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变动 - 义取天下 - 骑都尉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义取天下 >

第146章变动

邓阳率军离开艾山后,贺助也派人远远吊在后方跟着。等到看见沂河两岸的壁垒的时候,吴军斥候首领也知道大事不好了。

“这么说邓阳和咱们周旋了这么上时间就是为了修建那三座壁垒?”贺助语气很不好,跪在下边的斥候首领不敢回答,只当问的不是他。这话不管怎么回答都可能送了小命。

贺助也没注意斥候首领的小心思,心中又羞又气。虽然在场的各营将领没人说话,但他知道这些人不知道在心里怎么嘲笑自己。自以为摸透了邓阳的打算,配合着淹了近一个月的戏,现在却说是自己被耍了。这让他怎么能不恼怒。

“集结大军,攻破邓阳那几个土围子。”大怒之下,贺助就要跟他大战一场。

“将军不可,我军这段时间有六七千人的伤亡,虽然一直都在补充但战力并未恢复。且让邓阳小儿猖狂几日,带我军准备妥当再杀他不迟。”汤弘在其他将领的眼神催促下,不得不站出来劝道。

这时候也只有他出面了,其他人出来搞不好是火上浇油。

贺助其实并没有气昏了头,从斥候探查到的消息可知,这三座壁垒必然十分坚固,自己贸然去攻只会损兵折将,但他必须要表现自己的态度。

邓阳所建三垒都是周长不到一里的小型堡垒,小而坚固。三垒共部署两厢五千正兵,加上两千郡县兵,总计七千人马,由陈丙任前军统制,统一指挥庆云、河中、东门三垒守卫。邓阳则率领另外三厢正兵以及郡县兵共计万人守卫临沂城。这股防御力量,贺助是无论如何打不下来的。

东西两线的战事都趋于平静,可是朝堂上的纷争却在此时掀起了高潮。

翟良弼不但挡住了吴军兵锋还将其逐退百里,本该得到朝廷支持再接再厉。可是在四月中旬传来的消息却是,翟良弼观望不前,被夺去制置使之位,仅担任东山路巡抚,而淮北制置使由晋党干将殷叡接任。此人曾在边地任职多年,决非对兵事一窍不通之人。受翟良弼牵连,杨玄也被免去镇海军统制之位,改由殷叡举荐的罗元章担任。罗元章原是大同驻军的厢都指挥使,年近六十,也算是一名老将。晋党这次总算是没有胡乱塞人过来。

出人意料的是窦叔业竟然留任天平军统制。邓阳不知道其中发生了什么事,只觉得不对劲,甚至怀疑窦叔业叛投晋党了。秦国良甚至还加了一个职务,叫做横海军都监,等于给邓阳加了一个监军,甚至这个监军还单独另有一营亲兵。邓阳没有骂出声来就算他有涵养了。

“你们说朝里是怎么想的?明明形势大好,只要翟大人完成补充,就能对马同发动摧枯拉朽的一击。这个节骨眼上换将,这不是给叛军帮了大忙吗?”邓阳把各部主将叫过来,还是忍不住吐槽。

其他人也都想不通,同时也对着朝中王赟为首的晋党大家痛骂。

章弘之依然是慢悠悠的喝着自己的小酒,对于周围的嘈杂似乎不以为意,只是偶尔拿眼光扫一下史凌。

史凌起初不敢多说,也是自顾自的吃喝。但是,邓阳和章弘之的眼光看他的频率也越来越高,也越来越久。他有点承受不住,只好轻咳一声说道:“咳,大人,各位军侯,这事儿依我看,正是因为翟大人马上就要击败马同,所以才要把他换掉。”

邓孝羽等人大都是农户出身,对这些认识并不认可,陈丙、严兴宗虽然从军时间很长,但都是在军营中蹉跎,对于官场上的事儿也了解不多。他们听史凌说话,便都静下来听他阐述。

史凌面对十几双眼睛的注视,有些紧张,借着整理衣袖的机会梳理了一下思路,继续说道:“如今朝中晋党势大,淮党次之。不管愿意不愿意,只要想在朝中干下去,就不可能不卷入党争。翟大人乃是淮党大员,更不可能置身事外。如今翟大人可以说是力挽逛澜,将糜烂的淮河乱世给止住了。这本是大功一件,可这是王赟等人愿意看到的吗?”

他说出这些似乎就已经耗去了半身力气,喝了口水润润喉咙,“那么抢在翟大人立下更大的功劳前将其调离就是必然的选择了。这次晋党调来的都是有边疆经历的,可以看出其对此次平叛也是势在必得。殷叡、罗元章等人必有独到之处。窦叔业这人我未曾见过,但是听大家对此人的描述来看,他极有可能已经转投晋党。否则,不会让他还呆在现在的位子上。”

“有没有可能是朝中达成的交易,给淮党留了一份颜面和功劳呢?”邓阳问道。他最希望的就是窦叔业的留任是两党的达成的妥协。

“不可能,镇海军成军时间比天平军长,其中翟大人和杨玄提拔的人也要更多,控制更为深入。若是两党妥协,也应该是杨玄留任,窦叔业走人。”史凌的语气斩钉截铁。

“草,这个软骨头。老子看他五大三粗还以为是条汉子,没想到也是见利忘义的人。”邓中义破口大骂。在五个厢都指挥使里数他最年轻,但也数他脾气直,遇到不平的事情脏话张嘴就来。

邓孝羽斥道:“你是谁老子?大人在此,是你胡言乱语的地方吗?”

邓中义坐回座位上,犹自道:“翟大人把姓窦的推到统制的位子上,这家伙就这么改换主家了?呸,老子见了他一定揍他个满脸开花。”

邓阳没有在意邓中义的发泄之语,问史凌道:“那他们为什么把我也换了呢?”

邓中义一听,再次从座位上跳起来,怒目吼道:“他敢?!”

史凌苦笑道:“他们倒不是不想换,只是不敢而已。”

“为何?”

“横海军说是朝廷之军,可是却长期脱离于巡抚司、制置使司之外独立作战。军中将吏甚至大部分普通士卒都是大人招募而来。他们也怕贸然撤换大人会激起横海军哗变,更怕大人直接投了叛军。那他们连后悔的机会都没有了。”

邓阳笑道:“这么说,我这拥兵自重还救了自己,翟、杨等人规规矩矩反而倒了霉?”

“虽然大人说的不好听,可确实是这么个道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