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梦见妻子
司机征询了全车人的意见,打开车载音响。车里传出由罗大佑作词作曲,歌手陈淑桦演唱的《滚滚红尘》,曼妙歌声穿透到了每个人的耳膜。
“起初不经意的你
和少年不经事的我
红尘中的情缘
只因那生命匆匆不语的胶着
想是人世间的错
或前世流传的因果
终生的所有
也不惜换取刹那阴阳的交流......”
悠扬的音乐声中,顾曜运昏昏沉沉进入了梦乡。
他出生在南京六合区,位于南京市北部,东与仪征市交界。小时候,他就喜欢捡地上的石头进行雕刻。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玉雕这门古老而神奇的工艺,每一件获奖作品都凝聚着他的心血与智慧。从选料的精心考量,到设计的独具匠心,再到雕刻过程中的精雕细琢,他以无比的耐心和专注,赋予了玉石新的生命和灵魂。
每一个挑灯雕刻的夜晚,他的身边都有妻子在一旁默默陪伴,直到妻子过劳成疾,躺在医院的病房,顾曜运才发现妻子的脸上已经有了皱纹,曾经乌黑发亮的青丝之间已有了刺目的银发。
“婉华,这些年辛苦你了,又当爹又当娘,为我拉扯了一儿一女。这辈子我最对不起的人是你,即便要我变卖家产,我也要把你治好。”
那时,顾曜运的妻子唐婉华已经身患乳腺癌,查出来的时候就是癌症晚期。医生对她采取了化疗,手术情况不太乐观,医生希望她能及时接受切除手术,这个消息由顾曜运告知她。
妻子拉着他的手,眼神里面流露出了平静、安详的笑容。
“我不想切除身体的一部分,我想完完整整地离开。咱们别治了,带我回家吧,我不喜欢医院消毒水的味道。”
“曜运,你还欠我一样东西,我可能看不到《玉见》了。我等了好多年,已经等不动了。”
顾曜运失魂落魄地注视着妻憔悴的五官,张了张嘴,半晌才说道:
“我明天就去新疆喀什寻找一块上好的羊脂玉。《玉见》会成为我毕生的收官之作,它会见证我们的爱情故事。你再等等我,我一定会将它送给你。”
顾曜运当晚回到家就开始绘画构图,玉雕创作的基本功,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绘画功底、刀工功底、内在功底。
不会绘画的玉雕师不是真正合格的玉雕师,雕刻师在雕刻的过程中都离不开画,往往会一边画一边雕。要做出有立体感的图案,首先要能画出所要雕刻的平面图案、有时还需要多角度的平面图案,作为玉雕师雕刻时的下刀依据。
对于一名专业的玉雕师来说,精湛的刀工是一项必备能力。虽然如今的电脑机雕被运用得越来越多,但是手工雕刻是任何时候都不落伍的,并且更具有收藏价值。对于那些懂玉的人来说,一件纯手工雕刻的玉雕作品,要比电脑机雕的玉雕作品价值高出很多。
有了前两者的基础,就到了玉雕的最高境界,内在功底。
一名真正的优秀玉雕师,追求的是内外兼修的玉雕境界。外就是我们前面所讲的绘画功底和刀工功底,而内自然指的是玉雕师的内在修为。顾曜运熬了一宿,第二天清晨拿着《玉见》的草图出现在医院,妻已经进入icu急救。他的婉华终究没有目睹《玉见》,妻走后,他烧毁了《玉见》的草图,沉沦数日,郁郁寡欢,借酒消愁。
“阿达西,您醒醒,已经到喀什国际大巴扎了!”
顾曜运睁开眼睛,发现窗外天色已经黑如墨染。这么黑的夜,在南京已是深夜。因为时差原因,新疆这会儿也就晚上九点左右的光景。
“小伙子,车上人呢?”
“他们早下车了,您睡了好长时间,梦里一直在叫婉华这个名字,您这次来新疆,是为了找她吗?”
“婉华是我的妻子,她已经不在人世了。我答应过她,要为她创作一幅玉雕作品。”
“您是玉雕手艺人?”
“嗯,早年间,我忙于事业,家里家外都是她操劳。我这次来新疆是为了寻找一块上好的羊脂玉,完成她的遗愿,不然我死了也没脸过去见她。做人要言而有信,即便她是我的妻子,我也要遵守自己的承诺。”
“老爷子,我非常敬佩您,这是我的名片,上面是我的电话号码,如果有事就打电话给我。喀什国际大巴扎虽然有很多玉石商家,但是籽料、山料的品质不一,如果您最后还是遇不到合适的玉石,不妨可以前往和田玉龙河水库,也许在那边能够寻到让您有眼缘的玉石。祝您成功!”
“谢谢你,小伙子!”......
下车后,顾曜运就近找了一家本地的小餐馆,点了一份新疆拉条子拌面。
店主告诉他,喀什国际大巴扎的全年营业时间是上午十一点至晚上八点闭店。顾曜运只好在附近找了一家小旅馆住下,准备第二天开始逛喀什国际大巴扎。
洗漱过后,他服用了心脏病药物,躺在床上却隐隐感觉到心脏不太舒服。自从三年前生了一场大病,他的身子就不如从前那般健朗,时常感觉到妻子在召唤他去那边陪她。
女儿顾樱是一所大学的汉语言专业教授,她的丈夫是当地一家银行行长。经济方面无需担心,女儿一生衣食无忧。高大帅气的女婿从无花边新闻,对待女儿一如既往疼爱有加。顾曜运深表欣慰,小樱是让他省心的小棉袄。
儿子顾彦就不太争气了,从小各方面没有显示出特殊的天赋。不得已,他一直带着儿子跟随自己在“扬派”玉雕这一领域发展深耕,无奈,顾彦资质平庸,没有半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趋势。更可气的是,顾彦不思进取,却标榜自己活成了人间清醒,追求顺其自然的躺平态度。
上天替顾曜运关上了一扇门,却又给他重新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
喜宝三岁那年就表现出了玉雕方面的喜爱和天赋。自此,顾曜运最大的心愿就是扶持孙女成长,带领她将“扬派”玉雕走向全国,直至走向国际的玉雕大舞台。
梦里,顾曜运和妻子大婚之日。红烛红窗红灯笼,烛光下的妻子,犹如一朵娇艳的玫瑰。
婚后,他们有了第一个孩子,一个大胖小子,取名顾彦。他抱着肉乎乎的顾彦,在妻子面前发誓,将来一定要将这小子培养出来,成为“扬派”玉雕的传承人。
妻子淡淡笑道:“曜运,儿孙自由儿孙福,小彦会有他自己的人生。男孩子要散养,圈养容易失去个性和灵性。”
“子承父业,天经地义,小彦跟着我学习玉雕是最有前途的出路。我已经想好了,等他长大了送他去扬州玉校系统性学习,毕业之后就跟着我,这小子将来的玉雕技艺一定是全国顶尖的人才。”
一转眼,梦境中,画面切换到了顾彦十五岁。顾彦成天偷看小说,对玉雕毫无兴趣。顾曜运失望至极,但不甘心就此放弃他的长子。
“别打了,打傻了算谁的?”
“算我的!”
“小彦的手都磨破了,既然不是学习玉雕的这块材料,你就别逼孩子了。”
“婉华,慈母多伴儿,初学者哪有手不受伤的?我们以前刚学的时候,谁的手不是千疮百孔的?有些粗心大意的学徒,手指头还有被切掉的,哪一行容易了?”
“我不管,我舍不得孩子这么苦,不是你身上掉下来的肉,你当然不心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