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丑态
当夜,庞景林果然于历城最有名的正店长庆楼上大摆宴席,连邓阳都在受邀之列。
“这庞景林明显是和陈文范穿一条裤子的,不去也罢。咱们还是多跟翟大人来往才是。”邓孝羽道。他一直惦记着邓阳和翟琳儿的事儿,他们这边走的勤快点儿说不定就成了。
邓阳没有说话,而是低头不知在想什么。
章弘之道:“大人对陈文范手下的兵马不放心,打算去探探底?”
“不错,原本我以为这次官军围剿冯虎如此顺利,各方面素质应当是信得过的。可是在龙山镇所见,却并非如此。距离历城如此之近的地方他们都敢公然杀良冒功,这军纪就不用指望了。他们心里也根本没有保境安民的想法。若是哪天燕人入关,这帮人靠得住吗?”
邓阳不止一次跟众人说起过他对燕人的担心。可是就连与燕人打了十几年仗的陈丙、严兴宗等人都不认为燕人能入主中原,更不用说以前从没出过北海郡的邓孝羽等人了。
之前就传来燕人大举犯边的消息,边军也基本被抽调北上,现在形势如何尚不清楚。陈文范这次南下的军队中只留了一个营的边军精锐撑场面,真不好说能不能搞定那帮漕兵。
章弘之与陈丙、邓孝羽等人不同,他很清楚当年崛起于草原的匈奴、鲜卑是何等的强悍。若是王朝强盛当然不惧,可要是内乱不断,那就不好说了。前朝大成王朝就曾被突厥攻破国都,虽然没有亡国但也威权尽丧,只能苟延残喘。
邓阳道:“对于内地官军的成色到底如何,我们还是了解太少了。陈丙他们也只是了解北镇、蓟镇等地的营伍情况,那么其他各镇呢?我们正好趁这个机会观察一下各路兵马的将官都是什么样的,也好有个判断。”
章弘之道:“也好。”
“弘之兄、陈丙、李苗和我一起去赴宴。孝羽哥,你带人在近处找个店铺接应我们。”
虽然今晚的酒宴安全由庞景林的部下负责,邓阳也不觉得他敢在这上头疏忽。不过他一向信奉小心驶得万年船,万事还是得自己有个准备才放心。
长庆楼作为百年老店,在东山路都是很有名气的存在。据说当年太祖行军至此,都曾在楼上用餐。
这里平日招待的都是些富商或者郡县官吏。今天这么多文官武将到来,掌柜的可是脸都笑麻了。
这次兵乱他消息灵通跑的快,可是酒楼跑不了,被赵军祸害的够呛。这次重新开业已经多日,但却没什么生意。很多人都是刚刚回乡,哪里有心情吃什么大宴。今晚庞景林的这个大场面算是给他开了个利是。
邓阳带着章弘之等三人走进长庆楼的大门,早有庞景林的手下文吏在大堂中迎接。
四人到看楼内花厅中已经有不少官吏到来。不过还是以武将为主,文官也多是随陈文范管理军务之人,东山路的文官来的不多。
邓阳和章弘之被安排在左首靠下的一张桌案上,至于陈丙和李苗只有站在后边看的份。
陈文范对于庞景林十分看重,亲自到场主持宴会,可谓给足了他面子。
这是邓阳第二次见陈文范,白天的时候因为离的远看不清楚。现在距离近了不少,陈文范又坐在灯火通明处,总算是看清楚了。
陈文范今年不过五十岁出头的样子,比翟良弼年轻不少,身量不高,白皙微胖,国字脸,眼神不想翟良弼那样锐利但却明亮有神,也是典型的久居人上之相。
他与每个人说话的时候,似乎都带着七分和气,但又不会让人觉得他容易糊弄。
“诸位,冯虎之乱得以平定,上赖陛下与诸相公运筹帷幄,下赖各位舍生忘死。如今朝廷体恤,大加恩赏,我等更要赤心效忠以报皇恩啊。”陈文范的场面话说来就来。
以庞景林为首的各路将领自然是感恩戴德。
他们先是对着陈文范的统兵用兵水平一阵吹捧,越说越是露骨,似乎韩信复生、武侯再世也不过如此。邓阳和章弘之哪里听过这些,完全接不上话,只好低头一心干饭。
待喧嚣渐去,庞景林又一次站出来道:“陈相公用兵入神,此次南下,必能势如破竹,将苗峦、马同贼子擒于帐前,明正典刑。”
陈文范已经加学士衔,勉强算是内阁的一员,当的起一声相公。
苗峦、马同则是这次漕兵造反的两个关键人物。苗峦原是高邮漕兵中的一名都头,最先起事,算是叛军中的首脑,而马同则是漕运衙门里的一名押司文吏,带领一帮家仆无赖杀了高邮县令响应漕兵,地位仅次于苗峦。
“不错,区区漕兵,吃着朝廷俸禄,竟敢犯上作乱,正该斩尽杀绝,以儆效尤。”
“苗峦之辈岂识兵法,如今南北分兵略地,正好被我们各个击破。”
如今苗峦领兵沿长江西进,伺机渡河,马同则带兵围攻淮阴。他们沿途招揽漕兵子弟、水匪马贼以及各地活不下去的百姓,声势浩大惊人。南北两路叛军都有十几万人,远远不是当日冯虎起事时的乌合之众可比。
邓阳与章弘之听着这些军中高级将领如此轻敌之言,互相在对方的眼神里都能看到担忧,而厅中的言语也越来越是狂妄自大。
庞景林旁一张桌案后坐着的虬髯武将高声道:“区区苗峦,哪里值得陈相公亲往。末将愿为先锋,星夜南下,先破马同以解淮阴之围。”
邓阳看这人的位置和穿着,猜想应是庞景林麾下的都指挥使一级武官。
陈文范被他的声音吸引,转过头来看向此人。
庞景林连忙介绍道:“陈相公,这位是我部下第三厢都指挥使俞三虎,骁勇善战,屡立大功。这次也是他斩获首级最多。”
“哦?既是有功之将,且同饮此杯。”陈文范笑道。
“俞军侯求战心切,陈某甚是欣慰。不过如何灭敌我自由谋算,依令而行即可。你们也不要着急,诸位将军都有立功机会。”
其他人见陈文范没有轻易答应让俞三虎做先锋,也纷纷起身请战,似乎南下不是去拼命,而是有宝藏等着他们去取。
章弘之对邓阳道:“难怪大人如此不放心。这些军将如此浮躁,他们麾下的军心可想而知。两淮战事怎能不让人担心啊?”
“是啊,漕兵虽然只负责漕运等务,但也养成了他们吃苦耐劳、抱团取暖的特点。这些都能极大提高战斗力。如果官军不重视的话很容易吃亏啊。”邓阳忧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