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真相渐明
第二十八章:真相渐明
次日,周瑜火速召集了几名平日里便以心思缜密、行事干练著称且对他忠心耿耿的亲信。周瑜目光如电,神色凝重地向他们详细交代任务,语气坚定且不容置疑:“此次任务关乎东吴生死存亡,必须在最短时间内查清真相,不得有丝毫懈怠!”
周瑜首先将调查方向锁定在于吉所在的道观。他亲自带领一队人马,快马加鞭朝着道观疾驰而去。道观中,清幽的氛围此刻被紧张压抑所取代。于吉的其他徒弟们听闻周瑜等人来意,顿时神色慌乱,眼神闪躲,有的甚至不自觉地往后退缩。周瑜明白,他们定是有所顾虑,或许担心说出真相会遭受报复。
周瑜放缓了语气,言辞恳切地说道:“诸位无需担忧,我周瑜在此保证,定会护你们周全。如今东吴面临大难,敌军虎视眈眈,若不查明真相,恐生灵涂炭,还望诸位能以大局为重。”然而,徒弟们依旧面露难色,相互对视,却无人敢率先开口。
这时,一名年纪稍长、面容清瘦的徒弟微微皱眉,犹豫再三后说道:“大都督,此事非同小可,我们……实在害怕。他们行事狠辣,若是知晓我们说了出去……”周瑜上前一步,拍了拍他的肩膀,郑重地说:“我以项上人头担保,只要如实相告,绝不会让你们受到伤害。”
在周瑜诚恳且威严的劝说下,终于有几位知晓情况的徒弟缓缓道出了实情。原来,确实如飞鸿所说,那几位师兄为了给师傅于吉报仇,便威逼飞鸿杀了孙策,或是盗取东吴的布防图,妄图以此来为师傅报仇雪恨。
周瑜目光如炬,紧紧盯着几位徒弟,单刀直入追问那几位师兄的下落。刹那间,徒弟们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眼神中满是惊恐与犹豫,相互推诿着,谁也不敢率先开口。终于,其中一位胆子稍大些的徒弟,嗫嚅着说道:“周……周将军,自布防图被盗的消息传出来后,那几位师兄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我们……我们真的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啊!”
此言一出,其他徒弟们也纷纷附和,脸上写满了无奈与慌张。周瑜心中一沉,但他并未气馁,微微眯起双眼,眼神中透露出无比的坚毅。他太清楚了,这仅仅只是调查的开端,前方的道路必定荆棘丛生,危机四伏,但作为东吴的顶梁柱,他没有丝毫退缩的余地。
周瑜暗自揣度,综合徒弟们吞吐之间透露的信息,以及此前调查所捕捉到的细微线索,心中已然勾勒出事件轮廓。果不其然,飞鸿的爷爷定是遭那几位师兄威逼胁迫,才使得布防图失窃,将东吴拖入这千钧一发的存亡绝境。
事已至此,刻不容缓。周瑜深知此消息如同一颗重磅巨石,将在东吴掀起惊涛骇浪,必须立刻呈报主公孙策,以便主公能当机立断,谋定应对之策,力挽狂澜,避免东吴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他神色凝重如铁,迅速整饬随行众人,动作干净利落,旋即飞身上马。一声令下,众人如离弦之箭般朝着主公所在之处疾驰而去,马蹄声碎,尘土飞扬。
一路上,周瑜心急如焚,仿佛能听见东吴命运的警钟在耳边声声敲响。他脑海中如走马灯般闪过各种应对之策,反复斟酌,每一个念头都如同一把重锤,狠狠撞击着他的心。此刻的他,肩负着东吴万千子民的生死存亡,恰似狂风骤雨中的孤舟掌舵人,容不得有丝毫懈怠与差错。
然而,此刻周瑜的心中除了对真相的执着探寻,还夹杂着对飞鸿的深切担忧。他深知飞鸿因这变故陷入了何等危险的境地,一个谦谦君子在这场阴谋的漩涡边缘挣扎,稍有不慎便会粉身碎骨。同时,对东吴命运的责任感也如千钧重担压在他的心头,作为东吴的谋士,他决不能眼睁睁看着东吴陷入危机。
带着这份复杂而沉重的心情,周瑜不敢有丝毫耽搁,带着调查所得,马不停蹄地赶回东吴营地。一路上,他脑海中不断思索着应对之策,设想主公得知真相后的种种反应,以及接下来该如何布局,既要揪出幕后黑手,又要稳定东吴局势,抵御外敌。
回到营地,周瑜径直前往主公营帐。营帐内气氛凝重,主公孙策面色严峻地坐在主位,周围一众将领神色忧虑。见到周瑜归来,孙权急切地起身相迎:“公瑾,情况如何?”
