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四章烽火戏诸侯(一)
汤泉宫就在骊山脚下,而骊山山巅就建有烽火台。烽火台又称烽燧,俗称烽堠、烟墩、墩台。是古代人用来点燃烟火传递重要消息的高台,也是古代重要的军事防御体系中的重要设施之一,通常每座烽火台之间间隔五到十里不等,通常建在山顶之上,其作用是在发现敌人入侵时报讯用的,相当有现代的预警。
每当强敌来犯时,则白天施烟夜间点火,台台相连传递消息。那年月没电台、没电话,更没有卫星导航和手机,所以点燃烽火就是古代最有效的消息传递方式。
骊山西绣岭第一峰上的烽火台是个方形的碉堡,高达四丈二尺按现在的计量尺度算大约有十三米高,占地面积约十平米。烽火台上有戍卒五人,其中燧长一人军士四人。
这天上午五位戍卒刚刚吃完饭,燧长命两名戍卒下山采买日常用品,顺便看看昨天布下的套夹有没有套住什么野味。正在这时,顶头上司屯长大人来了,同来的还有一位官吏。二人气喘吁吁来到燧长面前说:“王有命,燃烽烟。”
燧长急忙问:“是不是戎狄打过来了!”
屯长回答:“戎狄没打过来,自己人跟自己人干起来了,镐京城內血流成河呀!”
那官吏吓得脸色苍白连声喊到:“要死了,说什么浑话,你想害死大家吗!”
屯长脸上一白随即催促燧长:“别磨蹭了赶紧点燃烽烟。”
燧长就是个兵头将尾的角色,他心中有疑问但却不敢说,上边让点就点呗。燧长领着弟兄们爬到烽火台顶上点燃了烽烟,白色的烟雾直上云霄,山巅上强劲的风也没有将这股烽烟驱散。
燧长小声嘀咕着:“戎狄没打过来就点烽烟,诸侯带兵勤王没看见戎狄的影子心里还不有气?万一戎狄真打来了,再点烽烟的话不知道诸侯会不会信呢?”
一个戍卒答到:“那些事轮不到咱一个小兵儿操心,再说咱们都能明白的道理,王上还能不明白?哦,快看,那边的烽火台也点起了烽烟。”
燧长抬头一看,只见相邻的几座烽火台先后点燃了烽烟,一道道烟柱直冲云霄,让人一看就觉得不寒而栗。大周自设立烽火传警的体制之后,每次封烽烟一起就预示着强敌来犯,别的不说百姓看了必定人心惶惶。所以长久以来人们都不希望烽火台上起烽烟,如果起了那就说明百姓们又要出钱出粮还得搭上自家子弟的性命,但是这也没办法,强敌杀到家门口了不把他们杀光被杀的就是大周百姓了。
一座座烽火台接连腾起烽烟,骊山周边的各城守军看到山上的烽烟之后立即吹响号角。
嘟嘟嘟嘟······
悠长的号角声让城内百姓们先是一愣随后突然像是被人抽了一鞭子似的,所有人拔腿就往家跑,各城守门军士迅速在城门口设置鹿砦,方才还是熙熙攘攘的城门处,眨眼之间变得冷冷清清,空荡荡的门洞内的只剩几个急匆匆往城里跑的百姓,剩下的就是排着队伍手持戈矛全身披甲的军士。眨眼之间,街道上空无一人,各家各户关门闭户商铺也将大门关上一半人躲在门后向外观看,街上的小摊早就不见踪迹,只留下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还有不知是谁跑丢的鞋静静地躺在街道上。
相同的一幕在烽火台沿线逐次上演,一时间大周腹地各城警号声接连响起,百姓们陷入一片慌乱之中。
在大秦和大周交界之地的一片平原上,晋候姬费王和赢开正在拱手话别。这五国辞阕之后第一个离开的是齐公吕购,他就没法跟赢开他们同路,齐国在东大秦在西,两家正好方向相反成一个大对角。尽管吕购有些不舍但他也知道这是没法避免的,他只能叮嘱蒙义别忘了早早来迎娶姬姜。按说这只是定了亲来人连面都没见过就能直接把姬姜娶回家了吗?答案是,行!
因为这个时代讲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之间的婚事,尤其是娶正妻的时候那必须是父母所定,一般情况下是小两口直到进了洞房才知道对方长啥样。所以洞房花烛夜小两口见面之后第一句话绝对是:“哇!原来你长这样,好刺激!”
