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长安
陆路加上水路,满打满算一共耗费了十日。十后,许清如在冯冬和方玉瑶的陪伴下到达了大晋的首善之都,长安。
长安不愧为“天下第一都”,单说城墙就比留都楚州高出二十余丈,连绵不绝,不见尽头。
进入城门之后就是整个长安的中轴线,朱雀大道。马车沿着朱雀大道向城内走去,透过马车上的小窗,可以看到长安城街边的风景。
长安也是以坊来划分,同楚州一样,共有一百零八坊,但是比之楚州,长安的坊更宽阔,建筑也更加高大,说是“五步一楼,十步一阁”【1】也毫不夸张。
许清如是奉皇命进的京,京中安排了驿站给她住。
冯冬将人送到驿站,安排了一番,嘱咐许清如在驿站安心住下,等待陛下召见,又留了两个千牛卫负责许清如的安全,然后他就回宫复命去了。
方玉瑶住阿翁阿婆那里,得去拜访一下阿舅他们,她只在驿站陪了许清如一会儿,待掬月替许清如收拾好了东西,二人便离开了驿站。
房间内只剩下了许清如一个人,她在屋内转了转,这间屋子很大,除了卧室,还有一个书房,卧室后头是一块用屏风隔出来的沐浴的地方。
房间被打扫得一尘不染,靠窗那边的有一只花架,架子上放了一瓶桃花。许清如低头靠近嗅了嗅,新摘的。
推开木窗,楼下的景色一览无余。街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街边吆喝声不断,除了晋人,还有许多相貌不同的外邦人,足见女皇治下的开放包容。<
眺望远方,许清如看到一片不同于市井风物的华丽建筑,庄严肃穆,巍峨高耸,想必那里就是皇城了。
一路上有方玉瑶在身侧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她的注意力都没法集中,现下只有她一个人,终于能够有时间静下心来细想,细想整件事从宣诏开始就透露出的种种不寻常。
她最大的疑问,是女皇为何要见她,要将她千里迢迢地从楚州运到京城,还有冯东对她的态度,实在是太客气了些。
她是做出了缠花冠,但说白了只是一个市井中靠手艺养家的普通女子,她不觉得单凭一个凤冠就能让御前侍奉的大监对她毕恭毕敬。
在长安她人生地不熟,怀揣满腹疑问,又没有一个可以为她解惑的人。她原以为面圣没什么好紧张的,现在看来还是她过于稚嫩了些,但就那些人对她的态度,背后可能都隐含着无穷无尽的深意。
许清如冥思苦想都想不出什么有用的东西,索性不想了。这一路都没怎么好好休息过,还不如趁着这会儿清净,好好休息一番。
她向驿站要了一桶水,梳洗过后换了寝衣打算爬上床睡觉。冯东给她留了俩个千牛卫,有那两个在,还不至于有人不长眼找她的麻烦,舟车劳顿加上刚刚思虑过度,许清如躺下没一会儿就睡了过去。
许清如这边安静地睡着了,可有的人还在心急如焚,这人便是武平侯姜尚澹,以及他的阿娘姜太夫人。
姜尚澹命人快马加鞭追回杀令后,一直都在提心吊胆,他甚至想过让楚州那边的人毁了江柔则的脸,只要她那张脸不被冯东认出来,那么即使暂时要不了江家母女的命,陈年旧案也不会被重新掀起。
可是还是迟了一步,只能眼睁睁看着冯东宣完诏带许清如回京,他们一行人全程都有千牛卫保护,武平侯的人根本钻不了空子,只能等人到了京城再做打算。
终于等到许清如进了驿站,冯东和方玉瑶都离开了她身边,结果出乎意料的是,冯东给许清如留下了两个千牛卫!
那两个千牛卫就跟门神似的大张旗鼓地一左一右守在许清如的房间外,门口站了这两个人,驿站周围没有一个人敢靠近。千牛卫可是陛下亲卫,能让陛下调拨亲卫保护的,必定来历不凡,谁会好死不死去招惹屋内的人。
姜太夫人听了姜尚澹的回禀后气了个仰倒,一个民女,只因为做了一顶缠花冠,博得了晋宁夫人的欢心,便能让陛下如此重视,陛下越是重视许清如,对他们武平侯府越是不利。姜太夫人有些责怪姜尚澹,若不是他胆子小追回了杀令,许清如怎么有机会进京!
姜尚澹并不知道姜太夫人心中所想,他瑟瑟道,“阿娘,您说陛下是不是已经知道了真相,所以才这么大阵仗接她进京?”
“不可能,”姜太夫人表面上这么说,心中却对此产生了怀疑,她必须找出充足的理由说服自己,这只是姜尚澹的错觉,不然他们惶惑之下一定会自乱阵脚,“不可能,陛下要见也是见江柔则,或者将她们母女一起召进京也可,说不通只召许清如一个,一定是你想多了!”
