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升官
且说曹于汴在进京后第二天就得到崇祯皇帝的召见。
早朝过后,乾清宫东暖阁内,曹于汴正在小心的回着皇上的问话,他深知伴君如伴虎,皇上虽然召自己为都察院左都御史,是对自己的信任,但这并不是自己就可以无所忌惮。左都御史在朝中的地位至关重要,与六部尚书并列。
“曹爱卿一路辛苦了,太祖设立都察院,主要用意就是要监察百官,为朝廷选用堪大任的士人,魏忠贤专政时期,朝中正义不能得到声张,胡乱任用大臣,朕授你左都御史,你要替朕把好关,选用合适的官员造福天下百姓。”崇祯语重心长与曹于汴谈起朝中官员的重要性。
从崇祯的话中,曹于汴也摸索到他的一些意思,这些与自己不谋而合,也正是自己所要的,曹于汴立即回复道:“臣一定不会辜负皇上的厚望,臣认为如果要做好监察百官的职责首先要自己立心要正,从自身做起,起到表率的作用;其次才能做好监察百官的责任。臣这次回京的路上与行人司行人张罗彦多次交谈、观察,臣觉得他在行人司有些屈才,现在正是朝中用人之际,可酌情提拔。”
曹于汴首先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而后把自己上任后的思路也适当做出陈述,顺便帮罗彦一把,曹于汴虽然在朝中也有自己的人脉,可毕竟已离开多年,刚回到朝堂,他也需要一个自己还算信任的人去替自己做一些事情。
“曹爱卿的人品朕还是很放心的,正人先正己的思路很好,张罗彦的事情你与户部结合,量才使用,朝廷对有才之人也会破格使用。”崇祯对曹于汴推荐人才没有反感,他也愿意给曹于汴一个机会,以安其心,毕竟一个七品小官在朝中翻不起什么风浪,崇祯知道曹于汴素来清廉,这里面也不会有其他猫腻。
行人司,张鲁得慌张地走向司正衙门,听说罗彦要升官,他心中有些发虚。
“什么,张罗彦要升官,授什么职务”行人司司正沈得滋心中震惊。
“听说要到都察院任职,授都事,左都御史曹于汴在皇上面前推荐的,皇上已经同意了,只用在吏部走一下手续就可以上任了。”张鲁得把听到的消息原本地告诉沈得滋。
“这小子巴结人到有一手,原想给他个教训,没想到却给他弄个前程”沈得滋沉默一会儿道:“去给曹于汴传旨本就要有人去,他只是碰巧赶上。听说后天他要与詹士府徐大人的孙女提亲,明天我们备点小礼品,去给他祝贺一下,也是双喜临门了。呵呵…”沈得滋把事情做的滴水不漏。
罗彦自从教堂回到家中,谢绝了一切来往,把自己埋葬在书籍之中,当父母问起婚事也惯性的回答中意徐家女子。他已不再满足自己以前学的四书五经及诗词歌赋,更热衷于《九章算术》、《齐农要术》等杂项书籍,他试图从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可是几日的寻找,却只有模糊的踪迹,他对外面世界的探索也只能止步于此,他对人生活着的意义产生困顿,人类存在的价值产生迷惑。
“少爷”铭心看着对着书籍发呆的罗彦,心中有些担心,这几日时常看到罗彦在发呆,他的样子有些像以前的大少爷可又不像,再次叫了一声,罗彦才缓缓抬起头,气色消沉地看着他的书童。
铭心赶紧回到道:“你的同僚沈得滋、张鲁得前来拜访”
沈得滋的到访,让罗彦心中顿生警觉,也把他拉入现实之中,然而他的问题却像一根刺深深地扎入心中。“把他们请到前厅,我一会儿就到”
张家前厅,罗彦与沈得滋刚一见面,沈得滋便热情地抱拳道:“恭喜呀,仲美老弟,双喜临门,可喜可贺”。
看到他们和蔼可亲的面孔,罗彦稍稍放下心来,虽然罗彦已猜出了大概,依然不动声色道:“何为双喜临门,兄弟还请两位兄台赐教”,
“呵呵,这一喜就是老弟明天要去提亲了,这二喜自然是老弟要升官了么,你这次升官,可有我们的功劳,你可不能忘?哈哈…”
听着他们无耻的笑声,罗彦也不准备跟他们计较,毕竟总要有人去传旨,在行人司就避免不了这些,疑惑着说道:“升官,我怎么不知道?”
“就这两天的事,到时你可要请客呀”沈得滋知道罗彦在装迷,但也没有揭露。
“如果升官,到时一定宴请两位”罗彦也想解开这个结。
沈得滋他们没有多待,他们的目的已经达到,就没必要这次多待,路上他悄悄告诉张鲁得“此人不可得罪,心中所想一点也不表露在脸上,年纪轻轻就有如此心机,将来定在你我之上。”
送走沈得滋他们,罗彦还多少有些感激他们,是他们把自己从泥潭中拉回现实,家中还有父母和兄弟以及忠诚的书童,马上还会有妻子,不管外面怎么样、将来怎么样,至少这些人都是自己挂念的,也是需要爱护的。无论人生路途如何坎坷,这些亲人朋友都是他最坚实的后盾。他不再只是为自己而活,他有更大的责任——维护这份家的温暖,守护他的亲人不受风雨侵袭。未来的日子,无论政治风云怎样变幻,他必须更加谨慎,确保家人的安全与幸福。想到这里,罗彦心中泛起一股暖流,更加坚定了他面对未来挑战的决心。他将用尽一切努力,保护这个给予他力量的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