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基督教
到行人司交完公差,罗彦回到家中夜色已苍黑,虽然在伏里天,天气炎热,可依然挡不住张府热闹的气氛,府上的灯火通明,人声鼎沸。
书童铭心指挥着下人为罗彦准备洗澡的用品,王氏亲自安排厨房为罗彦准备晚餐,张纯臣坐在中厅大堂装腔作势地看着书籍,罗俊等几个兄弟跑到罗彦的房中问长问短。
依照这时的礼仪,身穿官服的罗彦是不能去拜见父母的,他要回到自己的房中先脱去官服,简单洗漱一下换上常服,才能去中厅拜见父母,然后才能吃饭。
沐浴后的罗彦换上一身清爽的丝绸衣衫,步出房门,厨房飘来晚餐的清香,也飘来父母浓浓的思念之情,罗彦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快步向中厅走去。
中厅之中,父母、兄弟都已等在这里,张纯臣见到罗彦前来,放下手中的书籍,眼神中带着审视和期待。罗彦赶快依照礼数,向父母行礼问安。张纯臣严肃的脸上露出了几分笑意,点了点头,示意罗彦坐下。罗彦在厅内简单叙述了这一次外出的过程和所见所闻,当然,在路上遇到劫匪的事情罗彦并没有过多讲,以免父母担心。
夜深了,罗彦回到自己的房间,窗外的月光如水,洒在他的书案上。尽管朝堂多病,但这个家,这些书卷,还有父母的教诲,却永远指引着他,让他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迷失方向。
根据行人司的规定,从外地出公务回来后,是可以在家休息几天的,一夜的睡眠,第二天,罗彦已是龙马精神。大哥的婚事已订,只等婚期到来就可拜堂成亲,母亲给自己张罗的婚事还等待自己的答复,这三家,罗彦更中意赵家的孙女,但他还是决定去看看徐光启信奉的基督教。
基督教堂位于宣武门内侧不远的地方,屋脊处有一个大大的“十”字,虽然多次经过那里,罗彦却从未踏入。这次,为了未来的伴侣,他决定要去探索一下那片神秘之地。
骄阳升起,罗彦与书童铭心来到宣武门里街,一座异于周边建筑风格的教堂便跃入眼帘,教堂临街而座,高大的木质大门阻挡着人们的视线。铭心快步向前轻轻推了一下,大门便骤然打开,一排排木质座椅呈现在眼前。罗彦跨入大门,沿着座椅中间的空隙缓慢向前,仔细观察室内的一切。座椅最前方台阶上,一个原木色讲坛安静地矗立在台阶前方,一个巨大的“十”字悬挂在讲坛后方的墙面上,几幅色彩分明透着亮的人物画像悬挂在两侧的墙壁上,和煦的阳光透过墙壁上的窗户洒在室内的地面,木质的地面整洁、光亮,整个室内透着宁静与祥和。铭心轻轻叫了一声“有人吗?”一会儿,从后面墙壁的侧门内走出一位头戴四方帽、身穿黑袍、胸前悬挂“十”字、碧眼金发的红夷人。
看到罗彦这两个生面孔,红夷人微笑着走上前来,操着生涩的北京话道“欢迎你们,我的孩子,我是龙华民神父。”
罗彦礼貌地回答道:“多谢,我叫张罗彦,这是我的书童铭心,今天来到这里就是想了解一下”
龙华民微微点头,眼中带着热情“非常高兴能为你介绍我们的信仰。”
通过龙华民的介绍,墙壁上挂的画是油画,一位女子抱着孩子的画像是圣母玛利亚,她抱着的孩子是耶稣,那个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是耶稣,也就是他们信奉的天主,基督教主张“每个人生来都有一个特定的目的和意义。每个基督徒都被呼召去爱神、爱邻舍,并尽可能地表现出上帝的美德。”等等。对于这些思想的认识,丝毫不能影响到已接受多年儒家教育的罗彦。
龙华民,意大利人,原名ololongobardi,他与原传教士利玛窦有着不同的传教理念,利玛窦主张在高官之间进行传教,龙华民倾向于在底层民众之间进行传教。得知罗彦也是朝廷中人,他自然也不会失去这样的机会,他知道,要想拉住这样的人,就必须拿出一些手段。利玛窦在来到北京时,就向当时的万历皇上进献了自鸣钟、西琴、三菱镜、《万国坤口人图》等物件,当然,这些东西罗彦是看不到的。
“请随我来”,龙华民带着罗彦向大堂后面的书房走去并介绍说已经加入基督教的朝中官员有徐光启、李之藻、孙元化等人。
随着龙华民来到书房,罗彦就看到放在桌子上乱七八糟的一些从未见到的物件和挂在墙壁上的一幅五颜六色的图画。随着龙华民的介绍,罗彦也逐步明白这些物件都是干什么的,这里有鹅毛笔、比例尺、放大镜、望远镜,照衣镜、自鸣钟、《坤舆万国全图》等物品及书架上放置的书籍。
墙壁上《坤舆万国全图》让罗彦感到自己的渺小,也为自己的狭隘感到自卑,为自己所生活的地方感到迷茫,为自己的存在的意义感到困惑,心中想要狂吼,来发泄自己的情绪,带着千万中问题、带着矛盾、带着对人生的迷惑,罗彦离开这里,基督教堂的探索如同打开的潘多拉魔盒,让未来充满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