“对对对,阿娘说得对!”姜尚澹急忙点头,姜太夫人的话对他而言就像一颗定心丸,不管真假他都必须吞下去,否则在陛下为姜原遂父子翻案之前他极有可能已经被自己的猜测吓死。
冯东进宫复命后不多久宫中就有口谕出来,许清如面圣的日子定了,在后日朝会之后。
许清如觉得这个日子定得十分好,中间有一天的空档,可以让她缓一缓。
口谕一到驿站,李家就得了消息。不是他们刻意探听,而是下朝时冯东冯大监特意让京兆府尹带话,向致仕在家的李大夫问好,言语之间提及了同许清如一同进京的方玉瑶。
李家人反复琢磨了一下,觉得陛下此举有深意,那句话的重点不在方玉瑶身上,而在于,许清如。
许清如面圣的日子定得巧,陛下刻意为许清如空出的这一天,是留给他们李家的。
陛下应该是体谅小姑娘家千里迢迢来京,不太习惯,所以多出一天让她休息,更重要的是,这位许大姑娘长在市井,必定不熟悉宫中礼仪,这是要他们李家派人前去提点提点啊!
猜测到陛下的用意,无论是已经致仕只领了正三品虚衔的李家阿翁,还是担任京兆府尹的李家阿舅,都是心情复杂。都是官场上沉浮几十年的人,早就是千年的狐狸成了精,陛下不会心血来潮这么做,只能说,这位许大姑娘身上恐怕有些不同寻常的地方,但无论她身上有什么秘密,都不是他们应该去探究的,他们需要做的就是谨遵圣意。
许清如面圣的前一日,李家一大早就派人进宫递帖子,请陛下许李太夫人及各位儿媳一同进宫向晋宁夫人请安,另一方面,李太夫人又派儿妇崔夫人带着方玉瑶前往驿站看望许清如。
说是看望,其实就是去替陛下办事。李太夫人觉得崔夫人同许清如有过几面之缘,所以让她去提点许清如面圣之仪再合适不过。
崔夫人到了驿站之后,一眼就看到许清如那间房间门口站着的两个一身正气的千牛卫,暗自庆幸家中没会错陛下的意思,派了她来。同时她也将在楚州时自己的行为从头到尾回想了一下,确认自己对许清如并无不妥之处,这才露出温和的神色,向千牛卫报上名号之后,敲响了房门。
许清如正坐在窗边盯着远处发呆,听见敲门声,以为是宫中又有什么传诏,急忙起身开门,一见门外是方玉瑶和崔夫人,当下松了口气。
“许大姑娘可认得这位夫人?”千牛卫验了李府的牌子,但为了以防万一,还是跟上来问了一问。
陛下对许清如是真的着紧,崔夫人见状心下暗忖,看来一会儿提点她时得上十二分的心,知无不言尽心尽力才好。
“认得,让她们进来便好,劳烦这位郎君了。”许清如点头道。
“大姑娘言重了。”确认完毕之后千牛卫回到原处继续守卫,许清如将崔夫人和方玉瑶请进屋。
“夫人请坐,”许清如提壶给崔夫人倒了杯茶,又对拨弄那盆桃花的方玉瑶道,“你不喜茶,我就不给你倒了。”
“嗯,”方玉瑶拨了拨还带着晨露的桃花,“这花是刚摘的吧,瞧着新鲜得很。”
“昨儿那盆被取走了,这是刚送来的,长安的桃花奇得很,居然是间色的,果真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2】。”许清如不明白其中的门道,以为是驿站统一准备的,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崔夫人留心看了一眼,只这一眼惊得她差点没拿稳手中的杯子。
许清如和阿瑶不知道这桃花并不代表她不知道,这可不是什么普通的桃花,是上林苑的桃花,也只有上林苑才有这种粉白相间的间色桃花。
瞧着上头还沾着露珠呢,八成是一从树上剪下来就送来了。崔夫人看许清如的眼神比之刚刚更加深邃,这姑娘,到底藏着什么秘密……
许清如侧身坐在崔夫人对面,“夫人特地过来,是为什么事?”方玉瑶过来她不觉得稀奇,可是有什么值得崔夫人亲自跑一趟的?难道是李夫人的吩咐?
“你明日不是要进宫面圣嘛,家中怕你紧张,便派了我过来提点提点,你有什么问题尽管问我,我定知无不言。”崔夫人就着杯子饮了一小口,这茶也不是驿站普通的茶,她尝着倒和前几日陛下赐阿公的差不多。
“这……我也不知该问些什么。”许清如诚实地回答,她从来没进过宫,都不知道有哪些步骤,哪里能想到需要问些什么。
崔夫人思索一下,换了个方式,“我从离开驿站开始讲起,一直到面圣结束,等你听完一个连贯的过程,看看有什么不明白的再问我,这样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