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战后总结(一) - 明末爲 - 木森林木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明末爲 >

第18章战后总结(一)

“儿郎们,给我冲,杀呀”阿巴泰一声令下,一万多人的骑兵冲向侯世禄的军队,尘土飞扬,马蹄声如同雷鸣般滚滚而来,震天动地,铁甲闪耀着冷冽的光芒,如同一片片移动的钢铁丛林。

于此同时,满桂与周遇吉也率领着手下的骑兵从两侧开始向清军发起冲击,随后赶来的明军鸟铳兵也踏着整齐的步伐,向清军跑步前进。

冲锋的骑兵遇到障碍有的一跳而过,有的则被障碍,拌翻战马把骑士远远的摔在地下,有的则被阻挡在障碍面前、遏制后面骑兵冲锋的速度,有的则被陷马坑歪折了马蹄,淹没在钢铁洪流之中,侯世禄的炮兵也在这时点燃了引线,一颗颗散弹、铅丸从炮管中呼啸而出,撞击在钢铁洪流之上,溅起层层血雾,弓箭手也把手中的箭矢抛洒在着这股洪流之上,可这些依然阻挡不住清军冲锋的决心,他们已经没有后路,只有鼓起勇气继续向前冲锋。

侯世禄的军队虽不能挡住清军冲锋的决心,可也阻挡了他们冲锋的速度,上万名骑兵被挤压在一起,他们开始向外挣扎,试图给战马的腾出冲锋的空间,冲锋逐渐变成了向四周逃离,场面逐渐混乱起来,可四周的明军仍在拼命地挤压他们的空间,两侧的骑兵策马游走,把手中的箭矢射向这队失去速度的骑兵,后面的步卒依然在交替前进,把枪管中的铅丸射向密集的清军阵营,前面明军的刀斧手已与骑兵混杂在一起,这是意志较量。

阿济格也在几名亲卫的守护下,用手中的战刀砍在明军士兵身上,他马上就要冲出明军的阻拦,“嗖”地一声,一支冷箭从刁钻位置直插心脏,阿济格努力地想看看射他的人,可还是倒在了马下,他的眼中充满不甘和不屈。

阿巴泰这时,高举手中的战刀,高呼“愿降”,伴随着他的声音,清军士兵纷纷放下手中的武器,离开战马,等待明军的判决。

消息传入京城,全城震惊,接着就是径向奔走,高声欢呼,共同庆祝这辉煌的战果,与此同时传入京城的还有遵化收复及皇太极狼狈地从遵化西侧逃离出关的消息。

自清军入关以来,在京城保卫战中歼灭清军近6000人,蓟县阻击战俘虏近8000人,歼灭7000余人,遵化俘虏300余人,歼灭近1000人,已巳之变中共歼灭清军14000余人,俘虏8000余人,清军将领阿巴泰投降,阿济格、范文程、英古尔岱、游击李思忠战死,袁崇焕派去追杀皇太极的结果还没有统计,朝廷在京师保卫战中战死500余人,大同兵在城外与阿巴泰的试探交锋中战死800余人、蓟县阻击战中大同兵战死4000余人,侯世禄宣府兵战死2500余人,朝廷共伤亡7000千余人。曹文诏深入敌后还没有回归,不过这些都不影响崇祯急切的心情。

“仲美,你说我们可不可趁势收复辽东?”乾清宫西暖阁内,崇祯单独召见罗彦。

“皇上,现在还不是时候,皇太极已经受到重创,他的威信就会受到打击,他们内部的矛盾就会爆发,如果我们现在步步紧逼,就会让他们团结在一起共同对抗我朝,我朝也会消耗大量的钱财,同时插汉部也绝不会放过这次机会,现在要做的就是厉兵秣马,整顿朝政,平息民变,增强国力,待时机成熟,而后一举收复,同时驱赶插汉,凡事不服从朝廷的关外部落,一律歼灭,把蒙古变成我们地马场。”罗彦已给崇祯描绘出一个伟大的宏伟蓝图,这对崇祯致力恢复朝廷的盛况是一个极大地诱惑。

“朝廷众多大臣、袁崇焕可都上奏要求一鼓作气收复辽东呀”崇祯还是不甘心。

“他们那是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完全不考虑朝廷现状,只为讨好皇上。从我们这次取得的战果看,朝廷的军队与清军在野战中还不占优势,从蓟县阻击看,虽然歼灭敌军7000余人,可朝廷也战死近7000余人,侯世禄几乎被打残,如果不是士气高涨,他们早就成了逃兵。这都是朝廷做好万全准备,清军失去斗志,阿巴泰投降的情况下才取得的战绩,朝廷的强项还在于防守,如果收复辽东就要面临跟多的野战,朝廷的后勤补给也难以维持,前方士兵就会失去斗志,而清军则齐心合力,与京城保卫战相比,势态就会出现逆转。不过臣可以向皇上保证,三年之内定会收复辽东。”罗彦需要劝诫崇祯急切的心情,同时也要给他做出承诺,否则很难压住崇祯现在骚动的心。

“好,就依爱卿所言,清军的俘虏怎么处置”

“臣建议把他们全部秘密处死,阿巴泰秘密看押,朝廷还需要从他的嘴中知道清军更多的信息”

“是不是太残忍,毕竟他们已经投降,这也有埙朝廷的仁德”

“皇上,他们可是8000桀骜不驯之人,如果朝廷现在內治太平,留下他们也是强大助力,现在留下难免会有隐患,所以臣才建议秘密处死,而不是公开处死”

“可以,现在内阁三位大臣都递上了辞呈,你有什么想法?”崇祯的问话也许是无心而问,可这样的问题罗彦却不敢不经大脑就回答。

“臣和三位内阁大臣也有过了解,认为李标大人还是有才能的。”罗彦只能点到为止,他也了解过李标,李标是书香门第,祖上都在前朝担任过尚书、阁臣并且李标也曾师从赵南星,虽然书生意气但也算为人正直,最重要的是罗彦想要他作为一个标杆立在朝中,获得他所代表的士人支持,只有这样,罗彦才能在朝中立足,下发的指令才能顺利实施。

“朕知道了,就让李标为首辅,成基命、你为阁臣,共同辅助朕治理天下,你可有什么建议?”崇祯既然想要罗彦入阁,他就要问问罗彦有什么具体的举措,如何才能恢复天下大治,中兴大明。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