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玉石市场
“叮铃铃——”
闹钟响起的时候,顾曜运起床拉开窗帘。好些年不来南疆了,他差点忘记南疆和南京的时差有两个多小时。
南疆的早晨与南京截然不同,仿佛时间的流速在这里也变得缓慢。当南京的天空早已泛起鱼肚白,晨曦洒满秦淮河时,南疆的大地还沉浸在深邃的夜色中。这里的黎明来得格外迟,仿佛太阳也留恋着远方的地平线,迟迟不愿升起。
清晨七点,南京的街道早已车水马龙,而南疆的喀什却依旧笼罩在一片静谧之中。天空是一种深邃的蓝,星星还未完全隐去,远处的昆仑山脉轮廓隐约可见,像一幅未完成的水墨画。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凉意,夹杂着泥土和草木的气息,偶尔传来几声早起的鸟鸣,打破了这片宁静。
直到八点多,南疆的天空才开始渐渐亮起,阳光从东方的山峦间缓缓洒下,将戈壁和绿洲染上一层金色的光辉。与南京那种迅速而热烈的天亮不同,南疆的黎明更像是一场缓慢的仪式,带着一种独特的从容与神秘,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古老与辽阔。
顾曜运在酒店吃完早餐,第一站打算前往喀什市昆仑和田玉市场,第二站去喀什国际大巴扎转一转。
喀什市昆仑和田玉市场靠近玉龙喀什河,当地自古因盛产和田白玉而闻名世界。除白玉外,还有青玉、青白玉、黄玉、碧玉等36种和田玉,其中最为名贵的是河中的羊脂玉。
顾曜运坐上出租车,司机是当地维吾尔族小伙。热情好客是新疆人民的天性,司机一路用不太地道的普通话和他交流了一路。
“阿达西,我叫阿迪力,欢迎乘坐我的出租车。喀什市昆仑和田玉市场的玉石虽然多,但真假难辨,您可得小心。有些人会用假玉冒充和田玉,价格也虚高,您一定要会砍价,别被忽悠了......”
下车后,顾曜运看见一大片摊子,家家户户都在卖和田玉,店门口都是寻宝问价的游客和卖玉人。顾曜运跟着一支旅行团,听导游讲解了五分钟。
“和田玉因产于昆仑山,被称为昆山之玉。这里除了白玉、青玉、黄玉、碧玉等,最闻名世界的是羊脂玉。到了汉代,丝绸之路打通,汉朝的达官贵人就用上了和田玉当配饰.......”
九月的和田气候很干燥,在太阳的暴晒下是看不出玉的品质。顾曜运看见摊主们一直不断往玉上面喷水,玉石就会显得更加透亮光泽。
顾曜运端详着那些玉石,想要选择一块自己最心仪的玉石。
和田的玉石看起来很浑厚,有一种油脂感,其中分为山料和籽料。
作为玉雕世家,顾曜运比任何人都了解二者的区别。山料是生产于山脉之中,籽料是生产于河流之中。山料的表面不如籽料光滑,籽料的价格也会更高一些。
“老板,这一块是白玉吗?多少钱?”
“阿达西,这块玉的品质是上等白玉,八百块不议价!”
“老板,这块是羊脂白玉吗?”
“是的!这块比较贵,三十五万!你要诚心买,我可以诚心卖......”
玉石市场随处可以听见人在一家,问的人多,买的人少。
顾曜运知道和田玉的价值之所以高,有很多种原因。首先,和田玉的细腻度和油性,没有其他任何一个玉矿的玉料可以去媲美。和田玉又因资源接近枯竭,物以稀为贵。其次,和田玉的历史悠久,有底蕴的加持。最后,和田玉的开采早已经过了下河捞玉,下河踏玉的阶段,现在是攻山采玉,在海拔4800米至海拔5300米之间,地势险要、空气稀薄、道路艰难的地方,只能靠人背着食物和工具艰难地爬上去,人力成本的提高,也让和田玉更加珍贵。
“老爷子,这块羊脂玉好得很,质地细腻光滑,你要不要?真的好得很,价格已经很便宜了,带走吧!”
顾曜运接过那块羊脂玉,站在那边细细端详了许久。从走进和田玉市场到现在,一口水都没喝,此刻有些饥肠辘辘。站在毒辣的太阳下面,感觉头都有些眩晕。
“老板,你们这里还有更好的羊脂玉吗?”
“没有了,这就是最好的了。”
跟顾曜运对话的是汉族商人,一口地地道道的普通话,二人交流起来毫无障碍。“老爷子,您是玉雕大师吗?”
“小伙子,我脸上写着我是做玉雕的?”
“老爷子,我们常年在和田玉市场,见过的人太多了,您的手一看就看出来了。我看您的气质十分儒雅,一看就是国内赫赫有名的玉雕大师。新疆和田地区的和田玉被称为‘玉中之王’,这里的羊脂玉就是最好的。老爷子,您就把它带走吧!玉不琢不成器,您一定能将这块玉,打磨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这个价格不贵的,等它成了艺术品,可就是无价之宝了。”
“谢谢了,我再看看!”
顾曜运在和田玉市场转了一圈又一圈,最后又绕到了刚才卖他羊脂玉的汉族小伙摊位前。小伙子见老爷子颗粒无收,主动上前附在耳边说了几句。
“老爷子,如果您在喀什市昆仑和田玉市场看不到有缘的玉石。我建议您可以去喀什国际大巴扎,那边的玉石也不错,说不定您能淘到一块宝贝玉石回去进行玉雕。如果还是找不到,我给您出个主意,您身体吃得消的情况下,可以去和田玉龙河水库、戈壁滩附近看看,好多人在那边捡玉。”
顾曜运道谢后,找了个阴凉地方,从包里翻出面包撕开吃了起来。
狼吞虎咽吃了一半,喝了一瓶矿泉水,坐在路边点开了手机,打算前往喀什国际大巴扎碰碰运气。
在新疆,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坐上半天时间的车,都是家常便饭的事情。
顾曜运坐上一辆坦克越野车,连同司机一共有五名游客。
副驾驶坐着一个年轻貌美的背包客女孩,纤细修长的两条光腿下面踩着一双十分朋克的西部短靴。
司机友情提醒了一句,“美女,到了帕米尔高原,记得要多穿一点。山上和山下,不是一个温度。”
“没关系,我年轻,身体抗冻!”
“感冒了可别怪我没提醒你!在新疆,一天四季,你们小姑娘要风度不要温度,等挨冻了就知道后悔了。”
过了一会儿,两名男子朝着车跑了过来。
一名山东口音的北方壮汉,性格十分爽朗。
“老爷子,您一看就不是一般人儿。”
“谢谢!小伙子,你是山东人?”
“没错!土生土长的山东人,您是江浙沪一带的吧?”
“嗯!我是江苏南京人!”
“江苏是个好地方啊,十三太保闻名天下,听说你们十三个地级市,一个不服一个。”
顾曜运淡淡一笑,心思都在寻找和田玉上,简单敷衍了几句热情的山东人。
汽车在宽阔的公路上行驶了半个小时后,山东大汉从包里掏出随身携带的大馒头和大水壶,又掏出一根味道刺激的大葱。
“老爷子,尝尝我们山东大馒头,这趟出来比较匆忙,只有老干妈辣椒酱。这要是在我们老家,刚出锅的大白馒头,蘸着虾酱或者大葱蘸酱,那叫一个人间美味。您尝尝!”
“谢了,小伙子,刚才上车前已经吃了些干粮,喝了一瓶水,这会儿肚子里面还满满的,再吃就要不消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