周瑜深施一礼,将调查的详细情况一五一十地告知孙策。孙权听闻后,怒拍桌案:“这群狂徒,竟敢如此大胆!公瑾,依你之见,我们该如何应对?”
周瑜略作思忖,说道:“主公莫急。如今既然已大致知晓贼人身份,当务之急,一是要尽快找到那几位师兄的下落,防止他们与外敌勾结做出进一步危害东吴之事;二是要加强边境防御,以防敌军趁乱进攻。同时,对于这背后隐藏的势力,我们也需暗中调查,摸清他们的底细和意图。”
众将领纷纷点头称是。孙策目光坚定地看着周瑜:“公瑾所言极是,此事便全权交予你负责。东吴上下,皆听你调遣,务必保我东吴平安!”
周瑜领命而出,即刻着手部署各项事务。他一方面派遣得力人手,乔装打扮继续追查几位师兄的踪迹;另一方面,与军中将领商讨加强边境防御的具体策略。在忙碌的同时,他心中仍牵挂着飞鸿的安危,暗中派人打听飞鸿的消息,只盼她能平安无事,待一切尘埃落定,再与她好好相聚。
自上次与飞鸿分别后,周瑜始终放心不下她的伤势。特意差人去寻东吴最好的医官,早早便安排来为陈飞宏诊治。此刻,他匆匆踏入陈飞宏养病的厢房,神色中满是关切。
飞鸿双手包扎得严严实实,静静坐在窗前。见周瑜进来,她试图起身相迎,却被周瑜快步上前制止:“飞宏,你伤势未愈,切莫乱动。”
周瑜转头看向一旁的医官,神色焦急地问道:“医官,飞宏公子的伤势究竟如何?”医官赶忙恭敬回道:“公瑾放心,所幸并未伤及筋骨,只要好好调养,假以时日便可痊愈。”
周瑜听闻,紧锁的眉头刹那间如轻云飘散,长舒一口浊气,似是卸去了万钧重负。他疾步趋至飞鸿身前,缓缓蹲下,动作轻柔似三月春风拂柳,小心翼翼地捧起她那包扎妥当的双手,眼神中满蕴疼惜与怜爱,仿佛眼前的飞鸿是稀世奇珍,稍一用力便会破碎。
他凝望着飞鸿的双眸,目光温柔且坚毅,轻声喟叹:“飞宏,莫再忧心,安心养伤。我已彻查清楚,那些恶徒师兄威逼于你,而你爷爷,为使你免遭两难之困,为救你于水火,无奈之下才被迫就范。你实属无辜蒙冤,这一切的真相,我皆已洞若观火。”说罢,周瑜将飞鸿的手紧攥于掌心,似要借此将无尽力量传递给她,语气决然:“幕后黑手,我必揪出,定护你与爷爷安然无虞,绝不再让你们受半分伤害。”
飞鸿眼中眸光闪动,刹那间,感动与担忧两种情绪交织其中,如同细密的蛛丝缠绕。她微微咬了咬下唇,擡起头看向周瑜,眼中满是忧虑之色,轻声说道:“公瑾兄,此事盘根错节,牵连甚广。况且爷爷确有盗取布防图这一事实,犯下如此大罪,主公向来赏罚分明,此事关乎东吴安危,他……真能轻易谅解吗?”她的声音微微发颤,透着几分无助与惶恐,仿佛一片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秋叶。
周瑜轻轻拍了拍飞鸿的肩膀,安慰道:“飞宏,主公虽一时震怒,但他并非不明事理之人。我定会在主公面前据理力争,说明你爷爷此举的苦衷,相信主公能明白其中曲折。你现在只需安心养伤,莫要再为此事劳心费神。”
说罢,周瑜轻轻放下飞鸿的手,神色坚定:“你且在此好生休养,我这便去找主公,将此事如实相告,为你和爷爷争取一线生机。”
周瑜转身匆匆离去,一路疾行至孙策书房。书房内,烛火摇曳,孙策正对着摊开的军事地图,神色严峻。地图上用朱砂笔标记的防御要点,此刻仿佛都在提醒着布防图如果被盗将带来的严峻危机。
“主公。”周瑜踏入书房,单膝跪地。
“公瑾,城外敌军压境,这布防图如果被盗,我江东将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孙策猛一转身,目光如炬,透着难以抑制的怒火。
周瑜赶忙起身,将陈飞宏所言详细告知孙策,并劝说道:“主公,飞宏和她爷爷实是被胁迫,他们对东吴向来忠心,此次事出有因,还望主公从轻发落。”
孙策剑眉倒竖,怒喝道:“从轻发落?布防图何等重要,关乎我东吴万千将士性命,岂容这般儿戏!”
