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封贤德妃圣上隆恩呐! - 红楼之林家女相 - 霜雪明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34章封贤德妃圣上隆恩呐!

第34章封贤德妃圣上隆恩呐!

黛玉愣了一下:“陛下是因为我……”

“没你也要调的。”元嘉帝笑了一声,“太上皇在位时,为免贪腐太过,巡盐御史都是一年一换,朕已经是很偷懒了,偏你父亲也争气,这许多年来都一心为公,可再这么偷懒下去,也不成样子啊。”

不是为自己就好,黛玉的笑都自然了许多:“道理虽是这个道理,可是陛下,三年的巡盐御史,和六年的,又有什么区别呢?”

索性都已经越了规矩,多越几年又怎样?

元嘉帝来了兴致,倒是不至于怀疑林如海在任上有什么不干净的所以走不开,只觉得黛玉简直要成他肚子里的蛔虫了:“你是不是知道了朕调你父亲回来,预备让他去做什么,才如此阻拦?”

黛玉的表情为难了起来。

“想什么呢。”元嘉帝靠着枕头,手上慢条斯理翻开一本奏章,总算没再和黛玉玩心眼,“揣测君心是大罪,忘了你那八十下手板了?”

“回陛下。”黛玉也只好轻声开口,“其实无谓您把父亲调回来做个什么差事啊……”

元嘉帝挑眉:“怎么的?”

黛玉唏嘘:“还能比盐政难不成?”

恨得元嘉帝都敲了黛玉一个暴栗。

黛玉轻呼一声,声音都娇气了起来:“看来陛下认同我说的话了?”

元嘉帝还是瞪了黛玉一眼,道,“你敢说这样的话,在你看来,朕心里想的那件差事,倒不是很难喽?”——至少没有盐政难?

黛玉没说话,眼巴巴地看着元嘉帝。

“恕你无罪。”元嘉帝没好气道。

黛玉这才开口:“陛下,三国时曹操对十常侍的评价是,但付一狱吏足矣,何必纷纷召外兵乎?”

这话终于有点意思了。

“怎么个……”元嘉帝刻意停顿了一下,“一狱吏足矣?”

黛玉垂眉道:“陛下,追缴户部欠银,不在于此事有多难多繁,只在于圣心愿不愿意追缴,倘若圣心在,便是一个账房也能把事情办妥,倘若圣心不在,什么人能去冒天下之大不韪捋官员们的胡须,又将自己置于何地?”

这是问题的根本,听得元嘉帝都重重地叹起了气。

他和黛玉都清楚,圣心当然是在的,国库亏空都亏麻了,元嘉帝急等钱用,可问题是圣心说了不算,圣心之上还有太上皇,太上皇不愿意为难老臣,就是元嘉帝自己想追缴,也只能停留在“想”上。

问黛玉这么一声,只是想问问黛玉,或者说一手一脚把黛玉教了出来的林如海,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巧妙地逼文武百官愿意也得愿意,不愿意也得愿意地把户部的欠款还了,可黛玉都只给了这么个“一狱吏”的主意……

元嘉帝也只能把话题转了开去:“谁问你这个了,朕把你父亲调回来难道就只能为了户部欠款?不能因你父亲的才华让他去礼部任职么?明年可就是春闱了!”

黛玉也顺水推舟做了个猜错了的尴尬神色,似乎还在努力给自己找补:“陛下,若是为这个的话,臣女也不建议您调家父进京。”

“理由呢?”元嘉帝道。

黛玉声音小了起来,但还保持着一个元嘉帝能听得到的状态:“礼部官员人人都能做,可压得住,也愿意压盐商的官员怕是不好找。”

“倘这么说。”元嘉帝已经歇了别的心思,属于是纯想和黛玉聊闲天儿了,“你父亲岂不是得在这五品小官上待一辈子了?”

黛玉都嗔怪起来:“陛下,盐政上当然可以换人,但那也得在户部欠款追回之后啊。”

现在户部还是空得能饿死老鼠,你要给盐政的财神爷换了位置,要是新官本事比林如海还大也就算了,要是新官当年只弄出了一百万两,户部等米下锅,看你如何开交!

元嘉帝也叹了一声,不再说话了。

但林如海还是升官了,仍在御史台,官职是四品的左佥都御史,领两淮盐政大小事务,暂不入京。

四品的官,已经不低了,但在京城,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动荡,甚至说,在很多高级官员眼里,这是林如海还是那么简在帝心的铁证。

六年的巡盐御史啊,眼看着还要做下去啊,皇帝给了肥差还不算,甚至还没忘了给他升官,这得是什么成分!

但大人们也知道,林如海这官儿一升,巡盐御史怕是做不了多久了,揣测一下林如海的升官路径,约摸着是要入六部做侍郎,再放一任的巡抚总督,便能做尚书入内阁,位极人臣矣。

这对于江南盐商来说简直是重大利好!

林阎王可算是要走了,天可怜见,这几年因他在,多少原本能偷漏的税款也不敢偷漏了,这笔钱能买多少宅子田地瘦马!

就为这个,最近已经很想鱼死网破的盐商们,都觉得还可以再忍耐那么一年半载。

日子还是平静地往下过。

既然太上皇发了话,黛玉就是再忙,隔个三日五日的,少不得去给太上皇请个安。

退休生活就是好,十次黛玉过去,有九次太上皇在院子里晒太阳,要么是二十出头的太常在给太上皇吹拉弹唱,要么是三十出头的太贵人陪太上皇下棋,再不就是四五十岁的太嫔太妃带着虎头虎脑的皇孙来儿孙绕膝,每次都有不同的风景。

不过黛玉来了,太上皇一般会让那些莺莺燕燕们都退下,拉黛玉进书房——老人家看书容易累,妃嫔们读史又只是读史,交流不了看法感想,搞不了沙盘推演,也没那个本事结合时事,太上皇就常觉得没趣儿。

但黛玉都会,她十项全能!

她能评价历史文献里那些升迁黜落波诡云谲的故事,也能和太上皇你来我往地谈讲佛理,能和太上皇说起一些时事,因太上皇见她并不会屏退左右,也不担心说了什么太过分的话惹了元嘉帝忌讳。

和黛玉相处之舒适,让太上皇都有些唏嘘:“怎么就不是朕早些发现竟有你这么个解语花?”

黛玉抿着嘴只笑:“谁发现的有什么要紧,陛下只说您要玉儿多到您身边陪伴,玉儿还能不来不成?”

“皇帝用你。”太上皇感慨了,“为的是国事,我喜欢你伴在身边,为的是私事,两者岂能等同乎?”

这话的标准奏对自然是“帝王无私事,侍奉帝王令其心情舒畅,怎么就不是国事呢?”,但真要这么回答,也就不是黛玉了。

她扬起脸,对太上皇开起了玩笑:“哪里就是什么国事了,真要参加国事,陛下许我入科场如何?”

果然得了太上皇不轻不重的敲了一下:“净瞎说。”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