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帮派
“百户大人,听说朝廷要裁撤漕运兵,这裁撤后我们怎么办”
“黑头,我告诉你,你可不要向外说,听说朝廷裁撤后会给没有田的在运河边分一亩田,也可以自己开荒,三年内免租,这个事,地方的官员不一定会给,估计都会让开荒,自己想办法。”
“那怎么办,我们岂不是什么也没有了”
“我也在琢磨这件事,把我们裁撤了,可是运河上终究是要运粮的,还是需要人,以前我们运粮时不是也要找一些民夫帮助运粮吗,我们要找人,就要找他们中的小头目,让他们帮忙运粮,你告诉下面的兄弟,只要继续跟着我干的,我保证兄弟们必以前挣的还多,另外我们还要联合更多的小头目,这样我们才可以向官府要更高的运输价格。”
随着朝廷政策的落实,像百户这样的人也不止一个,他们纷纷联合起来,‘青龙帮’、‘洪帮’等如雨后春笋纷纷成立,他们聚集在运河的码头,等待来往商船前来装卸货物。
“黑头,这船货这李老爷先找到我们装卸的,你们凭什么阻拦”
“二狗了,别说这些废话,这里的地盘使我们‘青’帮的,你们这是来抢我们的饭碗”
“什么你们的,谁接到就是谁的,谁让你们的价格高”
“二狗子,你这是不讲规矩了?”
“少废话,给我让开,否则,别怪我不客气”
“兄弟们,给我上,打这帮二狗子,把他们赶出去”
一场冲突瞬间在‘青帮’与‘金钱帮’之间发生,三四十人的力夫挥舞着手中的棍棒和拳头相互纠缠在一起,漕运码头一片混乱。黑头也和二狗子扭打在一处,彼此你一拳、我一脚……
“黑头,这浑身是伤,怎么回事?”
“帮主,‘金钱帮’的那帮小子不讲道义,敢在我们的地盘抢食儿,我带人收拾了他们”
“说说具体情况?”
“有个李老爷,要雇人,我们已经谈好了价钱,可谁知道,李老爷最后用了二狗子,我打听后才知道,原来这小子要的价格低,李老爷才用了他们,我就带了兄弟前去理论,二狗子还挺横,就……”
“帮主,不好了,‘金钱帮’帮主带人打过来了”
“慌什么,跟我前去看看”
“李铁山,李铁山,你给我出来,看老子不把你的腿打断”
“张二赖,你也别横,你以为我李铁山怕你?事情我已经听说了,伤了你的人,兄弟我在这里给你配个不是,不过,你们的事就做得太不厚道,大家都是出来混口饭吃,办事也要讲先来后到。”
“别给老子提这个,谁有本事接着活,就是谁的”
“呵呵,你这就不对了,我们出来混,都是想弄口热乎饭,你们低价接活,兄弟们能吃饱么,是不是后面的兄弟”
李铁山的话,一下子让跟着张二赖前来的力夫都都垂下嚣张的脑袋,他接着说:
“我们出来混,都是想图个吃口包饭,现在你们低价接活,明天我们低价接活,这以后我们还有日子过么,今儿这事既然发生了,待会我李铁山请大家吃酒,算是配不是,不过,今后我们也要立个规矩,要把价钱定好,不能你高我低的,这对大家都没有好处。”
李铁山的话在这些力夫之间引起了共鸣,他们出力卖命不就是为了养家糊口,这样恶意挣下去对谁都没有好处,他们只有团结起来,才能获取更多的利益,才能从那些老爷们手中要来更多的吃食儿。
李铁山的话成功地避免了再一次的流血冲突,同时也让他在这群力夫中树立了威信,他的‘青帮’也在他的带领下开始逐步壮大,从官老爷手中获取的资源也逐步在增加。
李铁山的事情并非发生在一个地方,在其他地方还有着张铁山、王铁山,这样的事情也在发生。
随着底层力夫的团结,他们开始动摇官大爷的利益,在他们无法忍受的时候,就会利用他们的影响力,影响朝廷的决策,对提出建议的罗彦进行攻击。
然而,这时的罗彦好像一点没有意识到即将到来的危机,依旧关注着军械的研制进程。
“茅兄,你这里有什么问题吗,说出来我们共同参详一下,我虽然对水军不是太懂,但也见过不少船只“
"我这里倒也没有什么,我正在考虑把红夷人战船的优点与我朝的进行结合,这需要时间去比对,不过孙元化那里好像一直进展不大,火炮的射速与射程都没有太多提高,准确度确提高了,也方便了,他弄出来了统轨,士兵可以简单计算就能算出敌人的位置,如果他的火炮射速与射程能够有大的提高,我也准备对战船做出改进,对战船多加火炮,这更有利水战"
"哦,那你认为给战船加装什么样的火炮更合适?"
茅元仪沉思多时,而后道:"战船较长,如果要多加火炮,就要在船弦处增加,这就要火炮的操作空间要小一些,射程要远一些。"
”在船的两侧多装火炮,就要在与敌对战时,把船弦对着敌人,最好是两侧都要加火炮,这确实要减少火炮的操作范围,如果还要射程远,就要增加炮的重量同时炮管长度也要增加,按照现在红夷炮的标准,就要近十尺,再加上士兵装填等就要十五尺,两个就要三十尺,中间还要留出船帆及通道等却实是个问题,要是能从后面装填,是不是就可以减少一部分空间,给较小的战船装上更多的火炮"罗彦沉吟道。
"对呀!为什么不从后面装填呢?应该试一下,我回头就与孙元结合一下,看能否改变,对了,听说有人对你裁减漕运兵有不少意见,你还是要想个办法。"
茅元仪现在已完全倒向罗彦,自己的《武备志》早就献给皇上,可是一直没有引起朝廷重视,正是罗彦的建议才能让他有了发挥的空间,这是知遇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