那么就不能来回串个门写个信啥的互相了解一下增减感情吗?不是不想是受条件所限。这个时代像齐国和大秦之间的距离可谓遥远,串一次门儿少说也得小半年时间,等串门回来自己的国早不知道是谁的了,你说这门儿咋串。
更重要的是这个时代讯息传递的方式是极为原始的,基本上是靠人来传递。因此就算蒙义想给姬姜写一封情书,恐怕姬姜也得在小半年之后才能收到。比如蒙义写了一封信给姬姜问她吃没呢?小半年后姬姜收到信一看,哦,原来那死鬼在问人家吃没吃。回信,吃啦。小半年后蒙义收到回信一看,哦她吃了,于是回信问吃的啥?再小半年后姬姜收到回信一看,死鬼问人家吃的啥,回信,人家不告诉你!小半年后,小半年后,小半年后······
当蒙义和姬姜头发雪白满脸褶子牙齿掉光,躺在榻上有出气没进气的时候,老蒙义哆哆嗦嗦的问姬姜:“姜,那年,你到底吃的啥?”
姬姜哆哆嗦嗦的回答:“义,那年,人家吃的是大葱蘸大酱。”
俩人哈哈一笑同时驾鹤西去,儿孙们哭成一大片。这只是打个比方,虽说有点过分但在这个时代的确就是这个样子的,蒙义想跟姬姜谈情说爱花前月下那至少得学会飞才行,否则恐怕也只有等到他成年迎娶姬姜的时候。
随着吕购的离开,鲁候、位后先后告辞离返回本国。姬掘突跟着蒙义和姬仇走了一段又一段,最后到了再不掉头就回不去了的时候,姬掘突狠狠哭了一鼻子之后才恋恋不舍的告别大哥二哥,拿着哥俩送给他的几大车金银财宝哭着回国去了。
现在,秦晋两家就要分道扬镳了,姬仇和蒙义哥俩互相看着对方说实话真舍不得分开。这个年龄段的男孩子,正是心底比较单纯,也不太阴险狡诈的时候好保留着多半的赤子之心,所以这个时候若是情意相投结拜为兄弟一般总能相互扶持到老。待到成年之后的结义兄弟之间情义和功利比率与年龄成反比,也就是说结拜时年龄越大,情义越少功利越多。所以一般义结金兰都是年轻人干的事情,蒙义和记仇恰好就处在这最佳的结拜时期,因此哥俩之间的情义绝对是远远高于功利。
蒙义扶着握着姬仇的手说:“大哥,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宴席,好在你我两家离得不远,我们还可以经常见面。大哥,大哥!你正眼看着兄弟成不?别总是眼睛带钩,也别总是盯着我妹不放,你这样让兄弟我很想跟你割袍断义。”
“二弟,分别在即你就让哥哥看个够吧,好歹我也为玥儿跟别人动了刀子呀。”
“人常说美色之前无兄弟,看来此言不虚。大哥,你能不能收敛着点儿,我妹虽说活泼调皮,但骨子里还是个守规矩的好女子,你不要总是表现的那么直接,你那样子简直给我们兄弟丢脸。你赶紧恢复以前的样子。”
“恢复不了了,没遇到玥儿之前我觉得天下的女子不过如此而已。哪知见到玥儿之后顿觉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花团锦簇、阳光灿烂、心花怒放,哥哥我直欲直冲九霄云外,采下日月星辰献给我心中的小玥儿。”
“麻烦你把日月留给人们吧,不然大家可怎么活哇。大哥,小弟非常理解你的感受,这种感觉用圣人之言来说就叫做王八看绿豆呃不对不对,应该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呃,似乎还是不对。”
姬仇一把揪住蒙义的脖领子狞笑着说:“你当哥哥我听不出你话里的意思吗?还有那个手势,掘突告诉我那是专门表示我是一位顶天立地的盖世英雄的意思,你俩合起伙来骗哥哥,现在又是这样,你当哥哥不敢揍你吗?”
“哎呀,你被我说得理屈词穷、恼羞成怒竟然要做骨肉相残的事情。好哇,咱俩打一架谁赢了从此以后谁是大哥!”
“打就打,谁怕谁,我打!”
哥俩你一拳我一脚打的是精彩纷呈,一边正在互道珍重,执手相望泪眼的姬费王和赢开,顿时啥感觉都没有了。
突然,蒙统指着东方大喊:“君上、晋候快看烽烟,是烽烟!”
众人顺着蒙统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远处的山峦上先是冒起一根烟柱,随后烟柱越来越多,逐渐向他们靠近。所有人似乎也听见了隐约的号角声。
嘟嘟嘟嘟,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