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打算
第88章打算
这段日子陆望川和赵小禾往镇上去得频繁,铺子空出来,他俩有时间就在琢磨能干点什么。
天马上就冷下来,过段日子该下雪了,码头这时候没什么船,要是按最开始的打算,开了小饭馆,怕是没什么人。
虽然没想好做什么,但铺子里得收拾,有需要修缮的地方也得补补。
铺子是前面两个铺面,后边儿带一个小院,小院里有一口井,能用水。
除了间小灶房和柴房,还有个能睡人的屋,里面砌了炕。
前头两间铺面是连通的,都不算大,倒是方便了他俩后面做小饭馆,不用再把两边打通了。
连着去了镇上好几天,铺子也差不多收拾出来了。
这天是赵佑安满月的日子,刘绣兰提前几天就说了过去吃饭,也不算是大办,就是一家人围坐着,吃桌好酒好菜。
陈彩杏还没出月子,刘绣兰怕她这次伤了元气,让她坐满四十二天再出月子。
不过把衣服帽子穿戴好,在堂屋里吃顿饭,见不着太多风还是可以的。
小佑安现在已不像刚生下来那样皱皱巴巴,小胳膊像藕节似的,困在襁褓里扭动。
能看出性子是个活泼好动的,这才刚满月,就叽叽喳喳的。
还不会说话,但是眼睛亮晶晶的,嘴里时不时冒出几个“噫,呀,啊”的音节出来。
赵小禾抱过赵佑福,因此这时候抱着赵佑安倒不至于小心翼翼,还能轻轻晃一晃逗她。
“咿呀……”
“妹妹在说,小叔!”
赵佑福在一边给赵小禾翻译,信誓旦旦的。
“福墩儿怎么听懂的,莫不是在哄小叔开心?”
赵小禾故意这样说。
“才不是,我就是知道妹妹在说什么。”
赵佑福先反驳了赵小禾,又对着刘绣兰说:
“奶奶你听,妹妹说,给哥哥吃一块糖糕吧。”
屋里几人顿时哭笑不得,刘绣兰今日蒸了糖糕,但赵佑福前几日就牙疼,这糖糕自然是没他的份。
陈彩杏受不了自己儿子,擡手轻轻敲了他的头,嘴上还认真地跟他说:
“是妹妹让娘打的,她说哥哥再吃糖糕牙就全都坏掉了,疼得晚上睡不了觉!”
赵佑福捂着自己的头生闷气,他真的很想吃一块糖糕啊,讨厌牙疼!
一顿饭才开始吃没一会儿,小佑安也饿了,陈彩杏只好放下碗筷,进了屋里。
刘绣兰另外拿了个大陶碗出来,每道菜都留些,放进灶房里温着,一会儿让赵青山端进屋里。
“姑爷,镇上铺子想好做些什么了吗?”
自家有了铺子,来龙去脉自然是给赵家说了的,吃着饭赵有粮想起来,便问一句他们的打算。
“嗯,等翻春通运了,我和禾哥儿打算开小饭馆,午间卖些小炒。
我们想过了,早上就不开门,这样太劳累人。
我在码头干过活,大哥也去过,午间人是最多的,不说抗包的人,还有船上的,都得吃饭。
到时候在前面铺子后院砌个宽灶,炒什么菜都方便。
前边儿刚开张肯定只有我俩忙,要是后面生意好了,再招人手。”
刘绣兰仔细想了想觉得可行,她对自家哥儿的手艺是很有信心的。
“那这定个什么价可要好好算算,贵了人家不愿意来。要是太便宜了,那就是自己吃亏。”刘绣兰说道。
“娘,这个我和大川也想过,开张的头两天降些价,先吸引了人进来尝尝味道。
营业个几天就能看出哪些菜受欢迎了,这类的就多给客人推荐。
后面饭馆开顺了,能慢慢提价。”
这也算是个办法,刘绣兰点点头,她也不知道该怎样开铺子,那就由着小年轻去尝试。
“菜和蛋肉怎么来?粮怕是得买吧?”
赵青山听着他们说,也插嘴问了一句。
“嗯,肉肯定是得买,要是偶尔得空了,我上山跑跑,还能上些野味。
菜和蛋我想着,到时候就在村里收,早上收了就往镇上去,下午还是得回村里来。
家里和地里的活肯定还是不能落下的。”
赵有粮拍了拍陆望川的肩膀,开口道:
“田地确实不能荒废了,咱们农人一辈子,还是要有田地心里才踏实。”
赵家到赵有粮这一辈,一直都是勤勤恳恳种田为生,土地在他们的观念里就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