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周廷儒入阁(一)
时间飞驰,京城的一切,在罗彦的安排下正在逐步向着好得方向发展。
筹集到足够的军饷,也让崇祯放下心来免除加在百姓身上的‘辽响’,
在罗彦的建议下,辽东的赵率教、刘恩、方裕仑、侯体乾、陈维翰、杜弘芳、李居正、赵率伦、赵凤鸣被调入京营,与周遇吉等京营将士共同驻扎于蓟县。
复兴社社长毕茂康、宋应星、茅元仪、孙元化四人获的10万两白银用于研制更加适合的军械。
1629年的春节在一片祥和声中度过,尓惠也到了临盆期。
罗彦现在已把大部分心思放在了即将出生的孩子身上。
正月十六日,阳光明媚,本是宦官家人前去寺庙烧香拜佛、年轻的女子到外面悄悄露出绝世容貌、有心的妇人为自己儿子寻找合适妻子的时候,张纯臣夫妇却来到罗彦的府邸,在后堂的大厅如坐针毡。
罗彦不停地徘徊在产房之外,挥舞着自己的双肢,时间仿佛在凝滞,额头挂着细微的汗珠,丫鬟穿梭在房门内外,更换温水。
“哇”地一声响,打破了这沉闷的院落,瞬间揪起众人的心,张纯臣夫妇及盲女也在丫鬟的搀扶下,齐齐向产房汇聚。
稳婆喜滋滋地抱着一个初生的婴儿向罗彦报喜“老爷,是个带把的,恭喜老爷,母子平安”
“好,赏,所有人都赏”罗彦兴奋起来,就从稳婆手中轻轻地、小心翼翼地接过稳婆怀中的宝贝。
就在罗彦一家都在为这幸福的时刻欢聚一堂,为张家后继有人,为张家的血脉得以延续而欢庆时,朝堂中针对罗彦的阴谋已经开始。
“舅父,明日的经筵我希望你能支持我,现在张罗彦谄媚皇上,辽东军被裁撤了一半,虽说在京城保卫战中朝廷获胜,可山海关那么重要的地方怎么能没有重兵把守,他这分明是要陷朝廷于危难,周延儒以往也得皇上信任并且才能出众,我要把他推到内阁,制衡张罗彦。”姚希孟对文震孟道。
“周延儒我也知道,才能还是有的,这个人同样奸诈,他与温体仁一起攻讦钱谦益,至使钱谦益失去入阁的机会,不过用他来制衡张罗彦也好,避免这个年轻人日后欲望熏心,不知天高地厚。张罗彦才能还是有的,他办的几件事,也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文震孟为人刚正,品行高洁,对罗彦的才能也认同。
得到舅父的支持,姚希孟心中就踏实下来。
他接到刘一燝的书信后,就找到自己的舅舅,只有获得舅舅的支持,在两人的配合下,才能顺利地把周延儒重新召入朝中,也是报答了刘一燝当政时期对自己的照顾,同时也能帮衬自己这个曾经的友人。
第二日的经筵由钱象坤、姚希孟、文震孟三人讲解,三人的讲解主要还是围绕《四书》、《五经》的内容进行。
不过,文震孟今日却讲了《资治通鉴》第98卷晋纪20:温既灭蜀,威名大振,朝廷惮之。会稽王昱以扬州刺史殷浩有盛名,朝野推服,引为心膂,与参综朝权,欲以抗温;由是与温相疑贰。
大概意思就是:恒温平定蜀地之后,名声大振,就连朝廷对他也惧怕三分,会稽王司马昱认为扬州刺史殷浩名声很好,在朝中也有威信,就让他参与朝廷权利,以此来与恒温抗衡,此后两人相互猜忌,会稽王从中调停,始终控制着朝堂。
“文爱卿所言非常好,对于现在的朝堂现状,你可有什么建议”崇祯知道他今日讲这些必然也有所指,这也正是崇祯这段时间思考的问题,罗彦现在在朝中也确是受到自己的重要,可不用罗彦,朝中也没有让崇祯倚重的人,并且罗彦也确实给朝廷立下大功,今后还要指望他收复辽东。不过防患于未然的事情还是可以做的。
“臣就事而论,并无他指”
“你不说,朕也知道你指的是仲美,朕现在不依靠他还能依靠谁,也只有他替朕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如果有比他贤明之人,朕也可以委以重任。”
“原礼部尚书周延儒素有才学,在朝中也颇有名声,因与冯铨交好而被贬,并且这也是当时罗彦的弹劾造成,皇上何不召周延儒回朝。”姚希孟适时上奏道。
他们的话狠狠地敲在崇祯的心坎,也让他想起周延儒的过往,罗彦对自己也确实恭顺,可有事也会以耍无赖的方式让自己对他让步,可周延儒就从来对自己的话惟命是从,把周延儒调入内阁也可对罗彦形成有效的制约,自己在中间把控好尺度,也是一个完美的办法。
崇祯的想法很好,也完全符合帝王制衡之道,可他不知道自己最大的毛病就是疑心病太重,对臣子太苛刻,容不得臣子犯下一点错误。罗彦也正是看到了他的毛病才稳妥地走到今天这个位置。
罗彦休沐期刚过,就抛下爱子重新回到朝中,开始按时上下朝,替皇上处理大臣们上奏来的奏章,填写意见供皇上定夺。
现在内阁之中,李标虽为首辅,但在大局观方面与罗彦、成基命相比就要差出一些,好在他为人谦逊、识大体、顾大局。
成基命与罗彦一样有大局观,可对事务的深层理解、才能的全面性就要比罗彦次一些,
这就造成了他们三人在无形中以罗彦为首,罗彦所欠缺的就是对朝廷的人事关系认识还不够深入、对事态形成的历史原因了解的还不够多,但只要问题摆出来,罗彦就能从本质上给出合适的处理办法。
“恭喜仲美,喜得贵子,我和首辅可是商议过了,等百天后一定好狠狠吃你一顿。”回到内阁衙门,成基命率先说道。
“呵呵,谢谢,我可不怕吃,谁让我有钱呢?”罗彦毫不忌讳,现在玻璃厂每月就有近万两的收入,并且这钱来的也是光明正大,是崇祯首肯过的。
不觉间,他们就谈到了朝堂之事,崇祯已下了旨意:召,周延儒入京。这让罗彦立即意识到其中存在的危机、阴谋及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