定会来寻她们,只是如今身份不一样,恐多有不便,思来想去今日给店中众人放了个假,所以许清如和姜柔则到时,店中只有何绯霜和何绯云以及束梅束柳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