周瑜拱手,继续进言:“主公,飞宏曾在疫病时救助众多将士,有恩于东吴。且如今飞宏师兄们为报师仇,若逼得太急,恐再生事端。不如借此机会,彰显主公仁德,收服人心。”
孙策眉头紧皱,在房中来回踱步,脚步急促而沉重。少顷,他停下身,眼神凌厉地说道:“死罪可免,活罪难逃!陈飞宏爷爷,罚没全部家财,充入军饷,本人逐出东吴,终身不得踏入东吴半步。陈飞宏,因其双手受伤,待伤好后,入军为士卒,效力三年,以赎其罪。至于那些胁迫他们的师兄,若主动前来认罪,可免一死,发配边疆;若负隅顽抗,一旦抓获,格杀勿论!”
“主公圣明。”周瑜虽觉得处罚稍重,但也知晓孙策性格刚猛,能留飞鸿和其爷爷性命,已是不易。
周瑜领命后,立刻前往陈飞宏处,将孙策的决定告知她。陈飞宏听闻,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她深知这已是最好的结果,含泪谢过周瑜。
而此时,在山林中的师兄们也收到了陈飞宏和爷爷被抓及处罚的消息。山林中,狂风呼啸,吹得树枝沙沙作响,仿佛也在为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哀叹。
“怎么办?小师弟和他爷爷都被抓了,这可如何是好!我们威胁小师弟本是想为师傅报仇,竟没想会让小师弟陷此绝境!”满脸络腮胡的大师兄满脸焦急,眉头拧成了一个“川”字,在原地来回踱步。
“都怪孙策,下手太狠了!”身形消瘦、脾气暴躁的李师兄怒目圆睁,额头上青筋暴起,握紧了拳头,关节都因用力而泛白。
大师兄停下脚步,眉头紧锁,语气坚定地说:“不行,我们一定要想办法救出小师弟和他爷爷。他们是因为我们才陷入这困境的。”
李师兄恶狠狠地说:“救他当然可以,杀掉孙策就可以了!杀掉孙策不仅可以为师傅报仇,也能趁机救出小师弟和爷爷。他孙策如此对待小师弟他们,这笔账必须要算!”
大师兄脸色一变,连忙说道:“此事不可鲁莽,孙策身边护卫众多,我们贸然行事,非但救不出人,还会把大家都搭进去。”
一向心思细腻的张师兄欲言又止,眼神中透露出担忧。沉默片刻后,他轻声说道:“大师兄说得对,我们不能冲动。如今小师弟和他爷爷深陷险境,追根溯源,实是因我们的缘故才导致这般局面啊。早知如此,应该我等冒死去杀孙策,怎会连累小师弟?”
另一个师兄附和说:“平日里,孙策防卫极为严密,他身边护卫众多,个个武艺高强且警惕性极高。府邸内外更是布置了层层暗哨与精巧机关,稍有风吹草动便会触动警报。加之孙策本人智勇双全,对防范刺杀之事尤为上心,无论是府邸的巡逻换岗安排,还是各类安保措施,都无懈可击。这般周全的防卫,让我们根本找不到任何可乘之机,只能无奈作罢,唉!”
这时,一位一直沉默寡言的师兄缓缓开口:“大师兄,如今小师弟深陷陷阱,我们自身也很危险,极有可能遭受孙策追杀。依我看,咱们还是赶紧先逃亡要紧,为师傅报仇的事,不妨后面再说,再找机会也不迟。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啊。”
大师兄听闻,陷入了沉思,脸上满是纠结之色。一方面,他实在不忍心抛下小师弟和他爷爷不管;可另一方面,这位师兄说得也在理,眼下他们确实处境艰难,若执意救人,恐怕不但救不出,还会全军覆没。
李师兄却不乐意了,大声吼道:“不行!我们怎能就此逃走?那不是贪生怕死之徒吗?小师弟他们怎么办?师傅的仇又怎么办?”
张师兄劝说道:“李师弟,并非我们贪生怕死,只是如今形势对我们极为不利。贸然行动,只是白白送死。我们先暂避锋芒,从长计议,日后再找机会救小师弟和他爷爷,也为师傅报仇,这样或许更稳妥些。”
山林中,众师兄各执一词,争论不休,气氛愈发紧张起来,而他们又将何去何从,一切都充满了未知……(正文结束)
《叹东吴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